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这是《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6个生字及“脊梁”等词语。重点指导“脊”字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第二、三段,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和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德国的奇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和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德国的奇丽景色。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师:刚才听同学们谈了很多,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我们与外国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季羡林爷爷年轻的时候就曾经在德国留学十年,对德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数年,当他再回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精美的文章。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课题)
2 质疑读课题。
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学生答)
强调: 同学们,同样的一句话重音不同,所强调的内容也就有所不同,我们要抓住重点词语读出重音。
二 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
耐人寻味 应接不暇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的“莞”是一个多音字,读地名里读gun全班齐读)
脊梁 (读准 “脊梁”的“梁”为轻声。“梁”这个字本来读第二声,但它在这个词中读轻声。)
(1)指名生读。
(2)全班齐读。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3)指导书写生字。(由字理识字来理解“脊”的意思,从而理解“脊梁”“花的脊梁”的意思。提醒“脊”上半部分的笔顺,应该先写哪一部分?先写两边后写中间,下面的月字第一笔写成一竖。)
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渡:同学们写得又快又好,看谁能不能读得又快又好。接下来请大家浏览课文
思考:季老先生多年后又来到德国,对德国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1、引导。
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
我们不仅要读得快,还要准确地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学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师:谁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同学们真会活学活用,朗读时抓住了句中的关键词。)(板书:奇丽 奇特)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奇丽的意思吗?(学生汇报)
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德国奇丽的景色。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用“————”画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子,再认真阅读,同桌交流,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感受德国的奇丽景色
一、 研读课文,感受“奇丽”。
1、生读书,画句子。
2、汇报交流:说说你找到的是哪个句子?
3、全班齐读。
(1)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2、你从这两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花团锦簇”的“簇”就是“聚集成团或堆”) 。 花朵成团,一团团,一簇簇的花挨挨挤挤地聚在一起,你从这个词感受到了花的什么特点?(花多)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花团锦簇”。(出示PPT图片,齐读这个词),“花团锦簇”给我们写出了花很多,花朵的形态。
师:我们来看,姹紫嫣红中的“紫”和“红”是写了花的什么?你们想一想这些花还会有哪些颜色?
生: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
师:五颜六色,十分艳丽。
同学们此时出现在你眼前的就是“姹紫嫣红”(出示PPT图片),(齐读这个词)它给我们写出了花的鲜艳!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
2、那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3、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仅仅是一条街有的吗?
生:不是,是任何一条街。
4 、理解“任何”的意思,感受花多,花美。
(2)课件出示: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 从“花汇成了海洋”这个比喻句感受到了什么?
2 理解“山阴道”,感受花多。
3 随文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感受花多。
1 有感情朗读。
1 指名学生读。谁来感受一下花的海洋。(你还没有被花海所陶醉,谁来再试着读读。读得真好,你让我们徜徉在花海里了)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得流畅,还要读得有感情。 我们要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感情。男生读,女生读。)
2 听范读,想画面。
师:听同学们读,也激起了老师朗读的热情,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跟随着音乐,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此时此刻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可以交流)
(我会说)我走在德国的大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感受到的)
预设: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前开满了鲜花,五颜六色,千姿百态。( 你真了不起,你已经超越了季老先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德国的大街。 )
预设:还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表达我的愉悦心情。我想感谢养花的人。(你真是一个有心人)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让我们感受到了德国的大街鲜花怒放,香气扑鼻。
3 看微课读
1、播放微课。
2、看到这些,你是一种怎样的情感,谁来用你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
3、指名学生读。(谁来评价他读得怎么样?)读得再慢一点,用心品读关键词语的意思,就更好了。同学们,我们真正地要把文章读出感情,还应该读出画面感。 你来读一读
4、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一起来读。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通过想象画面,品读抓关键词等方法,感受到了街上奇丽的景色。那么在德国家家户户的屋子里看到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地在课文中找出来。
五、研读养花的方式不同:(7分)
1、课件出示: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b 德国人养花与中国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告诉了我们中国和德国养花的方式不同。正因为德国人养的花朵都朝外开,所以我们才看到街上花的海洋。德国还有没有和中国不同的地方?
