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7
这是《望庐山瀑布》鉴赏及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熟诗素评】
1:3与黄金分割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鉴赏
吴重秋
《望庐山瀑布》原有五言古诗与七言绝句一组两首。五言古诗虽有二十二句,容量较大,表现角度多元,但历来却不如七言绝句闻名。让我们品读原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知道,站位不同,视角不一,有时写景状物的效果完全不同。李白写“庐山瀑布”,选取的是“远望”的站位,“仰视”的视角,突出形象主体,毫不拖泥带水。这是这首诗表现在取景上的特征。
一二两句,前句写庐山香炉峰(庐山景区主峰之一)整体印象,后句才聚焦主体——庐山瀑布(其实应该指香炉峰的瀑布),回应题意。
首句写太阳照耀下的香炉峰, 淡紫色的烟雾冉冉升起(生)。古书记载,香炉峰因形似“香炉”而得名。所以,此句描写,让人很容易把太阳下的紫色烟雾,想象成香炉中的袅袅香烟,又有色彩,又有形态,又有香味,十分神奇,还带点神秘。这为主体形象的出现,准备了最佳烘托背景。
有了这个高调的前奏,第二句,主体形象“庐山爆布”,才闪亮登场。而一登场,就是一个绝佳的特写造型。“遥看瀑布”,正面点题。“挂”字,悬挂,对应瀑布的“布”喻体字面义。“前川”,指山川之前,山川正中。这个“川”字,比较难解。有些书上解为复指“瀑布”,有些解释“大江大川”,恐都为误读。我以为,这里是为了押韵需要,用了“山川”一词省略形式,在具体语境之中,按“山川”一词偏义理解,即作“山”解释。这两个诗句中,还有两个词,其实作者还用了惯用喻体的本义,一个是香炉的“炉”,一个是瀑布的“布”。理解时宜作双关解释,即既用这个字的本义,又用这个字的喻义。如此神妙的遣词,足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三四两句,则完全聚焦“庐山瀑布”这一主体,不及其余。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则用“夸张”艺术表现手法,加上“飞流”、“直下”等动词,正面突出表现瀑布的飘逸姿态与磅礴气势。第四句,进一步展开想象,从侧面表现瀑布的高悬位势,并添加神奇色彩。一个“疑”字,又机智垫伏逻辑支点,避免神奇滑向荒诞。
三四两句,集中运用夸张想象手法,突出主体形象的主体特征。构成了本诗的第二大特征。
三四两句加上第二句,都写主体——瀑布,只有第一句写背景——前川,形成1:3的篇幅比例布局。整首诗,背景烘托而不抢眼,主体突出而不失重;十分符合视觉美学黄金分割原理。这是本诗的第三大特点。
品读本诗,有人习惯于用中唐诗人徐凝《庐山瀑布》作比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凭心而论,徐凝这首诗所写场景也不算太小,表现角度不算太单一,但是,由于在以上三点上,明显不如李白诗的功力,所以,难免给人局促之感,历来很少被人高看。宋代苏轼为此还专门写了《戏徐凝瀑布诗》,给予讥讽: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话虽不免刻薄,但也确实眼光独到,褒贬中肯,可为后人参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