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9
这是《土地的誓言》文本赏析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每一个人都和自己的时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满清覆亡。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政府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而就在这样一个冰与火的时代,端木蕻良就在1912年9月25日出生于混乱中国的辽宁昌图.时代的硝烟不会放过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从旧时代的裂变进入到外敌入侵,在年青的端木蕻良的生命里,我们不能想象的战争中的弱生命。在1931年9月十八日,外敌的入侵驱赶着每一个中国人离乡背井的屈辱。眼睁睁的看着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流成河,这一切发生在一个人最好的19岁。十年以后,1941年,九一八事变的十周年,1941年中国进入抗日战争中期,在对日宣战时期,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离乡背井拯救满目疮痍的中国之时,端木蕻良写下了这篇《土地的誓言》,这是一个时代生活在战火中的人们心底的疮痍。这是深情的呼唤,这是郑重的承诺,这一首献给土地的歌是遥远年代的纪念。
爱国不分国度,爱国者都有自己的祖国。在我的祖国,一定有我梦绕魂牵的故乡。在故乡受难的人们,被赶出自己的故乡继续受苦。面对这时代,怎么能够不立下誓言。因为这样的一片土地啊:“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碾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刺痛人眼球的字眼,跳动着的土地的生命,那是土地留在热爱她的人们心中的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像流星灿烂过,像节日夜空的焰火,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撩拨的是人们心头的梦里的希望,这土地啊,是要这样留给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这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向人们展现的土地独特的吸引力,让人热爱和深情的土地。文本传达出宁静与祥和正是战斗中的人们需要的力量和希望。
于是我们立下誓言“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这是土地和他的人民之间独特的密码,只会在懂得的人们心中传达。作者运用强烈的呼告的手法,直接对着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怀想、眷念,咂摸,反复,永不停止的咀嚼,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加强,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
一个独特的“我”,是每一个人代表,责无旁贷,义无反顾。这一片土地啊,就在梦里。席慕容在“乡愁”里写道:“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就是无数个“我”的心音。
在今天,我们回到自己的故乡却找不到曾经立下誓言的土地。上周六(2015年12月29日),著名导演贾樟柯发布一条微博:“雾霾,下决心搬离北京。”——此时,暗无天日的重度雾霾已经笼罩首都长达一个星期,贾导可能是第一个公开声明因雾霾而“逃离北京”的名人。这同样的一片土地啊,爱的却是如此的疼痛。在距离发表《土地的誓言》74年之后,我们却只能在梦里呼唤曾经立下誓言的那一片土地啊。这就是现实的意义,如今的我们,仍旧要重重的立下誓言,去清晰模糊的乡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