2、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a 德国人是一家养花吗?你们家里有养花的吗?请养花的同学举个手,那还有一部分同学家没有养花,那这能叫家家户户吗?
你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也写出了人多?谁来读读这句话。(老师只听到几家人养花,谁再来读读,读得真好,一起读。)
同学们谁想来读这两个句子,来感受德国养花的不同。(指名读,全班齐读。)
德国人人人爱花却把花最美丽的一面与大家一起分享,才让我们在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了花的海洋,的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我觉得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以至于作者多年后重新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时,他发出了如此的感慨: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季老为什么说它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呢?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奇丽 脊
奇特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25课,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亲眼所见德国家家户户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又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今天我执教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二、说目标:
我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为:1、正确认读6个生字和“脊梁”等词语。重点指导“脊”字的写法。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和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德国的奇丽景色。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和想象画面等方法感悟德国的奇丽景色。
四、说教法
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我主要采用了:激趣导入、品读感悟、朗读指导、微课创设情景法组织教学。
五、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 激趣导课,增进对季羡林的了解
首先介绍我国著名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季羡林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对德国留下深刻的印象,时隔数年,又来到德国,对德国感慨万千,那么,是什么使他感慨万千呢?导入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学习字词。强调了“莞”的第二种读音,“脊梁”的读音,“脊”的写法。在学习“脊”的时候,由字理识字来理解“脊”的意思,从而理解“脊梁”和“花的脊梁”的意思,并以儿歌的形式指导学生书写“脊”。
(三) 质疑导向,探究风情美
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出季老先生多年后又来到德国,对德国发出了怎样的感叹?通过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归纳提炼出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四) 品读课文,感悟景色美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景色的奇丽,引导学生画句子,写感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在学习“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通过先想画面,再看图的方法,体会它的用法,不仅写了花多,还写了花的形态。“姹紫嫣红”写了花的色彩。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德国街上花多花美的景象。在学习“山阴道、应接不暇”时,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体会德国街上花多的景象。
2朗读形式多样化,以读促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注意了读的多样性的设计,读的形式有自由读、个别读、男女生读,范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如果说这些仅仅是种形式的话,在此环节中,我更注意了读的目的性的引导。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感悟景色美时:1 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有感情朗读。2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我采用配乐师范读,让学生想画面。通过我会说,让学生想象画面,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3为了让学生读出画面感,看微课创设情境。通过多种形式、不同目的的反复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美,不仅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也为第二课时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了大量的铺垫。
(五) 研读养花的方式不同:
通过对比来感受德国与中国养花的不同,抓住“家家户户”“都”以朗读为主,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感受两国养花方式的不同。
(七)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总结并提出一种思考:作者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
教学反思:
教学总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反思了一下自己今天的这节课,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尽管课前教案设计得比较合理,但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我觉得我还是缺乏经验的,在教学中不够机智。我还给予对学生的不放心,课堂上对学生放手的较少,扶得较多。
2、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评价得的方式过于单一,表情也过于平淡,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3、在导入的时候欠缺精彩而吸引人的语言,还不能足够调动学生的兴趣。
安康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公开课观课议课表
执教教师 执教课题 时间 班级 刘丛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018.5.8 五 做课学段和主题 小学语文高年级 阅读教学 观课议课主持人 王文琰 观课教师及学段 语文教师 小学低段 年级主议教师 秦洪秀 议课主题 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议课过程及
内容摘要 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学很实在,词语教学朴实自然中显魅力。在书写课题时,刘老师自然而然的提醒学生易错字“己”在写的时候不能出头。初读课文之后,课件出示了三组有梯度的词语,在指名读词语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应接不暇”的“应”要读后鼻音,而且通过预习反馈,让学生掌握了“莞尔一笑”中“莞”这个多音字。最后出示的是“脊梁”这个词,刘老师强调应读轻声之后,重点指导了“脊”的书写,通过编顺口溜让学生轻松地记住了这个字。在写的过程中,刘老师不忘提醒学生的坐姿和写字姿势。
刘老师在教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两个词时,较好地借助了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理解。之后通过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词语?”让学生在拓展交流中积累了好词。教学“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时,刘老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通过造句来理解词语。总之,刘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词语化难为浅,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值得我学习。
