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这是《13.苏州园林》练习,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语段
16.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根据上下文意,将文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词语。
(1)……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
(2)总是高低屈曲任其________。
2.你对文中加粗词语“大多”的使用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3.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4.作者怎样评说园林中池沼与其他景致搭配的特点?
5.简要概述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
1.雷同;自然 2.作者使用得非常科学、准确。因为按实际情况看,园林中的池沼引入活水的虽占绝大多数,但并不是全部。;如果不用此词,那就是绝对的,就会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3.说明园林修建设计者在堆叠假山时不仅当作一项技术来考虑,更是把它作为了一门艺术活动来设计。这样就突出了假山堆叠和搭配的合理、巧妙、美观。 4.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 5.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的搭配呈现出艺术美。
语段
17.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
2.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为主。
3.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池沼的相同点是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5.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B.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配合的特点。
C.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D.苏州园林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
6.画线句子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7.这段文字中标出序码的8个句子说明池沼,它是从几方面来介绍池沼的?[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8.本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
A.先总后分 B.先分后总
9.文中加粗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1.第1句总的说明假山、池沼在苏州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与后面的分说各为一层。 2.假山和池沼,池沼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4.①引用活水;②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有些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些成为河道,就安排桥梁 5.C 6.“艺术”和“技术”不能对调。因为一对调,就成了强调技术而把艺术性放到了次要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内容不一致。 7.C 8.A 9.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语段
19.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解词:①忘却: ②雷同:
2.给加粗字注音:①池沼( )②重峦叠嶂( )③丘壑( )
3.对文中“胸中有丘壑”一语的正确理解是[ ]
A.胸怀高山大谷,意思是说胸怀宽广B.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C.胸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D.虚怀若谷,非常谦虚
4.文中加粗的“不仅是”能不能换成“不是”?为什么?
5.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在堆叠假山时,特别注意石与石的配合,注意石与花木的配合,使假山在游览者心中产生一种什么效果?
6.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与匠师们又特别注意了池沼与什么的配合?
①宽畅的池沼与________的配合。②河道模样的池沼与________的配合。
③池沼与________的配合。④池沼与水中的________的配合。
7.找出本段中与前面总说苏州园林共同特点相呼应的句子。①________②________
8.本段中运用的最主要说明方法是[ ]
A.分类别B.作比较C.摹状貌
9.以“||”作标志,把这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
1.①忘记;②相同(含贬义) 2.①zh3o;②lu2n;③h8 3.C 4.不能。“不仅是”表示不单单是,并不否定“是”,与“不是”意思矛盾。 5.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 6.①其他景物;②桥梁;③石岸;④动植物(荷花或睡莲、金鱼或各色鲤鱼) 7.①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8.A 9.第一句话为第一层;从“假山的堆叠”到“只觉得身在山间”为第二层;余下部分为第三层。
语段
20.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解词:
①忘却: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中“胸中有丘壑”一语的正确理解是[ ]
A.胸怀高山大谷,意思是说胸怀宽广。B.胸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C.胸有成竹,信心十足。
3.文中加粗的“不仅是”能不能换成“不是”?为什么?
4.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在堆叠假山时,特别注意石与石的配合,注意石与花木的配合,使假山在游览者心中产生一种什么效果?
5.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特别注意了池沼与什么的配合?
①宽畅的池沼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合。
②河道模样的池沼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合。
③池沼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合。
④池沼与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配合。
6.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的目的是什么?
7.以“||”为标志,把这段文字划分为三个层次。
1.①忘记;②相同 2.B 3.不能。“不仅是”表示不单单是,并没有排除其他的。 4.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5.①其他景物;③桥梁;③石岸;④动植物 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7.第一句话||假山的堆叠……身在山间。||至于池沼……
语段
21.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2.本段将苏州园林的池沼分成了哪两种?
3.“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句中的“艺术”和“技术”是否可前后对调?为什么?
4.用波浪线在原文上画出文中加粗词“这”指代的内容。
5.画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的表达方式,它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
1.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2.一种是水面宽畅的,一种是水面成河道模样的。3.“艺术”和“技术”不能对调。因为“技术”只指操作方面熟练的技巧;而“艺术”则指富有创造性的劳作。对调后不能表达原意。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5.议论 指出苏州园林池沼岸边这样布置的目的,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语段
22.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横线上应该填入哪句话?请把字母填入括号。[ ]
A.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B.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C.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是艺术。D.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2.“匠师们”和“设计者”是从【甲】【乙】两处提取出来的,应该怎么安排顺序?为什么?
