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
这是《论语》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论语》命名的由来
文献参考:
1、《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孔子之语。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汉书·艺文志》
2、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孔子之言,谓之《论语》。——《文选辩命论》引用《传子》
说明:“论语”名字是当时就有的。“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二、《论语》的作者和编著年代
1、作者: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
2、编著年代:开始于春秋末期,结束于战国初期。
三、《论语》的版本和真伪
1、《论语》传到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
(1)《鲁论语》二十篇。
(2)《齐论语》二十二篇,比《鲁论语》多出“问王”和“知道”两篇。
(3)《古文论语》二十一篇,也是没有“问王”和“知道”两篇。但是把“尧曰篇”的“子张问”另分为一篇,于是就有了两个“子张篇”。篇次也和《鲁论语》、《齐论语》不一样,文字不同的地方有四百多字。
汉景帝时由鲁恭王刘余在孔子旧宅壁中发现,当时并没有传授。
2、现在通行《论语》本子的由来
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先学习了《鲁论语》,后又讲习《齐论语》,于是把两个本子融合为一,但是篇目一《鲁论语》为依据,号为《张侯论》。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当时极为尊贵,所以他的这个本子便为当时一般儒生尊奉,后汉灵帝时刻的《熹平石经》就是用的《张侯论》。
东汉末年,大学士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照《齐论语》、《古论语》,作了《论语注》。在残存的郑玄《论语注》中我们可以窥见鲁、齐、古三种《论语》本子的异同。我们今天所用的《论语》本子,基本上就是《张侯论》。
四、古今《论语》注释本子略谈
(一)《论语》是汉代启蒙书的一种。《论语》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它。《论语》和《孝经》是汉朝初学者必读书,一定要先读这两部书,才进而学习“五经”(《诗经》、《尚书》、《易经》、《仪礼》和《春秋》)。
汉朝人所注释的《论语》,基本上全部亡佚,今日残存的,以郑玄(127-200)注为多,因为敦煌和日本都发现了一些唐写本残卷;其他各家,在何晏(190-249)《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现在十三经注疏使用的就是何晏的“集解”和宋人邢昺(932-1010)的疏。
(二)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的书目:
1、《论语注疏》,汉何晏集解,宋邢昺疏。
2、《论语集注》,宋朱熹(1130-1200),此书义理和训诂并重,且为明清科举考试用书。
3、《论语正义》,清刘宝楠(1791-1855)、刘恭冕(1821-1880)父子注疏。此书征引广博,有参考价值。
4、《论语疏证》,杨树达(1885-1956)。此书把三国以前所有征引《论语》或是和《论语》有关的资料都依据《论语》原文疏列,值得参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