这节课上,刘老师十分注重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比较性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如,刘老师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后,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之后,她请了几位学生进行展示,其中一位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刘老师就大加赞叹,通过这样平等欣赏交流,其他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接着刘老师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品读。最后告诉学生这么美的景色,引起了老师的阅读兴趣,那就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展开想象。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和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每一段文字读完,让我们倾听的老师清楚地感觉到,学生读的不仅是文字,还读出了至真至纯的情感。
。 要探讨的问题 字词及阅读教学在低年级的运用 收获与心得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刘老师深刻地解读了教材,并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刘老师的字词教学和多种方式读在课堂中的有效开展,值得我们一年级老师学习。 安康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公开课观课议课表 执教教师 执教课题 时间 班级 刘丛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018.5.8 五 做课学段和主题 小学语文高年级 阅读教学 观课议课主持人 王文琰 观课教师及学段 语文教师 小学低段 年级主议教师 李娜 议课主题 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议课过程及
内容摘要 1、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词语教学充满生命。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学都很实在,词语教学朴实自然中显魅力。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后,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教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这些词时较好地借助了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理解,教学不仅采用重点词突破的方法进行理解,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这样通过多种方法,不仅理解词语化难为浅,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这节课上,刘老师都十分注重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比较性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如,刘老师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后,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之后,她请了几位学生进行展示,其中一位女生朗读得声情并茂。刘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到一簇簇的花开得姹紫嫣红。你在读得时候,想突出哪些词语呢?为什么这么读,能谈谈你的想法吗?通过这样平等欣赏交流,其他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接着刘老师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品读。最后还问学生: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不想亲自看看?那就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展开想象。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每一段文字读完,让我们倾听的老师清楚地感觉到,学生读的不仅是文字,还读出了至真至纯的情感。真正实现了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整合了资源,实现课件与文本互补。这节课中,刘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上欢快的乐曲,制作成课件,并巧妙地制作了微课使学生从欣赏美丽的画面到对文字初步的感知,再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了语言。 要探讨的问题 字词及阅读教学在低年级的运用 收获与心得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刘老师深刻地解读了教材,并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让每个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尤其是刘老师的字词教学和多种方式读在课堂中的有效开展,值得我们二年级老师学习。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
有幸聆听了刘丛芳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感触颇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它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又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刘老师在这一课的设计上也是花了很多心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很新颖,条理很清晰,纵观这节课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词语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词都是有色彩,有活力,有生命的。”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教学都很实在,词语教学朴实自然中显魅力。例如学习“莞尔一笑”一词,刘老师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后,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莞尔一笑。教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这些词时较好地借助了形象直观的图片帮助理解。教学“应接不暇”这个词语时,不仅采用重点词突破的方法进行理解,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应接不暇的感受。这样通过多种方法,不仅理解词语化难为浅,而且让学生学会了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学生美丽的情感在朗读中飞扬。
这节课上,刘老师都十分注重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比较性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如,刘老师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重点词后,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由练读。之后,她请了几位学生进行展示,其中一位女生朗读得声情并茂。刘老师是这样引导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看到一簇簇的花开得姹紫嫣红。你在读得时候,想突出哪些词语呢?为什么这么读,能谈谈你的想法吗?通过这样平等欣赏交流,其他学生的朗读技巧在无形之中也提高了。接着刘老师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品读。最后还问学生: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不想亲自看看?那就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来读一读,边听边展开想象。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因而,每一段文字读完,让我们倾听的老师清楚地感觉到,学生读的不仅是文字,还读出了至真至纯的情感。
