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苏州园林》教学实录

日期:2022-06-26

这是《苏州园林》教学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师:我们同学曾经游览过哪些地方?大家来分享一下。(学生默然无语。)看来同学们去的地方还真不多,可以利用假期和爸爸妈妈到外面走走,感受一下祖国美好的山川河流,人文景观,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一起随叶圣陶先生走进“苏州园林”。

  师: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了吗?课文读完1遍有哪些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大多数同学举手),读过3遍以上的有哪些?(人数也不少)大家有预习的习惯很好,而且有的同学作了圈划,就更加了不起了。预习的时候尽可能不要用《课课通》之类的参考书。下面请大家再一次浏览课文,并注意完成以下几个任务:一、你觉得除了书下注解中的词语外,还有哪些词语需要提醒同学注意它的音形义;第二,圈划出关键句,哪一句话可以统领全文,哪一句话可以统领一个小节;第三,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书的旁边。

  (学生浏览课文,并做圈划;教师巡视,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名一学生到前面,将需要提醒同学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生:因地制宜,檐漏(学生书写很工整,其他学生小声议论,“因地制宜”在书下注解中。)

  师:这个同学的书写很认真,工整,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谁能用“因地制宜”造句。

  生:设计师们描画的建设蓝图,讲究因地制宜地。

  师:即兴造句,很不简单,还可以造得更好。造句是很好的理解词语、记忆词语的方法。我们平时学习生字生词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檐—漏—”注意这个词,书写复杂,大家描描空,笔画不能弄丢了。注解中的“丘壑”的“壑”字,“嶙峋”这些词语都要注意书写。

  师:还有同学有需要提醒的词语吗?没有。老师提一个,“雷同”什么意思?大家发现了吗?读出这句话。(生读: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没有在意这个词。读书要仔仔细细地读。课后查一下词典,这是一个作业。

  师:有谁阅读中发现问题了吗?

  生:第七小节,“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什么意思?

  (同学们提醒这位同学读一读前面一句: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的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没有依傍的。这位学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同学有问题吗?(学生摇头)在预习中,在自读课文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品质。

  师:刚才大家圈划了关键句,下面呢,以你圈划的这些句子为基础,把课文压缩成一篇200—300字的短文。可以动笔写下来,也可以直接在文章中划。

  (生或写或划,师巡视)

  师:差不多了。先读给同座听一听。

  (同座之间互读)

  师:请这位同学来读,声音要洪亮。

  (一生读)

  师:内容上有没有遗漏?

  生:(齐答)少了说花墙和廊子。

  师:是的。选择的句子还是比较恰当的,少了一个内容。再请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一男生很紧张)

  师:哈,这同学确实比较紧张,慌张中也少了一个内容,没有说花草树木的栽种。这位同学融入了自己的语言和理解了。你能说说,为什么第一段中只抓了“苏州园林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一句?

  生:这一句话总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师:特征?“标本”这一词语什么意思?书下注解,齐读一下。哦,是代表,是范例。是说特征吗?

  生(依然紧张):不是,不是……是说苏州园林的价值,它的地位和影响。

  师:总特征是哪一句?

  生:是第二小节中的“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整的图画。”

  师:很好。老师也压缩了一段,大家看大屏幕。

  PPT:完成下面的填空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 ,讲究 ,讲究 ,讲究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 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可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一个“ ”字。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 。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 和 。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是高度的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给人 的感觉。

  师:请一位同学来填空。

  生: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苏州园林的建筑可不讲究对称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一个“妙 ”字。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 层次 和 深度 。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是高度的 图案画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给人 安静闲适 的感觉。

  师:脱离书本就更好了。大家把“雕镂”齐读两遍,注意一下字形,感觉大家读起来还有些拗。这一段话是老师的压缩,和其他两位同学相比,看来有的地方还可以更简洁一些。但,刚才同学说,亭台轩榭不讲究对称,丁老师这里,要大家填“绝不讲究对称”,这个“绝”字不能丢。大家觉得呢?

  生:不能丢。绝,语气很坚定,态度很明确,强调了苏州园林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到位,很有底气。

  师:作者说“苏州园林的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个“也”字看起来有些多余?你说呢?

  生:不仅是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其他方面也是这样的。前文“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承上文。

  师:理由很充分。看来在压缩的时候需要很好地进行一番推敲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一个“妙”字。你有什么理由?

  生:有艺术性。

  师:能结合文本谈谈吗?(生茫然)看来被书旁边的批注牵制住了。还有谁来说说?赞同他填这个字吗?

