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后反思

日期:2022-06-02

这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后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今天终于把本学期校本课上完了,如释重负。早上还在办公室与同事谈笑:上了十几年的课了,可每次上公开课之前还是会紧张,担心自己教学流程不顺畅,怕遗忘环节,更怕上课时学生发言不积极,冷了场不知该如何收……总之所有的环节都往坏处想。也许这就是“课前焦虑综合征”。愈是追求完美,愈是知不足。

  一节课下来,孩子们表现真不错。这帮家伙们可能是“人来疯”,听课的老师越多,他们一个个越爱表现,越有精神:平常不爱发言的,今天也高高举起了手;平时上课坐不住的,今天也端端正正坐如钟。

  纵观整节课,教学流程十分清晰,引导学生对文章题目、插图以及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体验预测成功的成就感及预测之外的惊喜感。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未能把握好:

  一、课堂的生成未能及时捕捉住。在学生预测熊宝宝的情节中,当时就有一位孩子预测到了熊,并且在预测熊宝宝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向老屋求助时,他也谈到了熊宝宝的妈妈遇到了猎人被打死了。他预测到“猎人”这个关键信息,这是非常难得的。但在最后交流把情节编完整的环节中,我却未能请这个孩子说,因为他的预测与原文熊宝宝片段相似的可能性极高。这样课堂生成精彩的地方就却被我遗漏,而这却能让同学们体验到根据文章内容分里的一些线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阅读经验成功预测出后面的情节,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是一件多么有成就感的事!这样好的精彩生成,白白错过,有种捶胸顿足之恨哪!

  二、在引导学生预测熊宝宝的环节中,大部分学生的仿说相似性较高,缺少变化。究其原因,是我在带领学生总结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情节时,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到三个小故事在情节相似性中又有不同,故事是在发展的,在一步一步推进的。若在此环节能这样引导:如:小猫让老屋站一天,老母鸡让老屋站二十一天,那么小熊会让老屋站多久呢?如果有这样推动性的问题,学生就有可能推测出“一个冬天”。还有老屋的变化:在小猫的情节中,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在老母鸡的情节中,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的响;在小蜘蛛的情节中,老屋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老屋的这些变化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老屋越来越老。如果能及时的引导:你觉得老屋在熊宝宝的情节中,老屋会老成什么样子?这样,学生的语言储备就会会丰富起来,仿说就会越来越鲜活,就不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而这些,是我在上完整节课后,才意识到的。

  正如《学记》中所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