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苏州园林》教案及板书设计

日期:2022-06-26

这是《苏州园林》教案及板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1.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2.总说和分说的结构特点。

  3.语言的精美。 4.了解园林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1.说明事物的特征。

  2.总说、分说。

  教学难点:探究文人园林文化园林的涵义。

  教学方法:重点部分由学生探究完成。难点部分以教师讲述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接触文本,解决字词,园林诗文,观看电视片《印象中国:苏州园林之拙政园》,学生质疑。

  一.接触文本,初步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自己记忆应该记住的内容。

  提示:注释中对文章的简介——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画家文征明曾参与设计。

  作者介绍——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后字圣陶。江苏省苏州市人,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2.【生字】(投影1)

  倘(tǎng)若    鉴(jiàn)赏

  轩榭(xuān xiè)  重峦叠嶂(zhàng)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

  斟酌(zhēn zhuó) 阑干(lán)

  池沼(zhǎo) 雕镂(diāolòu)

  【词语解释】(投影2)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仪表的实物样本,即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范

  鉴赏:鉴别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多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池沼:比较大的水坑,多为天然的水池子。沼,池子。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重峦叠嶂,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阅历:文中指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丘壑,课文中指山水风景的形象。壑,山坳中的沟池。

  雷同:指随声附和,文中指不该相同而相同。

  玲珑:精巧细致。

  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种种美的姿态。

  盘曲嶙峋:盘曲,曲折环绕,也作蟠曲;嶙峋,消瘦或刚直有骨气。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又指珍珠与宝物发出的光辉。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斟酌:考虑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与本文有关的诗词。一边朗诵,一边寻找与文章相对应的内容。(投影3)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狮子林即景

  元代 维则

  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闲步网狮园

  刘国正

  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

  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怡园

  李鸿裔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三.观看电视片《印象中国: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放映)

  此片大约30分钟,详细介绍了拙政园。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拙政园与颐和园、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一道,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园。1997年,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拙政园则列于苏州园林之首。本片拍摄历时一年,纪录了拙政园的四季景色。

  四.学生质疑。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至少提一个问题。要求提出假设。课后添加学生问题选录)

  1.关于写作目的:

  ①作者为什么不全面介绍四大园林,而只介绍了拙政园。(李佳纯组舒家庆组)

  假设答案1:拙政园是四大园林之首。

  假设答案2:拙政园最美。

  假设答案3:便于读者更好的理解苏州园林。

  教师回答:这是一篇“序文”——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这本摄影集就叫做《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后来经过删改,又发表在《百科知识》上,题目选用了叶老的一句诗“拙政诸园寄深眷”。

  2.关于文章内容:

  ①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林雪聪组周玉婷组)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假设答案:图画美。(李东霖组)

  简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情况下,我们说散文有线索,说明文说顺序或特征。无独有偶,大家看下一个问题。

  ③该从什么文体的角度来欣赏本文呢?用事物说明文的角度好吗?(潘汉飞组)

  假设答案:不好,应该从散文的角度欣赏更好。

  教师回答:序文,属于说明文体。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是序文,应该按照说明文体来阅读。但是本文语言优美自然生动,文艺性很强,很值得玩味。

  ④“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该怎样理解?(张怡林组)

  教师指导:查字词典,说明什么是“技术”,什么是“艺术”。

  艺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

  技术: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

  教师评:搞艺术,需要有艺术的天赋和悟性;需要艰苦的学习和训练;需要名师的辅导和指点;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物质的投入;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需要如课本所说的“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所以说,艺术的品位比技术高了许多。

  那么,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没有“技术”,也达不到“艺术”。

  假山堆叠的艺术,需达到什么目标?——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⑤为什么用“珠光宝气”来形容花?(冼乐怡组)

  珠光宝气: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此处用来描写花团锦簇,光艳耀眼的景象。是比喻的修辞。

  ⑥为什么文章最后说“不多写了”?

  假设答案:因为可写的很多,写不完。说明准确,引起读者的联想。

  教师简评:答案正确。

  3.关于建筑:

  苏州园林的建筑在水中泡了四百多年,怎么没有垮掉?(江靖莹组)

  教师简评:这个问题很冷酷,但是确实值得探讨。从资料中看,园林多用石料,极其耐腐,室内的陈设多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加之历朝历代不断修缮,所以保留至今。

  第二课时:精美极致文章园林——诗意栖居 文人园林——天人合一 文化园林

  一.导入。

  昨天课后,老师看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觉得非常有意思。先说一个。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假设答案:图画美。(李东霖组)

  简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一般情况下,我们说散文有线索,说明文说顺序或特征。无独有偶,大家看下一个问题。

  该从什么文体的角度来欣赏本文呢?用事物说明文的角度好吗?(潘汉飞组)