3、整合了资源,实现课件与文本互补。
这节课中,刘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并配上欢快的乐曲,制作成课件,展示了德国街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独特风景,让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体会。这样,学生从欣赏美丽的画面到对文字初步的感知,再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了语言。
在听刘老师的课,感觉很轻松,她那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恰当的评价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谈谈我的几个建议,供刘老师参考:
1、在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美好的崇高境界时,靳老师是这样设计的:学生找到“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语句进行品读后,教师提问:这里的“我为人人”指?“人人为我”是指什么?出示练习:生活中你感受过类似境界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如此设计,学生的确感受到了德国人这种为他人着想、为他人奉献的精神很美,但容易导致思想品德教育痕迹过浓,语文课变成了思品课。同时,这样也会使孩子们思绪中断。这里我的思考是:与其支离破碎地让学生去解读文本,还不如创设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去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带来的种种美丽,这样学生的感情激发了,体验丰富了,理解也就到位了。是否可以这样设计:1、找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这里的“人人为我”是指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为人人”又是指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3、同学们,假如此刻你是一位刚从工地回来的建筑工人,当你走在这条花团锦簇的街道上时,你的心里是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一位刚抢救了一位病人生命的医生,此刻,你迎着晚霞,走过这条姹紫嫣红的街道时,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假如你是一位残疾人,生活中你面临着种种困难,此刻你走在这条如花的海洋一样的街上,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4、请带着你现在的感受再读读这一节吧!全班配乐朗读第3自然段。
2、建议给教学内容瘦瘦身,围绕一个点展开教学。假若处处开花,面面俱到,难以让训练与人文熏陶落到实处。
安康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公开课观课议课表 执教教师 执教课题 时间 班级 刘丛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018.5.8 五(5) 做课学段和主题 第三学段阅读教学 观课议课主持人 洪志坚 观课教师及学段 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年级主议教师 王婧 议课主题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议课过程及
内容摘要 昨天聆听了刘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听后颇有收获。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有很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亮点一:多形式的朗读
语言是语文之“根”,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朗读是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本节课,刘老师不仅给予学生充分读的时间,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更重要的是注重引导学生研读文中重点句子或借助关键词语的品析,体会作者情感;刘老师通过四种形式的朗读:1.有感情朗读。2.配乐师范读并想想画面。3.看微课读。4.带着自己的情感读。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在读中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将“朗读训练”与“个性体验”、“多元解读”融为一体,使学生既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又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既咀嚼品味具体语言,又促使人文的种子悄悄萌芽、开花,真正使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使“读”与“悟”水乳相融,让刘老师的教学呈现一份精彩。
亮点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在此基础上出示画面,让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入情入境。在品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更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刘老师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透过文字背后,跟随着音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此时此刻走在德国的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角色体验,深入读书,想象场面情境。此时,学生看到的不仅仅只是黑色宋体字,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亮点三:整合资源,实现课件、微课与文本互补
这节课中,刘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了德国街上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独特风景,让学生对德国风情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体会。穿插微课,帮助学生用心品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从欣赏美丽的画面到对文字初步的感知,再到有感情的朗读,全方位地、立体化地理解感悟了语言。
亮点四: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及时。
课堂中,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表现的勇气及积极性。如:“你真了不起,你已经超越了季老先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德国的大街。”“你真是一个有心人”“读得很有感情。”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给予学生的是学习的自信、表现的勇气。因此,课堂中,学生乐于表达,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要探讨的问题 学生在围绕主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景色的奇丽”进行交流后,如果刘老师能稍作引导,让学生再回归到主问题上。例如:可以让学生齐读:“所以,作者说——多么奇丽的景色。”这样处理会不会更好? 收获与心得 语言教学首先应该关注的是语言文字。《课标》中指出“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字词句段篇是一个体系,只有将词语理解透彻了,才能了解文本的内涵,落实语文学习的任务。 安康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公开课观课议课表 执教教师 执教课题 时间 班级 刘从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018.5.7 五五班 做课学段和主题 五年级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微课应用策略教学研究 观课议课主持人 洪 志 坚 观课教师及学段 五年级组语文老师 年级主议教师 靳海英 议课主题 微课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策略研究 议课过程及
