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PPT课件这个PPT共78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让幼儿愿意与人交往,欢并适应群体生活,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3-6岁儿童学习 与发展指南解读
解 读 提 要
一、《指南》的文本概述
二、《指南》的基本理论
三、《指南》的内容解读
四、《指南》的基本思想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文本解读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发表时间
2012年5月23日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2]4号)文件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时代标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继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之后的又一个具体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指南》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向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办学的道路。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框架
《指南》分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框架
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框架
二是教育建议部分,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内容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本内容
(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研究
从2006年起,我国参与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遍及全球”项目,与美、英、德、法等13个国家的早期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标准框架进行对比研究,并全面梳理了我国幼儿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指南》发表前进行了充分的效度检验。包括内容效度和年龄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检验的目的是《指南》的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年龄效度检验的目的是确定《指南》中各年龄段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恰当。
(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意义
1. 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研究制定《指南》,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三章第五条
(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意义
2.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
研究和制定《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 “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
(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社会意义
3. 确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理论基础
关键词是理解《指南》的一扇窗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置了32项目标,提出了87条建议,涉及学前教育活动五个领域的课程内容和幼儿学习与发展的11个层面,内容十分丰富。
如何把握《指南》的指导思想,确立正确的早期教育观念,并依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成长规律,帮助家长建立合理的幼儿成长预期,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表达框架。我认为,正确理解《指南》中关于“学习”、“发展” 两个关键词的概念和意义,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一)关键词之一:学习
“学习”,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随时提到,但我们很少去关注“学习”一词的真正含义。一般理解的“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和记忆,把“学习”狭隘的理解为对人类知识的接受过程。
其实,“学习”是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行为。心理学给“学习”下的定义是:“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 “学习”的基本含义
(1)个体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引起的;
(2)经验的获得引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变化;
(3)学习所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4)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对环境的适应现象。
儿童的学习,是建立在直接经验基础上的学习。
这种经验,是一种经历,一种参与。
2. “学习”的实践意义
(1)学习是生命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也就是说,学习与生命并存。
(2)学习促进成熟。成熟是生理的发展,依赖环境和学习活动的刺激。
(3)学习能激发人脑的潜力。集体生活和社会实践使人变得聪明。
大脑神经元放大图
3. 学习水平的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把学习水平分为8个层次:
(1)信号学习
即条件反射性学习 ;
(2)刺激—反应学习
过程为: 刺激---反应---强化;
(3)连锁学习
即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性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基于连锁学习的由言语单位所组成的连锁学习;
3. 学习水平的分类
(5)辨别学习
对多种刺激异同的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能抽象出事物的特征,并对同类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7)规则学习
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多个概念形成的命题
(8)解决问题
在各种情况下,应用原理、规则解决问题,达到目的。
分析: 《指南》中数学认知2 “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属于学习的哪一个层面?
4. 3-6岁儿童学习的特征
3 - 6岁儿童的学习大致上处于第五阶段“辨别学习”和第六阶段“概念学习”之间,6岁儿童处于向“规则学习”的抽象思维发展初期。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3-6岁儿童的学习,以多种刺激的综合反应为学习的基本特征。因此,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和积极参与的游戏活动,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适宜教育。
我们应该为3-6岁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让他们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出适宜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创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有利于认知和性格的发展。
《指南》明确指出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四之3
5. 学习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1)学习让儿童获得个体经验,即实际经历。
(2)学习促进儿童的成熟,即通过环境和活动,促进大脑发育,心智发展。
(3)学习促进儿童形成“记忆策略”,学会把不相关的信 息组成有意义的单位。
(4)学习让儿童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取向,即表现出多元智能。
