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总结

日期:2022-06-10

这是五年级上《圆明园的毁灭》总结,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朗读时要做到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画面和场景。注意朗读的感情基调,要随着课文描写内容的不同而加以变化。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开篇点明圆明园毁灭损失惨重,语速较缓,语调沉重,语气痛惜而悲愤;从“祖国”到“世界”语调渐高,“不可估量”反复重读,起强调作用】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重读,强调圆明园的巨大影响,并为其毁灭铺垫】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介绍圆明园的位置以及组成,说明其大的特点,语速适中,点送清楚即可】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每个分句前半句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后半句语调稍低,语速放缓;通过声音的对比,表现“金碧辉煌”与“玲珑剔透”、“热闹街市”与“田园风光”的不同特点】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这句话介绍了园中的景物,可用叙述的语气,最好在朗读不同景物时语调略有抑扬变化,以突出园中景物的多种多样】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如”“仿佛”后面写的是游人的感受、联想和想象,并非写实,因此朗读时可慢一些,并适当运用气音,读得“虚”一些,引人遐想与回味】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一句承上启下,“建筑宏伟”与“历史文物”可处理为对比重音】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介绍圆明园的艺术价值,“上自”“下至”说明所藏文物年代久、朝代多,“最大”说明在世界上的地位】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这段描写圆明园的毁灭,朗读这段前要有一个较长的停顿,以与上文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相区隔;“1860年10月6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忘记的日子,朗读时要缓慢而低沉】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朗读时一方面要表现侵略者的无耻和贪婪,同时又要充满对万园之园毁于一旦的痛惜与哀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前半句语调高昂,越到后面,停顿增加,语调越低,声音越小,但是悲愤与痛惜的感情却是愈加浓郁,直至读到“灰烬”一词,因为实在不忍面对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已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