3.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4.把这段文字划分成两个大的层次,在文中用|标出来;第二层再划分成两个小的层次,在文中用‖标出来,分别概括各层的大意,每层的大意不超过10个字。
层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小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小层: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池沼的布置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说明的?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6.“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的含义是什么?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7.“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加粗的“往往”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作用?
8.“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决不雷同”能不能换成“各不相同”?为什么?
9.“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其中的“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与前面对假山堆叠的说明中哪一句的意思相辅相成?请引用原句回答。
10.“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中间的句号能不能改成逗号?为什么?
D【甲】填“设计者”,【乙】填“匠师们”;因为园林的建筑应该是先行设计,然后施工。这样安排符合这个顺序,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特征是讲究自然之趣,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一层是第一句,后面各句是第二层。第二层的两个小层从“只觉得身在山间”分开。第一层:点出说明对象。第二层: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第一小层:假山讲究自然之趣。第二小层:池沼讲究自然之趣。
池沼的布置讲究自然之趣。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是有源头的活水;桥梁形式多样;边沿很少砌整齐的石岸;点缀着石头或花草;内有游鱼与荷花。用了分类别、引资料、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含义是设计者和匠师们见多识广,深得大自然的妙趣,设计施工有深厚的思想、艺术底蕴。作用是揭示了苏州园林假山堆叠富有自然之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往往”有“常常”“每每”的意思。在句子中修饰“安排”,表示安排桥梁尽量使其形式多样化,追求自然之趣。
不能换。“决不雷同”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起到强调“一座一个样”的作用。“各不相同”只是一般地说明,同时又与“一座一个样”语义重复。
与“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山间”一句的意思相辅相成,共同说明设计施工者的匠心及其取得的效果。
不能改。因为这个句号表示前后是两个句子,前者说明实景,后者说明效果。
语段
23.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如在画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的一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句中“___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____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选文第一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__”一句从测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
4.选文第二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5.揣摩加点字的作用。
(1)一切……决不_____________(2)大多_______________(3)往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哪些?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
7.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地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__顺序。从《�6�2�6�2 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关系。
8.作者在说明假山的堆叠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9.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什么?
10.第二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1.选文最后一句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1.布局,映衬,层次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3.(使游览者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的石头或种些花草4.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5.(1)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为了强调共同点(2)大多数引用活水,不排除特殊情况,语言准确,符合实际(3)“往往”指通常情况水面或河道模样,安排桥梁,但也有特殊情况,用语很讲究分寸6.(1)举例子(2)分类别(3)摹状貌7.逻辑,总分8.说明假山的堆叠讲究艺术。
9.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10.分类别。11.用引用说明游览者在池边观赏,得到一幅画的实感。
语段24.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先介绍说明______________,再介绍说明_______________,重点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选词填空,依次应选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的“甲”、“乙”处,应填上最合适的关联词是( )
A.既……又……B.或者……或者……C.不但……而且……D.因为……所以……
4.词语解释:
(1)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段的中心句是( )
A.第①句 B.①②句 C.①④句 D.第⑨句
6.对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7.第⑨句加点的“那儿”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理解正确的是( )
A.平时经常看历史书,心里就知道自然界的深沟深壑。
B.平时游览的地方多,对各地的奇丽风景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C.平时看的书多,游览的地方多,就会对一些险峻的地方久久不忘。
D.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9.本语段是分项说明。与它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______________,“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假山,池沼,假山,池沼,池沼 2.艺术,技术3.B4.(1)不该相同而相同,(2)(东西)精巧细致5.A6.C7.池沼或河道的边沿8.D9.讲究假山池活的配合10.活水才有生趣,因地制宜,自出心裁,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
语段25.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这段文字说明的是(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B.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C.池沼,大多引用活水。D.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3.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句中的“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5.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C.表示特定称谓 D.表示讽刺或否定
6.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分类别 D.作诠释
1.A 2.D 3.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4.不能,艺术不等于技术,技术指熟练程度,艺术需要技术,但层次更高。5.A 6.C
语段
26.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_____为主。(2分)
2.本选文共11句,选出对这11个句子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2分)
A.(1)‖(2)(3)‖(4)(5)(6)(7)(8)(9)‖(10)(11)
B.(1)(2)(3)‖(4)(5)(6)(7)(8)(9)(10)(11)
C.(1)‖(2)(3)‖(4)(5)(6)(7)(8)(9)(10)‖(11)
D.(1)‖(2)(3)‖(4)(5)(6)(7)(8)(9)(10)(11)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2分)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4.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有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5.这段文字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分)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师的经验和水平。
6.句首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2分)
1.假山和池沼,池沼 2.D3.B4.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5.C 6.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要展开的先后顺序。
语段27.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选文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___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多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4.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选段采取的是____________顺序。
5.说明文语言具有严密性特点,请从选段中找出1—2处,并作简要分析。
1.(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2.B 3.B 4.逻辑 5.如“大多”、“往往”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严密性特点
语段
28.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池沼( )(2)叠嶂( )(3)丘壑( )(4)玲珑( )(5)鲤鱼( )(6)砌( )
2. 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
(1)阅历: (2)胸中有丘壑:
3. 根据文意填空。
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 ,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池沼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4. 本语段中标出序号的句子是说明池沼的,用简明的语言说明其侧重点。(每处不超过八个字)
①句: ②句: ③④句: ⑤⑥句: ⑦⑧句:
5.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该句中的“艺术”和“技术”两个词是否可以调换位置?为什么?