(5)学习让儿童形成“共同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二)关键词之二:发展
“发展”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意义就是“变化”。
对于儿童来说,“变化”是成长中的变化,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儿童的成长变化,其实意味着差异。
但我们的家长不愿意看到差异,不愿意承认差异,甚至把差异归于责任。
1. 家长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待
《指南》开宗明义就说:”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
实际上,家长的期望在我国传统的“望子成龙” “光宗耀祖”观念影响下,期望并不尽合理:
培优不肯少于别人家的孩子
获奖不能差于别人家的孩子
潜质最满意的是自家的孩子
2. 高期望值的儿童教育现状
重近期目标轻长期目标
重物质给予轻精神抚慰
重智力开发轻涵养智慧
重知识技能轻社会适应
重外表技能技巧学习轻伦理道德灵魂塑造
重学习结果成功与否轻学习过程快乐与否
3. 高期望值的儿童发展状况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4. 早期教育的几种儿童发展理论
正确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思想,确立合理地儿童发展目标期待,不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家长,必须了解如下几种儿童发展理论:
(1)儿童发展“成熟”理论
(2)儿童发展“认知结构”理论
(3)儿童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
(4)儿童发展“吸收心智”理论
(1) 儿童发展“成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这种论断源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1929年,格赛尔在一对双生子出生48周时,开始对T进行了持续6周的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方面的训练,而对C不作训练,期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格赛尔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到55周时,T与C的能力已没有差别。据此,格赛尔认为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学习与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1) 儿童发展“成熟”理论
格塞尔对家长提出如下忠告:
1. 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 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3.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 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指南》明确指出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四之2
(2) 儿童发展“认知结构”理论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告诉我们,学习从属于主体发展的水平,学习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具有相应水平的认知结构。儿童的认知结构涉及“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盲人摸象”
广告词:“平平安安碎石,高高兴兴回家”
(2) 儿童发展“认知结构”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一2岁)婴儿期。此时儿童尚未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和外界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并与之取得平衡。
前运算阶段(2—6、7岁)学前期。此时儿童的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儿童可以用表象符号代替事物,用表象和语言描述事物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小学阶段。出现具体运算的图式,能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12一14、15岁)初中阶段。此时的儿童思维与成人接近。形式运算,即“使形式与内容分离”
(2) 儿童发展“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教育者不要脱离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盲目追求价值和知识的传递,试图加速儿童的发展。“每次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就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些东西有真正的理解。”“过度加速发展,将使后来同化作用的成效大打折扣。”
《指南》明确指出
“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四之1
(3) 儿童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
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
维果茨基为了正确解决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最近发展区。
(3) 儿童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学习存在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可能发展水平。这可能发展水平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促进儿童达到他的可能发展水平。
维果茨基关于“弱智儿童”的研究。
(3) 儿童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
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依赖的是正在成熟的功能,而不只是限定在已经成熟的功能中。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学的任何学科总是建立在未成熟的基础之上的。
(4)儿童发展“吸收心智”理论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简称“吸收心理”,即能通过与周围环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触和情感的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从而形成心理、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蒙台梭利认为幼儿这种自然吸取和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所没有的,儿童在幼年期所获取的一切将保持下去,甚至影响一生。
(4)儿童发展“吸收心智”理论
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心灵比作是一颗吸收性的心智,体现如下思想:
1. 无限的可能性,
2. 有着对环境的选择性,
3. 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可以说儿童发展是对诸多可能性实现的过程,是对变化着的环境主动适应的过程。
所以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应该是给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
(4)儿童发展“吸收心智”理论
一个适宜的环境有六个特点:
1. 充满爱; 2. 有营养;
3. 符合敏感期的需要; 4. 能跟上孩子的学习节奏;
5. 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6. 有秩序。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内容解读
《指南》一词的界定
《 指南》,意即“指导方向”的意思。作为一份规范性文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指导幼儿园教师和3-6岁儿童的家长正确观察、科学保教、合理期待、积极推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观念和行动的依据。
1.《指南》的基本特点
(1) 可操作性:《指南》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和目标,提出了78 条操作性很强的建议,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 可检测性:《指南》根据3-6岁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出3-4岁、4-5岁、5-6岁三个连续而又有发展层次要求的具体指标,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观察幼儿健康成长的状态和水平,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 3) 可评价性:《指南》对3-6岁儿童各阶段发展末期的生理、心理、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发展状况,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指标,给出了合理的成长期望值。
