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21.乡下人家》反思

日期:2022-06-04

这是《21.乡下人家》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清明节假日快完了,明天又要上课了,我改完了第五单元的试卷,并打开语文书预习一下21课,“乡下人家”课题朴实,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文中语言优美,读起来给人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文中的人物,情景、生活画面都是现实生活的记载,因此,本文在教学上认为不去怎样剖析文意,也不需要提问学生该画哪样的词句,因为这样净固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始终把学生朝自己预设的圈里赶,因此,本人认为这篇课文,学生完全可以独自积累与体会,而且要动动笔写写体会,背诵课文,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讲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读,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其实,本课不用任何辅助手段,只要一见文题,眼前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在写作特点上,文章是按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乡村生活,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本人打算在教学本课时,尽量立足于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在体会的过程中,本人可以进行一些穿插,以加强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此,本人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 提炼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往往是导读本文的阅读问题及目的。比如:在第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想想画面,并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作上重点符号。在学生读后,老师以适当指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也可以结合自己已有的乡村生活的经历,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一下乡村一个个自然淳朴的生活画面,深入体会作者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一番美景,又拥有着怎样的一番恬静与和谐,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仿写,并将原文背下来。接下来共同交流读书体会。(课后习题2)比如:我对“鸡鸭觅食图”感兴趣,因为乡村成群的鸡鸭在河边,石桥下玩耍觅食的情景,让我想起和小伙伴一起在乡间游戏的情景,我感觉到乡村很可爱。(这里,我可以讲讲小时候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小时候,我才刚刚学着踢毽,每天看着姐姐和邻居家的姐姐们踢毽,那欢快的情景常常让我忍不住去抢姐姐的毽子,也因此,没少挨姐姐的打。有一天,小婶没在家,她家有一只大红公鸡,那鸡毛油光滑亮,有红的,黑紫的,墨绿的,公鸡一跑起来,脚咚咚直响,尾部的鸡毛直闪直飞的,心想,要是能用这公鸡身上的毛做个毽子哪该多好哇!于是我叫来堂兄、堂妹,我们三人把屋里撒些米,然后把所有能钻出去的门窗都关好,再把鸡唤进屋,然后关上门,我们三个拼命地抓鸡,堂兄眼疾手快,一个饿狼扑羊,把公鸡抓住了。这下,我们高兴坏了,三人把鸡毛平分了,可我们都只顾着扯鸡毛,没顾得上鸡的性命,每拔一根鸡毛,鸡就惨叫一声,堂兄、堂妹俩怕我拔多了,就使劲儿地一簇簇地拔,把鸡都拔出血了,就这样,一只美丽的大红公鸡被我们折磨得不成样子了,每人手上都是一大束鸡毛,可鸡却躺在我们腿上不动了,也不叫了,我们连忙把鸡扔在地上,拔腿就跑,躲起来了,小婶回家又哭又骂,说是喂着自己坐月子吃的……现在想起这事,长辈们还笑我呢,说我小时候比男孩儿还淘气……

  回到正题,又如:我留恋“月夜睡梦图”它让我知道了乡下人家辛苦一天后能够享受到甜蜜的夜晚,从他们的无忧无虑可以看到他们喜欢乡村生活,觉得自己拥有了幸福。

  接下来出示小黑板:(课后习题3句子)让学生反复读,并抄写文中优美句段。比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二 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活动

  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带出教室。读了课文,是否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呢?这一点,针对我班学生太熟悉了,我们是山村小学。山村孩子们只是不知道怎样玩味生活,感受生活,他们只知道田间野外,田边河岸玩风筝,却不知道玩儿的艺术,因此,引导学生把自己玩儿的,看到的,闻到的,听到的积累下来,就是一幅“田园风光图”。同时重点指导学生感悟家乡值得自豪的景物是什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是怎样的,然后深入了解。比如:田园风光要了解不同季节里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调查当地人生活的变化,回忆和小伙伴之间的趣事。比如“乡村四季”“乡下人的生活”“乡间小路”“乡间小池”……

  三 了解作者思路,学会写作前有文路

  本文(1——4)是空间顺序,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写了房前种瓜、养花,屋后,养鸡养鸭,是别致生动,接着(5——6)又以时间顺序描写了夏天,秋天的景象,以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着自己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里,我设立了自己的感悟,以激发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无论什么时候,乡下人家处处是风景,令人神醉,那些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你会感受到生活竟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绚丽多彩。)这里,准备出示本人的生活笔记片段:阳光透过薄雾,路还是这条路,可感觉变了,来来往往的大小车辆,载着山外的南风,润于着美丽的山村。一座座农家小洋房拔地而起,院子里的鸡们,猪们,狗们,也不分性别籍贯开始打情骂俏,乐得老人满脸像绽开的菊花,乐得那年轻的少妇,拖着根竹竿直追打着鸡们的放肆,这些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家禽们的自由生活,那年轻的小司机也乐得按几声喇叭,方能惊着它们,几只银色的小猪直往往主人的脚后跟后窜,嗯嗯直叫……

  四 读写相融 习作生花

  本课最美的是“融情于景,融景于情”。课文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密切相关的景物,即瓜藤攀檐,雨后春笋,鸡鸭觅食、院落晚餐、月夜睡梦等生活场景,将情融入景物之中,写出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那么,怎样才能融情于景物呢?首先选择与乡村生活相关的春夏秋之景,赞其美。如:本课作者选择瓜、笋、花、鸡、鸭这些常见之物,写出乡村的朴实,其次,要将所写景物真正融汇到自身情感之中,不虚情矫饰。如《林海》一文,为表达作者的亲切舒服之感,写了脚踩松针,触摸古木及岭、林、花这些景物。作者不是故意用写景物来写情,而是自然地写出与兴安岭相关的景和物,让自己切实感到亲切,舒服。最后,要恰当使用表达方法。要使用恰当的表达方法建立起沟通情与景,情与物的桥梁。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五 读书必攻难点

  如:怎样理解体会乡下人家的“自然、和谐”?这里的“自然、和谐”是指什么,学习本课后应该积累些什么样的词、句、段、诗等。

  效果待后续写……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