  假设答案:不好,应该从散文的角度欣赏更好。

  教师回答:这是一篇“序文”——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这本摄影集就叫做《苏州园林》。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圣陶写一篇序文。后来经过删改,又发表在《百科知识》上,题目选用了叶老的一句诗“拙政诸园寄深眷”。

  序文,属于说明文体。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本文是序文,应该按照说明文体来阅读。但是本文语言优美自然生动,文艺性很强,很值得玩味。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没有人提出结构顺序的问题。我们前面学习《中国石拱桥》时,告诉大家,学习说明文的一个重点就是结构顺序。是不是大家都弄清楚了呢?我们来检测一下看看。

  二.精美极致文章园林

  1.整体感知结构美(绘出结构图)

  主 次

  亭台轩榭的布局 角落的修饰

  假山池沼的配合 门窗的图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色调的处理

  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

  分 分

  2.仔细揣摩语言美

  (1)准确的语言:(投影4)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务必”可否删去?为什么?

  ——不可。“务必”加强肯定语气,表示苏州园林追求标准之高。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可否删除以使句子简洁?为什么?

  ——不可。“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强调苏州园林每个地点都是美的,没有不美的地方。删除后就削弱了苏州园林美的程度。

  (2)优美的语言:(投影5)

  匠师们怎样实现“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目标?

  ——(大声朗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排比。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古人在欣赏古藤,以枯槁弯曲为美。古人欣赏自然景物,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审美倾向,奇、瘦、漏、透、皱、丑、拙、险、幽、清,他们认为极美。在苏州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

  “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化用诗句两处。唐•厉霆《大有诗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盏里何妨对圣贤。” 元代•维则《狮子林即景》“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3)隽永的语言:(投影6)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自然之趣,回归朴真。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这里藏着个典故。传说书带草生于山东淄川城北,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郑玄)的读书处,故又有康成书带草之名。这一传说给小草增了不少文化色彩,苏东坡有诗云:“庭下已生书带草,使君疑是郑康成。”书带草植之庭砌,蓬蓬四垂,颇堪清玩。

  二.诗意栖居文人园林

  1.为什么要建园林?

  比如:明朝正德四年,也就是1509年,在京城做官的苏州人王献臣,因失意官场而还乡。回到苏州之后,王献臣买下了200余亩土地,营造了一片城市山林。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中有一句“拙者之为政也”,恰好与王献臣离开宦海之后的心境十分贴切,于是,这座园林,便叫作了“拙政园”。

  园林主人厌倦了官场浮华纷乱,转身隐退,不是隐入山林,而是隐入了自己的家。在家中“覆箦(zé)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白居易),自己创造“大自然”,逃避烦恼和危险,抚慰忧伤。小憩之后,仍可还俗征伐。园林便是进退自如的设计,进可攻,退可守。

  2.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画意诗意书香墨香等方面)

  本文作者是围绕画意构思的,你能品味出诗意吗?

  什么是诗意,借助其他手段来承载思想情感,供人玩味探究,委婉含蓄,是美的。

  如,“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引人联想。思考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半遮半掩,幽深曲折。

  再如,还有园林的颜色,不用彩绘。

  ——半明半暗,是诗意。

  古人日常在园中做什么呢?

  吟诗作画,弹琴唱歌,对弈著书,玩赏风景,和自己的心灵交流,和自然交流。

  3.你知道中国文人日常生活追求的境界吗?

  传统中国文人日常生活,相当讲究某种高雅情趣的追求,与琴、棋、书、画向有不解之缘。写字吟诗称为 “墨戏”、“清玩”,这是士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情趣,一种寄托和消遣,一种雅玩和清赏。宁静,淡泊,与自然融融合一,是文人日常生活的精神境界。

  三.天人合一文化园林

  1.“天人合一”的涵义:

  给人以精神自由心灵归依,大自然是人的知音,同出一源。

  2.中国园林,怎样做到天人合一的?

  理论上以自然为师,以自然天成为最高境界。(从文中找出“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的介绍)(圈住的3处)

  明确:第三段、第四段“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人工之处亦因地制宜(找出介绍)(波浪线)

  明确:第四段,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3.(附加思考)看图片,概况东西方园林的特点,从中体现的精神有什么不同。(投影7)

  大家选择:人工美与自然美 形式美与意境美 明晰与含混 入世与出世 唯理与重情

  4.活动。请你用所学的知识来鉴赏下面的图片(任选一张)。说说:美在……(投影8)

  小结:中国园林是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实物化。儒道兼得,取格“清雅”;气韵生动,重在“韵味”;众美会萃,趋于乐境;天人合一,人间仙境——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神。

  附加:学生质疑的解答。(随机安排)

  板书设计

  雨惊诗梦留蕉叶 ,风裁书声出藕花

  ——《苏州园林》欣赏

  精美极致 文章园林——结构美 语言美

  诗意栖居文人园林——清淡 优雅

  天人合一文化园林——自然 朴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