6. 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语言回答。
7. 文首带有“△”的“仅”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8. 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
答案:1.(1) (2)zhàng (3)hè (4)lóng (5)lǐ (6)qì 2.(1)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2)胸中有丘壑: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3. 有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4. ① 引用活水 ② 宽畅的池沼作中心 ③④ 桥梁不雷同 ⑤⑥ 边沿高低屈曲 ⑦⑧ 鱼戏莲叶间。
5. 不能。因为一对调,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6. 假山的堆叠、假山与竹子花木的配合,形成不同的山景,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真切感受。
7. 不能去掉。去掉了则变成了否定技术,与文章原意不符。 8. 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先总后分。
语段
29.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廓。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两个选段共同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2)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不讲究对称的理由是什么?
(3)为选文第二段划分层次。
(4)池沼的设计是怎样体现自然之趣的?
(5)第二段中“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一句有什么表意作用?
(1)举例子,打比方。(2)园林是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3)第一句一层,其他句一层。(4)①大多引用活水;②池沼宽畅的就以此为全园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③水面成河道的,就安排桥梁,而且决不雷同;④河岸点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石头,种植花草。(5)赞扬设计者和匠师们懂得山水的趣味,技艺的高超。
语段
30.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概括这段文字内容。
(2)这段文字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色的一句话是________。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把“不仅是”换成“不是”,“艺术”和“技术”交换可否?
(4)“胸中有丘壑”的意思是什么?
(5)这段文字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
(1)说明苏州园林里的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3)不可以,因为苏州园林的假山堆叠不仅包含着建筑技术,而且体现出艺术美。艺术不等于技术,艺术需要技术,层次比技术高。(4)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5)分类别,引用,作诠释
语段
32.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 ”处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布局 层次 映衬B.映衬 布局 层次C.布局 映衬 层次D.层次 映衬 布局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句中“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____”一句和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
3.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两层,这两层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假山的堆叠部分,文中“_______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在说池沼的特点部分,文中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
4.选文第二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体现了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第二段文字对第一段中的“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作了具体介绍,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岸、石头或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之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注意互相配合,讲究对称美。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与“技术”能否换位,为什么?
7.选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8.说明事物要注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______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是________。
9.“如在画图中”、“鱼戏莲叶间”加上引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0.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的“一切”“决不”等词语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B.第二段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
C.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生动活泼。选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
D.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中的“又”字,既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
1.C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总分,“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种些花草。” 4.B 5.D 6.不能。因为“艺术”比技术有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样符合句意。 7.举例子, 摹状貌 8.逻辑,总分 9.强调,引用 10.C
语段
33.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联系全文,从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上说明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自然之趣。B.不仅是技术而且更是一项艺术。
C.假山重峦叠嶂和池沼屈曲自然。D.从任何一点上看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对本段文字说明顺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总--分--总B.总--分C.分--总--分D.分--总
3.从说明文的语言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大多”、“往往”等词语用得极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B.“重峦叠嶂”一词,写出了假山在玲珑小巧的园林中,从平地突兀而起,层层叠叠的景象。
C.“高低屈曲”状写了池沼河道的边沿很少有砌得整齐的石岸,总是任其自然的特色。
D.说明文的语言可平实可生动,“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表明选文以平实为主。
33.1.D;2.B;3.D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