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这是《24、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设想:学生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此基础上,征对古典文学的特点,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也能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层次得以提升。课堂提问设计完全模拟近几年高考古诗词鉴赏模式,用幻灯片直接展示给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能力转化为分数。用美的语言熏染学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的景物美和情感美。 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过渡与融合。 情感目标:继续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和作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听朗诵,整体感知。理清诗歌文路,揭示教学目标。 三、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的景物美 (1)学生用生动的语言翻译景物描写部分,鼓励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图景,鼓励其做到大声诵读,自言自语,旁若无人。 (2)、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赏析意境,此过程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1)、导: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齐读第二层。 (3)、赏析并拓展: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古往今来的人从来未曾间断过。苏轼: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流露的更多的是人生失意的惆怅。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慨中有一丝惆怅,但并不颓废与绝望,流露出热爱人生的积极情感,哀而不伤。 (三)鉴赏诗的情感美 (1)、导:“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的下半篇由说理转入写抒发离愁别绪。 (2)、幻灯展示总写部分,学生朗诵。 (3)、学生结合注解疏通文字,思考表现手法。幻灯展示学生需掌握的常见意象,学生自读。 (4)整体把握第三部分的思路:先总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再分写思妇怀远、游子思归的情绪。 (5)、重点赏析“思妇怀远”片段。出示“炼字”思考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6)赏析“游子思归”的意象和意境美。
(四)布置作业:从游子与思妇两者间任选一角度,在不影响诗歌主题的基础上加入想象和联想,写一段描写与抒情结合的文字。不少于300字。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摘自西安交大附中网站
课 题
春江花月夜
课 型
诗歌赏析课
教材简析
《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这个单元学习重点是通过把握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春江花月夜》作为首篇,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美的特点。诗人通过对春江月夜美景的描写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引领读者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全诗景、情、理完美融合,既描绘了一幅月夜的美丽画面,又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情韵悠长而又不乏深刻。
学情简析
学生对诗歌是不陌生的,对学诗也有一定的经验体会,但对诗歌鉴赏方法并不能系统的掌握。本诗作为选修内容,重在让学生通过学习积累诗歌鉴赏的经验方法,所以教学过程要注重学法指导,要让学生全程参与。
本诗内蕴丰厚,学生难以轻易把握,教学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想象和大胆质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情,提
高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培养学生对
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 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 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 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十一、师生共同诵读:(配乐)
仅仅一节课,不一定能领略这首流传千年的经典之作的意蕴。师生共同诵读,加强理解。
学生品味诗句,思考这些诗句通过写月表达什么情怀。学生基本能答出是思乡、相思之情。教师因势利导,导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诗歌的方法。教师明确。
学生自由诵读,自主把握节奏。
学生倾听教师朗读,体会感情和节奏。
学生多种形式诵读(或齐读、或自由读),注意把握节奏和感情。学生自主评价朗读情况。
学生自主探究,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学生个性阅读,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或描述诗句的画面内容、或品读诗歌炼字的妙处、或体验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掌握本课难点。
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教师检查。
师生共同诵读。
从古诗切入,引出月这一诗歌意象,自然亲切。向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鉴赏热情。
学生自主总结,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也利于学生的学习经验积累。同时符合新课程理念。
让学生自由读,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促进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感性认识。
教师向学生明确诵读要求。学生在教师范读后展开诵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所要赏析的内容,并在诵读中感受诗篇的音韵美。
问题的设置主要涉及对诗作内容的理解。文本解读是基本的,学生自主解读、自主把握,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为后面的赏析作基础。
赏析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赏析,调动学生积极体验和感受诗歌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情感。想象和联想是赏析诗词的一种方法。学生描述有助于其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个环节是对全诗内容的整理,利于学生对诗作的整体把握。理解了情景理的融合,也就理解了本诗的精髓。
拓展鉴赏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积累鉴赏方法。
在音乐声中、诵读声中结束本课,令人回味。
板书设计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作业设计
①背诵全诗。
②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意象。
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每一个问题的探究结束后,学生发言,学生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教师及时点评,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及时反思。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学生版)
吴江第二高级中学 梅国琴
导学目标:
1、 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 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导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导学难点:
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一、学前磨剑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3、什么是诗歌的意境?
“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了这首诗,在脑海中立即会显现出一幅李白在长江边上送别友人的图画:烟花三月,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后站在长江岸边,望着那远去的船帆越来越小,最后成为一个白点,消失在那远方的天水交际处,而诗人还久久地伫立在江岸边,望着那滚滚的向天际流去的江水……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离情别绪,都完全融入具体的景物描写之中。诗中句句是写景,但句句又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形成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4、意象与意境是否相同?
意象与意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境生于象外”,意境由意象的总和中产生,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
诗歌的鉴赏只有通过“意象”这把钥匙,让读者去开启,领悟到诗歌的意境。
如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诗中描写的是友人皇甫岳山居云溪的景色,诗人选取了寂静山村的几种景象:落花、空山、月出、鸟鸣、山涧,它们都包含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内,这就构成了诗的意象。诗中的“静”和“闲”是构成诗的意境和意象的关键。“闲”在这里显然是指悠闲、恬适,把对官场、名利、人事纷争等尘世烦忧的厌恶与回避,正是诗人有这种宁静恬适的心境,才能感受到他写进诗中的那些景象的。诗中,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将这些意象进行艺术加工,创造了一种特有的宁静幽深的艺术境界。
鉴赏诗歌只有从“意象”入手,领悟到诗的“意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二、课前导学
1、、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的意象 。
3、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每人至少三句。
三、导与学
(一)、赏析前8句;
1、找出这8句;诗中的意象,运用你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八句的意境。
2、赏析名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
3、生自由诵读体悟
(二)、赏析诗歌9——16句。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思考: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哪些问题?
2、“人生代代无穷一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中 “只”,有些版本写作“望”字,你觉得作“只”字还是作“望”好?
3、生诵读领悟作者的思索
四、课后思考
1、背诵诗的 1——16句。写出你还有疑惑的地方或你的收获。
2、思考诗歌的 17——36句,写了什么内容?
3、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并对其进行鉴赏。
2、继续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导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并对其进行鉴赏
导学难点:
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一、学前磨剑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包括赋、比、兴;渲染,衬托,对比,用典,象征,虚实】、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3、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课前导学
1、背诵诗的 1——16句。
2、熟读并思考诗歌的 17——36句,写了什么内容?
三、导与学
一)、赏析17——28句
1、这几句写的是什么?
2、“ 白云一片去悠悠 ”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表达出思妇什么样的感情?
6、诵读17——28句,品悟情感
二)、赏析最后8句
1、这几句主要写了什么?
2、“江水流春去欲尽”中“流春”有何丰富意蕴?
3、“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
4、诵读最后 8句,体悟情感。
三)、理清诗歌结构
四)、诗歌中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四、课后思考
1、背诵全诗,写出你还有疑惑的地方或你的收获。
2、诵读《望月怀远》找出该诗的意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