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庖丁解牛》多重解读

日期:2022-05-27

这是《庖丁解牛》多重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庖丁解牛》文短义丰,具有多重的解读性,选自庄子的《养生主》第二部分。《养生主》共有四部分,主题是讲养生之道,庄子所谓“养生”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意义不同,而是更加注重“养精神”。《庖丁解牛》尾段“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么,如何理解此处的“得养生焉”?再者,《庖丁解牛》除了“养生”之外,有没有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内蕴?本文以抓关键词的方法,先从养生的角度揣摩文本奥义;并推而广之,从人生、哲学的角度对文本进一步生发。

  一、从养生(养精神)看《庖丁解牛》

  这个解读角度关键词有“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等。

  首先,文本中“天理”是指牛体的天然纹理,“固然”是指的自然结构。这两个词看起来似乎是同义反复,或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而推广到养生(养精神)的层面,则有明显的侧重点:“天理”是抽象的,“固然”是具体的。在庄子所生活的社会动荡的年代,要保全生命,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同时遵循人类社会运行的“天理”,即客观规律。简而言之,葆养精神要洞悉人类社会治世和乱世交替出现的现象,同时认识到精神(表现为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甚至,精神和社会现状呈现一种负相关关系,例如,春秋战国,社会动乱,诸子百家,文化繁荣。“固然”是指运用的层面,这就具体到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等内容,人员流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这是人的本性,在充分认识这一点的基础上,一个精神高远的人才能够获得一种不凌空虚蹈的超脱,一种看淡名利的练达,一种不执拗于是非的超然,一种平和面对善恶的悲悯。

  其次,“以无厚入有间”,精神上超脱的庄子,并非没有痛苦,有人说,庄子的眼是冷的,心是热的,我对此说深以为然,要补充的是庄子的痛苦表现为梦蝶的迷惘。但是,因为已经超脱,才能是精神之“无厚”入社会之“有间”,从而在一个动乱频仍的年代痛并快乐着,同时达到“养生”的目的。

  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纷繁复杂的社会,“目视”未必真,我们需要倾听内在的声音,来达到“以神遇”的境界,一个有情怀和胸襟的人,不会囿于具体的是非善恶,而是秉着赤子之心在紊乱的生活中深窥浅行,得以养生。

  二、庖丁解牛三阶段和佛家人生三境界

  庖丁解牛的技术由低到高分三个阶段,即“所见无非牛者”“目无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由此,我联想到的佛家的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而且我还发现,庖丁解牛技术的三个阶段和佛家的人生三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比附起来,还可以一一对应。

  首先,“所见无非牛者”,“无非”双重否定表肯定,肯定的表达是“所见是牛”或者说“看牛是牛”,这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即所见之物就是事物本身。

  其次,“目无全牛”,褒义词,意思是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技艺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人生第二境界关注的不再是山水的全貌,而是一石一木,一朵涟漪,寄托襟怀。

  最后,“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解牛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技术隐去,解牛过程“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成为一种享受;“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河水,不过,人已经变了,不再囿于一石一木,一朵涟漪,而是物我合一,物我两忘。

  说到这里,比附文字该了了,不过,我还有要说的话,因为更多的时候,我体会的佛家的人生三境界是这样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第一境界是人的童年,纯真无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界是人的青少年直至中年,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由于自身和外界的诸种因素的作用,眼中的世界充满着芜杂,矛盾丛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境界是人的老年,人事纷扰已经云淡风轻,委屈落寞已经过眼云烟,“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

  三、《庖丁解牛》中“道”与“技”

  “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直译为“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术了”。仔细一想,我对这句话还有疑问:何谓“道”,“技”又为何物?似乎并不明晰,当然可以用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来为自己懒于动脑辩护,只不过,我还有更多的畅想需要表达。

  《易经·系辞》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把这句话中的“形”理解为“客观事物”,这句话就可理解为,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的规律就叫做“道”,“道”作用于客观事物所依赖之物就是“器”。进而言之,道就是规律,器就是技术和手段。由此推想“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我便明白,“进乎”并不表明庖丁解牛仅仅依靠道,而且“道”要靠“技”来体现。还可以用一段史实来印证这个解释,有人说洋务运动局限于“器物层面”,也就是技术层面;该运动的失败是没有引进制度层面的东西,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缺少“顶层设计”。

  做个小结,道和技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一体两面,互相依存,“好道进乎技”强调的是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不追求技。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