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寻隐者不遇》课堂教案

日期:2022-06-27

这是《寻隐者不遇》课堂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并能用生字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优美,激发学生喜欢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的浓厚兴趣。

  重点难点

  1、 识字写字,背诵古诗。

  2、 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教法

  预设 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练习巩固法、讲演结合法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一、看图激趣,导入学习

  1.观察图画,讲图画的意思。

  2.告诉学生,今天学的古诗就是写的图上的事。

  二、学习古诗,理解感悟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隐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置疑:读了这个 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4.自读古诗,认识生字,将不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出示生字。 寻 隐 者 遇 松 言 师 药 此 处

  (师教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交流记字的方法。

  2.完成课后第2题。

  3.教师示范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书写。

  四、知道朗读,背诵古诗

  1再读诗句,边读诗句,边看图,与同桌交流,理解不明白的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图上谁是诗人, 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什么人?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见他师父呢?

  2.师生共同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朗读全文,引导学生假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4.练习背诵。指导:诗人文了童子后,童子先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道他在何处。

  5.学生分角色表演古诗,在表演中理解古诗所表达的内容。

  参考资料

  ★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洲)人。出身寒微,早年做过和尚, 法名元本。大约23岁时结识韩愈、孟郊。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长庆三年(822)应进士第,屡次不第。开成二年(837),年近花甲的贾岛被任命为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后人称为“贾长江”,终年65岁。他擅长五律,其诗造语奇特,形成奇僻清峭的风格,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有《长江集》,《全唐诗》录其诗四卷,约400首。

  今译参考:松树林下问一位徒弟,他说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只知道他就在这山里,由于云雾幽深不知在什么地方。

  作业设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