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卜算子》课前预习导学案

日期:2022-06-13

这是《卜算子》课前预习导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预习目标

  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二、预习内容

  李之仪,字 ,号 ,本词选自。

  2、默写: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 。

  此水几时休。 。,定不负相思意。

  三、走近作者——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四、相关阅读

  写作背景: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五、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学案

  一、课前检测

  二、认定目标:鉴赏诗歌,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的美。结合诗作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三、课堂展示

  诵读·感悟

  翻译这首词。

  探究·赏析

  词的开篇两句有哪些艺术特点?试指出并分析其好处。

  毛晋盛赞“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为“古乐府俊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3.本词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如何理解它在词中的作用?

  学生质疑·教师小结

  五、内化巩固

  延伸演练——课后练习与提高

  下列对《卜算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

  B.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C.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直率热烈,而又简约含蓄。

  D.“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 夜 吴 歌 李 白

  秋 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 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课后预习【必做】

  请将本课所学内容整理到学案上。

  完成《蝶恋花》导学案,课前准备好学案。

  【选做】

  你还学过哪些表达思念的优美诗句?请摘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共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