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5
这是分式的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主题介绍
学习主题名称:《分数与除法》
主题内容简介: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分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数学概念,它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在本节课之前,学生是从“行为”(平均分物体)入手认识分数的;本节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对分数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数可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突出这一点。
学习目标分析
知识和能力:1、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学生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过程和方法:1、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2、学生通过演示文稿,参加直观的教学活动,考察自我观察能力,能够实现小组自我提问和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前需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分数,学生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他们已经初步接触了分数,通过直观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在这节课内容之前,又进一步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对微课的认识:本班的学生对微课没有接触过,但处于这个时代的孩子对新事物都乐于接受和挑战,微课非常容易操作,使用也比较方便,所以我觉得学生们可以运用自如。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态度:小学五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对于微课他们感到新奇又喜欢,看微视频就像看动画一样,有声音有文字有讲解,既有趣又生动同时能学习只是。
学习风格:现代社会的学生们都喜欢轻松、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数学的课堂有时候对于学生们来说比较抽象,有了微课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因此学生们乐于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的除法。利用微课、多媒体、PPT教学,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并通过创设、引导、交流、讨论、归纳等活动,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我准备利用微课播放“3个圆形纸片拼一拼摆一摆活动”,并让学生课前先准备若干个圆形纸片,根据微课中演示的步骤进行剪一剪拼一拼,从而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观看微课后,让学生通过对3个圆形纸片的剪切,摆一摆,拼一拼,从而深层次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小组成员可以讨论你交流发言,教师点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应的教学目标
创境激疑 课件出示,引导学生回顾整数除法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1、观看课件,思考课件中出示的问题,回顾整除除法的知识。2、观看课件,思考课件中出示的问题,回顾分数意义的知识。3、敢于举手发言。 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合作探究 1、播放微课视频。2 、探究: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1、学生观看微课。2、探究课件中的问题,并动手剪一剪、摆一摆。3、同桌互相交流。4. 汇报:一边摆一边说自己是怎么得到每人分的块数的。 5、先独立思考课件中问题,然后小组成员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汇报。 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研讨交流 1、引导学生观察除法算式,讨论交流除法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2、尝试用字母来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3、课件出示学生研讨的结果。 1、回顾本节课所列的算式,小组成员探讨交流除法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2、研讨如何用字母来表示除法与分数的关系。3、小组推选代表汇报。 学生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如何让学生获得微课资源:一般是通过网络传递方式让学生获取微课视频,并把它分享在班级微信群或在QQ群里,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如何确保学生学习了微课:1、课堂上的微课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每个学生学习的神情,和同学间讨论交流的情况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2、课前预习的微课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或者课前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3、课后微课的学习可以通过打卡方式或者父母签名方式和作业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学习了微课。
如何评价微课学习效果:1、课堂的提问和小组成员的归纳发言。2、当堂的练习情况。3、作业的完成情况。4、小测
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的教案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 ,就是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 ,即3个 块,把3个 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 ,即 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 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 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第五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在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前四课时,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设计理念:
1、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树立新的教学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只关注知识结果转向要重视知识结果,更要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是难以引起学生思考的。这节课,我不想把知识、结果直接告诉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创造机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感兴趣的、有思考价值的数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讨论等活动来获取知识。
2、重组教材,树立新的'教材观。
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由对教材的挖掘者、执行者走向课程开发的研究者、设计者。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分析后,把原来教材2课时放在一个课时教学,体现了大容量的课堂。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
12/7= ()() 100/6=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教学目标
《分数与除法 》教案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读题说得数。
3.2+1.68 0.8×0.5 14-7.4 0.3÷1.5 4.8×0.02
7.8+0.9 1.53-0.7 0.35÷15 0.4×0.8 0.8-0.37
2.口述 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
(1)把40棵树苗平均分给5个小组栽,每组栽多少棵?
(2)把8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新课导入。
出示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
板书: 1÷3
教师提问:1÷3的结果能用准确的数表示出来吗?怎么办?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就明白了.(板书、分数与除法)
2.教学例2。
(1)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3,即把1米长的钢管着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用分数 来表示,1米的. 就是 米.(板书 米)
(2)学生完整叙述自己想的过程。
(3)反馈练习。
①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多少?
②把1块饼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多少块?
3.教学例3.
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1)读题列式: 3÷4
(2)动手操作:怎样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呢?
(3)学生交流.
甲生:先把每个圆剪成4个 块,然后把12个 平均分成4份,再把3个 拼在一起,每份是 块.
乙生:把3个圆放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后,剪下其中的一份,再把1份中的3个 拼在一起,得到每个分 块、(在3÷4后板书 块)
(4)看图根据乙生分饼的过程说出 表示的意义。
①乙生把3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这样的一份是3块饼的 ,即
②甲生把1块饼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是 。
(5)都是 ,意义有何不同?(结合算式说出 的两种意义)
明确: 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还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这样的3份.
(6)反馈练习: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4.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教师提问:怎样用分数来表示整数除法的商呢?
学生归纳: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做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也就是说分数既表示分数的意义,又表示整数除法的商、
(板书: )
教师明确: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讨论: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什么要求?
(3)反馈练习。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列各式的商。
4÷5 11÷13 27÷35
9÷9 13÷16 33÷29
3.列式计算。
(1)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2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
(用分数表示)
(3)小明用15分钟走了1千米路,平均每分走几分之几千米?
五、布置作业。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9÷9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