内容摘要 昨天早上聆听了刘从芳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我们五年级组的老师在一起进行了认真地讨论,认为这一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思路清晰,努力营造轻松紧凑的教学氛围。课前,老师先和同学们交流:“五一”小长假都到哪些地方游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交代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初读感知后,老师出示本课中的生字词语进行检查,并重点指导了“脊梁”的“脊”字的写法。紧接着又让学生浏览课文,要求学生思考:季老先生多年后又来到德国,对德国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学生迅速地找出了本文的中心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随后老师重点学习指导描写“奇丽的景色”的句子,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德国奇丽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既轻松又层次鲜明的教学节奏。
二、坚持以读为本。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清醒地认识到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刘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抓住“景色奇丽”这一重点语段,引导学生先从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老师配乐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品味,真正发挥了读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第一法宝的作用。
三、合理利用微课及多媒体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加深感悟。刘老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触摸,听老师来读这段话,配合着轻柔欢快的音乐,想象透过文字背后,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整个过程中,音乐的恰当使用,就使得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都情不自禁慢下来、美下来。老师的配乐范读营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而学生的动情生动的想象,又扩大了这样的一个美美的情境,这样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得书本上的方块字,变成了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和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来揣摩、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为了上好节课,刘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多次在年级组试讲打磨,对教案进行了修改,给我们呈现了一节较扎实的示范课。当然这节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师在评价表扬学生方面,对于学生的表现评价得的方式过于单一,这个方面还有待加强,以更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此,我们五年级组的全体语文老师还希望在座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更好地知道我们的教学工作。 要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想象时,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的句子,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描写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收获与心得 不同形式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安排适宜得当,会有恰到好处的效果。此文教学的尝试,不但使得学生对文本加以理解,并且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训练也有一定的效果。 安康市第一小学语文组公开课观课议课表 执教教师 执教课题 时间 班级 刘丛芳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0180507 五年级 做课学段和主题 高段阅读教学 观课议课主持人 洪组长 观课教师及学段 六年级语文组小学高段
年级主议教师 朱守顺 议课主题
阅读课文的教学 议课过程及
内容摘要 教地轻松 学地有效 整节课娓娓道来,紧凑完整的教学环节,优化扎实的教学细节,
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研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先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检查交流,再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引发学生自主概括“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作者第一次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品味重点词语,引导想想画面,总结方法学习,最后就奇特的名族引发思考,留下悬念结课。既有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又有对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二、读中有悟 学中有导
刘老师在这节课中对学生读课文每次都有要求,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有个别读、集体读;有大声读、默读;有男生读、女生读,有自主读、教师范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教师范读对学生不仅有示范作用,而且有激励作用。对每种读法的作用掌握很清楚,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形式用得非常恰当。
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刘老师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指导朗读,使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更多的语言文字,学生也在细节中获得了情感、升华了情感。无论从读的形式还是读的次数,该什么时候读该怎样读都把握得当,行云流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和思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感悟,自然地达到“一个文本,多种声音”的个性化朗读的境界。
三、多种形式呈现美,让美在流淌。
本文语言是美的,意境是美的。课文本身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优美呈现,从景美到人美再到蕴含的道理。刘老师在课堂上对美很好地作出诠释——有优秀文化、美景美食的课前交流,有漂亮清新的课件,有真实可感的美图,有优美婉转的语言描述,有赏心悦目的微视频,有美观规范的书写,把学生引进文本,导入生活,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四、优化的语用练习 巧妙的板书设计
课中练习的植入恰到好处,突出了听说读写的语文味。不管是书写生字,是理解关键的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还是根据老师的朗读,学生闭眼想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设计有梯度,练习有实效。 用统领全文的两个词——“奇丽”“奇特”来板书,一个加上感叹号,一个加上问号。实在是高,确实是妙。 反思与改进 我们组在向刘老师学习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将习得的方法在第二课时中有效的应用。 收获与心得 1、必须不断地学习。
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