  生:巧妙,还是妙吧。

  生:美。

  师:也行,凸显的是图画美,可是觉得泛了点。还有吗?

  生:活。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以池沼为中心,其他的建筑、假山的布局很灵活。

  师:回到文本中去。还有理由吗?

  生:这些设计者平生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设计出的假山池沼的配合一定很有灵气的。

  师:这位同学的思维我们要学习。她说了两个理由,一是从景本身说的,以池沼为中心,搭配灵活;二是从设计者的角度说的。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值得学习。大家把这一小节再读读看,说“妙”可以,说“美”也行。活,丁老师觉得是最恰当的。有的孩子也说,这里假山和池沼配合,动静结合,很有生气,很灵动。也是一个理由。

  师:大家把这三段文字齐读一遍,看看这三段文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读)

  师:研究研究,第一段与课文的哪几段有关?第二段、第三段所涵盖的课文内容是哪几小节?说说这三个小节有什么联系。

  生:第一小节写了苏州园林的地位和总特征;第二小节写了苏州园林的建筑、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的特征,还有花墙和廊子的特征;第三小节写了每一个角落注意图画美,门窗,还有色彩。

  师:你分析了内容,三段之间什么关系?(生挠头)第二小节和第一小节什么关系?(指另一生)你说说看?

  生:先总说再分说。

  师:总分关系。第三小节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写得更具体了。

  师:与第二小节什么关系呢?

  生:并列。

  师:我们再读3—6小节和7—9小节,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能说是并列吗?

  生: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师: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部。由主要的方面到次要的方面。大家再看一下课文。

  师:我们可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填空。两个空,挑一个说。

  PPT:

  苏州园林的( )

  ( )的苏州园林

  生: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生:苏州园林的图案美

  师:更准确地说,应该是?

  生: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生:充满图画美的苏州园林

  生:具有艺术价值的苏州园林

  师:作者从小生活在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很了解,感情很深厚。这是一篇给人家画册写的“序”,原题是《拙政诸园寄深眷》,寄托着作者对苏州园林深深的怀念之情,与一般的说明文不一样。

  看看下面一段文字。

  PPT: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声音还是不高)

  师:第一次接触能读下来很不简单。课后还是要加强朗读训练。好,哪一位来说说这一段话的语言特点。

  生: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师:列数据的说明方法的运用,使得语言显得怎样?(生摇头)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起读读第五小节,看看语言有什么不一样?

  (生齐读第五小节)

  师:感觉课文读起来怎样?

  生:生动。

  师:生动,怎么就生动了呢?

  生:没有……没有……,用了比喻的修辞。

  师:如果从说明的角度说呢?

  生: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一样的意思,问的角度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继续读,下面一句。(生读)这一句,你觉得是在说明,还是使用了其他的表达方式?

  生(同座男生):在议论。

  师:你同意这位男生的观点吗?(生迟疑)其他同学呢?(有人赞同,有人显得困惑)这里的确是作者的议论,还是强调讲究自然之趣。对称不足取。再继续往下读,大家齐读。

  师:(还是这一女生)这里写了什么。

  生:写了古老的藤萝。

  师:以藤萝为例子,也是体现图画美。盘曲嶙峋是好画,珠光宝气也是画,让人欢悦。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生茫然,其他学生说是描写)

  师:是的,这里作者进行了描写。本文生动,从这一小节可以看到除了运用了说明,还有议论和描写。我们再看一句话,“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也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这里的寂寞一词,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枯燥

  生:单调

  师:单调更符合原文的意味,有一些人格化的感觉吧。我们再看这一段文字,就显得怎样?

  生(齐读):平实。

  师:还有一段文字(PPT显示)。

  PPT: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师:这两段文字里对苏州园林的特点都作了评介。叶圣陶概括为图画美,这里说:“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叶圣陶在文章中是怎样来写的?回到课文中去。先前那位同学提出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问题,是不是因为花墙和廊子产生了移步换景,变化无穷的效果?谈到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假山池沼的配合的“活”、“妙”、“美”还真是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意境深邃。文章这样的地方很多。

  师: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的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颗芭蕉。单调的白色墙壁,这样一补,再造一个新的天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补,这个字,很值得玩味。

  师:叶圣陶让我们看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让我们感受到了苏州园林在有限空间里的无限风景,让我们领略到了苏州园林取法之然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课后请大家再一次认真阅读课文,细细品读叶圣陶文章的语言魅力,体会其中包含的意蕴。下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