2.《指南》的三个要素
( 1)合理预期:根据3-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发展领域,结合儿童学习、发展的成熟规律、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指南》提出了供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参考的合理预期。
(2)年龄末期:3-6岁儿童处在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较清晰的区分度。为了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比较明确的参考指标,《指南》具体给出了各年龄段“末期”的发展指标,这是一个概率数字和阶段性数据。
(3)关键时期:在儿童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普遍认识到幼儿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关键期。3-6岁儿童是人际、语言、动作和抽象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针对这些领域的合理教育和影响,具有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关键作用。
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测点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观测点
4.《指南》的基点是获得“直接经验”
区分 社会适应
体会 行为表现
辨别 语言表达
兴趣、习惯、 态度
5.《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涉及的媒介(1)
生态现象:人体、人际、植物、动物
人文景观:社区、景点、历史遗迹、传统习俗
现象 自然景观:天气、季节、时光
物理现象:空间、时间、方位、运动
化学现象:溶解、锈蚀、霉变
数学现象: 增减、排列、守恒
5.《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涉及的媒介(2)
户外玩具:秋千、转椅、软梯、荡桥、
风车、平衡木
工具 学习用具:塑料学具、剪刀、纸张、
彩泥、 标本、画笔
生活用品:厨具、家庭用品、科技产品
5.《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涉及的媒介(3)
户外游戏: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
跳竹竿、踩高跷、滚铁环
活动 体育活动:拍球、跳绳、滑梯、奔跑、平衡
身体动作:走、爬、跳、钻、躲、抛、拍、投
手的动作:剪、折、粘、抓、握、画
5.《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涉及的媒介(4)
平面媒体:照片、图片、广告、图书、报纸
媒体 艺术作品:绘画、雕塑、泥塑、皮影、剪纸、
捏面人、手工制品
音像制品:光碟、视频、MP3、电视、
6.《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提供的途径(1)
游戏活动
① 活 动 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
规则指导
② 一日生活 秩序适应
生活自理
6.《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提供的途径(2)
信息传递
③ 交 往 同伴合作
人际相处
情境观察
④ 探 索 工具操作
现象实验
6.《指南》中获取直接经验提供的途径(3)
看图陈述
⑤ 表 达 涂画描绘
模仿表演
赏析体会
⑥ 表 现 动手制作
创意作品
(一)不能把《指南》标准化
“指南”一词的含义与“标准”的词义不同,“指南”的意思是指导正确方向的依据,而“标准”则是行为或事物的规范和准则。“标准”具有遵照执行的强制性,而“指南”只是一种指导,只作为行为参照。
不论是幼儿园教师、早教工作者或是幼儿家长,都不能功利性的、机械的去理解和贯彻《指南》的各项指标。眼中不能只有指标,没有孩子,只有数据,没有童年。切忌把《指南》当作《标准》,一一对应,死搬硬套。
(二)重视提升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品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二)重视提升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品质
65名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反映的入学准备问题:
1. 独立性差,自理能力不足,生活习惯不良
2. 学习技能弱,学校态度消极,学习兴趣缺乏
3. 同伴交往问题,文明礼貌不够,自我中心
4. 知识面狭窄
5. 语言表达能力差
6. 自我控制能力差,难以遵守规则
7. 思维不主动,注意力难以集中
8. 动手能力差
(二)重视提升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品质
(三)《指南》的总体目标
长期目标: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一个人性格、习惯、能力、自我意识等的初步形成阶段,如果这一时期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一生的发展。
短期目标:每一个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要进入小学,幼儿园有责任为他们顺利进行小学学习乃至以后的学校学习做好相应的准备。
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基本思想
(一)《指南》与《纲要》的关系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是指导性文件。《纲要》主要针对幼儿园、老师,《指南》包括家长、社会上早期教育工作者,适用对象宽些。《纲要》是宏观的,本质上是一个课程文件;《指南》没讲课程的组织、实施,主要提出对幼儿的合理期望和教育的建议,是一个微观的表述。因此,《纲要》是正确实施《指南》的重要保证,《指南》是落实《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
(二)《指南》各领域的基本观点
1. 健康领域
2. 语言领域
3. 社会领域
4. 科学领域
5. 艺术领域
(三)确立正确的儿童发展观
儿童的发展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因势利导。正确的儿童发展观应是;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发展阶段和个别差异,促进儿童全面地、整体性的主动发展。
(四)《指南》的基本思想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四)《指南》的基本思想
(2)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四)《指南》的基本思想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四)《指南》的基本思想
(4)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成人不应要求孩子在统一的时间达到相同的水平,应允许幼儿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达到《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四)《指南》的基本思想
(5)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思考题一
【案例】中班一幼儿对老师讲的故事很感兴趣,认真听讲。但他总是不停的发问。幼儿老师一般有如下教育行为:
1. 阻止幼儿提问,然后继续讲故事;
2. 不管幼儿的提问,直接把故事完整地讲完;
3. 为了惩罚幼儿总发问干扰别人,老师停止说故事;
4. 逐一解答幼儿的问题,再继续讲故事;
5. 与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答案,(老师其实知道答案)然后引导幼儿继续听故事。
《指南》在语言领域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一项中有如下建议:“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请根据《指南》精神,评价上述五种教育行为的利弊。
思考题二
《指南》对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了如下指标:“能沿地面直线或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
——《指南》健康(二)动作发展目标1: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其中”较窄“和”一段距离“两个界定词没有具体数据规定。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落实《指南》关于儿童平衡能力发展目标?
落实《指南》 合 理 期 望 科 学 保 教 快 乐 成 长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