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7
这是《庖丁解牛》赏析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庖丁解牛》
庄子,战国时期人。他的著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共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二篇。前人把它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类。庄子的散文在先秦的散文中是独树一枝的,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想象丰富,比喻奇特,讽刺辛辣。
《庖丁解牛》选自《庄子的养生主》本文首先描绘庖丁解牛的情景: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若然响然。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了一幅完整的解牛图。通过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了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
“奏刀若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就是说屠刀伸进皮肉里,发出的声音,没有合不上拍子的,跟跳桑林舞一样美妙,跟咸池乐一样动听。经过比附形成了夸张。庖丁的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赞叹,连用两个语气词,是对庖丁绝技的高度赞赏。“技盖至此乎?”本领怎会这么高明呢?这句发问开拓的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
庖丁言:“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接着庖丁又言,以神遇而不与目视,官之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欲,导大窥,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已达到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接触牛,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这就是说,要按照事物的本来的情况,依据天生的结构,分开自然的缝隙,通过自然的空档。
接着,又说了如何利用空隙,以保存自己。“良庖岁更刀” 每年都得换一把刀,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砍缺了刀口。族庖月更刀。每月就要换一把刀。庖丁再言,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他说他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宰杀的牛有几千条,但是刀刃如新。 上面,庖丁谈的是一般经验,侧重于寻找空隙。下面,庖丁谈的是特殊经验。着眼于精神专注“每至于族,吾见于难为”庖丁不是没有遇到困难,有时也会遇到难题。作者这样写反而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说明庖丁不是神,而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遇到困难,而又善于克服困难的好厨师。庄子这样写道“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见出细心谨慎。
接着是描写克服困难以后的欣喜状态: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臧之。
提着刀站在那里,四下张望,那股劲儿真是活灵活现,得意洋洋。
庄子的这则寓言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解牛,要掌握牛的内部结构,处理事情要掌握事物的本来规律,依乎天理,就能适应这种规律,进而妥善把事情办好。
庖丁解牛之所以动作那么快,那么美,是因为他实践得多,实践之初见全牛,多方实践后,未尝见全牛,十九年屠刀锋利如初,游刃有余地驾驭了事物。这些观点,不是庄子固有的,而是在阅读中体会出来的。
庄子的这篇《庖丁解牛》是我阅读过庄子的唯一作品,它之所以吸引了我,是在艺术表现上的精彩。写出了解牛时的动人姿态,继而又写出合舞合乐的美妙。有了这一切,文惠君的赞叹才有依据。有文惠君的赞叹,才有庖丁的解释,文章就显得异常自然。
活到二十一世纪,我们常常被新科技的产品感兴趣,对于不押韵的白话文有阅读的爽利。于我,这个新时代文盲,更是对阅读古文有目不识丁的艰涩感。即进入不了学习计算机语言,又不能领略古文名篇的深刻内涵。好在,当我看到庄子这篇<庖丁解牛>时,有白话文的注解,才勉强通读了。深深感到这篇《庖丁解牛》,用精炼的文言文,用了一个极其普通的庖丁解牛的经验之谈,让我领会了在生命的过程中,明察秋毫,才能游刃有余的解决面临的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感谢庄子观察入微的描写和提示。
奉上庄子《庖丁解牛》的全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以所履,膝之所踦,磐然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鄅,导大窥,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尝,而况大胍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刑。彼节者有问,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问,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新发于刑。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潸然已解,如土尾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