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案例

日期:2022-06-28

这是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案例,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导课:

  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 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 秋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 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áo) 擎(qíng) 裘(qíu)骑(jì)

  酣(hān) 鬓(bìn) 遣(qiǎn)

  2、 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

  “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

  3、 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 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 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 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

  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

  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

  (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

  (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

  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

  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因为苏轼在杭州四年期间,赈灾救民,治理西湖,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才华,做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对杭州也是情感很深,任期到了就被又调到密州,密州是一个非常贫穷而被朝廷不重视的地方,苏轼到了此地什么也做不成,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有才能的苏轼来说,在密州过得非常的痛苦,在第二年与同僚们打猎时写下了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苏轼在去杭州之前,却是因为对王安石变法,苏轼与他们的政见不同,苏轼不得不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也就是苏轼离开京城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光景,这次任职年限已到,没有被召回反倒调的更远了。

  (2)、再读这首词,结合词中的字眼,分析讨论苏轼到底有没有“愁”?

  学生“有愁”派:

  证据:

  ①、“聊发”一词就是很无奈的发一下,感觉有一种难以说清楚的“苦衷”在里面,好像是强装出来的一样。

  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感觉有一种祈求皇上能派个人来把他召回去再次重用他,感觉苏轼空有一腔抱负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点郁闷。

  ③、“西北望,射天狼”这一句明志的语言也有点迫不得已的感觉,因为苏轼就是个文人而已,他为了让朝廷再次重用他,就表决心“哪怕让我上战场持弓箭射杀进犯之敌”也行,好像感觉说只要能用我,怎么都行。感觉有一种迫不得已的苦衷。

  所以,从这些中可以看出苏轼在写这一首词的时候,朝廷不中用他,他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有一种“愁绪”在其中的,他的潇洒豪放都是有一点“聊发”的味道。

  学生“无愁”派:

  证据:

  “鬓微霜,又何妨?”就此一句就可将前面所有的说辞都推翻。

  苏轼是个豁达潇洒的人,一生沉浮不定,但是他遇到再大的事情,他都不会把自己“愁”倒。比如我们所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四年后,长期闲置他夜不能寐,但是他马上想到办法,就是找到好朋友张怀民一起去赏月写文章,并且说了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至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么好的月这么好的竹子,别人都无福享受,只有我们两个闲人可以欣赏;再比如我们学过的《明月几时有》写作比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还晚一年,他在密州如同贬官又与自己的兄弟亲人多年不能相见,他满腹的伤感让他感觉“高处不胜寒”,但是,他在赏月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调整,最后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发出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的豁达乐观让人备受鼓舞。

  老师总结辩论:

  这首词词人苏轼虽有一些无奈,但是被他“鬓微霜,又何妨?”这样的胸怀所击败。苏轼对生活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学过他的一首《浣溪沙》,他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在苏轼看来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还有没有做“孙郎”的自信和勇气。所以,我觉得他这首词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没有过多的“愁绪”在其中,只是一种委婉表达自己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五、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六、作业:

  1、 熟背默写这首词,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词。

  2、 整理总结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文,深层了解苏轼其人。

  七、附录原词及仿写

  附一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附二

  《江城子 奋战初三》

  任红英

  老任又发少年狂,夜改弦, 昼更张,4G速度,上课备课忙。

  为报诸位好儿郎,讲台上,势昂昂。

  中考战鼓已擂响,眼微花,又何妨?扶扶眼镜,继续大讲堂。

  会领尔等摘硕果,待来年,喜开颜!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