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解读及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4

这是《孙权劝学》解读及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开始,王老师就让学生读这句话。

  读完,王老师说,权的态度强硬,你从哪看得出?

  学生答:“不可不学。”

  接着,王老师让学生把“蒙辞以军中多务”变成“蒙曰”。学生回答后,王老师出示自己写的“蒙曰:‘军中多务,无暇,如何能学?’”

  起课,王老师就是这样单刀直入,这样的简约风,实在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学习文言文,一般先疏通字词,因为文言文对学生而言,最大的障碍就是字词。但是,王老师没有,她直接进入阅读状态。

  本来也是,这样的文章是比较浅显的,学生基本上能够读懂,即使生僻的地方,书上也有注释。平时,我们学生觉得读不懂,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习惯性地畏难情绪,尤其是遇到一两个生僻的词语就放弃;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囫囵吞枣,没有静下心来一句一句细读。

  王老师一次只出示一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一句上,读懂也就容易多了。

  没有疏通字词这一关,无意中却教给了学生读文言文的方法——读文言文,就得一句一句地啃。

  其实,王老师的每一个环节,或者说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有多重功能。

  “权的态度强硬,你从哪看得出?”这看似是一个问答题,却也在引着或逼着学生在思考中读懂原文。

  把“蒙辞以军中多务”变成“蒙曰”,也有多重功能。第一,是对语句的理解,学生必须不自觉地去读懂原句。第二,是语言的训练,把一个陈述句,变成口语,变成对话的语言。第三,还原了情境,对话,很容易把人带到当时的情境之中,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第四,激发了兴趣,学生不喜欢中规中矩的解词翻译,他们喜欢有一定挑战的创造性劳动,还原现场语言,对学生来说,就是这么一件刺激又好玩的事情。

  二

  部下这么违拗自己,作为一国之君,孙权的第一反应会怎样?王老师让学生揣摩孙权的心理。

  学生说,孙权会很生气,王老师就让学生用“权怒曰”说话。学生热烈地发言以后,王老师出示自己写的“权怒曰”,让学生读。

  然后,王老师又问学生,孙权还可能是什么态度?

  “放弃,不理了。”学生说。

  王老师又让学生用“权叹曰”说话。

  揣摩文本中人物的心理,站在文本中人物的角度说话,这样的训练,也是多重功能的,除了语言的训练,还有想象力的培养,情境的回放,一举多得,不得不赞。

  课上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对文本的挖掘,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对语文训练的开发,不得不佩服王老师强烈的训练意识和娴熟的训练方法。

  三

  但是,王老师的立意不止于此,她说:“这就是我们交流中的方法,要么生气,要么放弃。”

  原来,王老师在把语文与生活拉近。

  是啊,学习,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生活。

  这时候,学生也许会反思,自己遇到不如意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我们如此,孙权是怎么做的?王老师让学生读下面的句子:“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这么长的一个句子,我以为王老师会疏通一下,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这个句子学生往往难以读懂。但是,王老师没有,而是让学生表扬孙权,说一个孙权的优点。

  这又是高明的一着。

  学生整个句子一时读不懂。其中的某些部分,总有懂的。大家纷纷说开了,什么孙权以身作则,孙权聪明等,对孙权大加表扬。

  在这众说纷纭的表扬中,这个句子,也在反反复复地梳耙着,学生也就在梳耙中,不知不觉地读懂了,理解了。

  表扬别人的过程,就是向别人学习的过程。我们看到,作为一国之君的孙权,对待部下的顶撞,不是生气,不是放弃,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孙权的大度;孙权国务繁忙,仍坚持学习,这是他的好学;对于一个一口拒绝自己的人,不埋怨不放弃,这是他的坚持;不以势压人,而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出发,让人心服口服,这是他的聪明……

  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伤人伤己;放弃,达不成理想的目标,只能一事无成。只有很好地沟通,才能春风化雨,到达理想的彼岸。

  毋庸置疑,孙权表现出来的这些闪光点,已如种子植入学生的心中,将来必定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什么叫润物无声,这就是。

  四

  为了理解鲁肃与吕蒙的结友,王老师补充了《三国志》中的资料。

  选用的第一段话是:“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

  王老师问,假如吕蒙感觉到了鲁肃不喜欢他,会如何想?

  她让学生先后用“蒙怒曰”、“蒙恕曰”说话。

  随后,王老师又出示第二段话:“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对于鲁肃的敷衍,吕蒙又会怎么想?同样用“蒙怒曰”、“蒙恕曰”说话。

  然后老师出示第三段话:“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该不该表扬吕蒙?

  是啊,面对别人的轻视和伤害,吕蒙不生气,而是热情款待;面对别人的敷衍和不屑,吕蒙不反唇相讥,而是真诚地为对方献出了五个计策。

  他的宽大心胸,他的雄才大略,不得不让鲁肃佩服。

  于是,便有了第四段话的出现了:“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和横溢的才华,赢得了鲁肃的友谊。这真是,自己强大了,别人自然而然地和你亲近了。

  由此也可看出,孙权劝学,是多么巨大的成功呀。

  五

  无论是孙权与吕蒙的上下级之间,还是吕蒙与鲁肃的平级之间,智慧地沟通,都是多么重要呀。那么敌我双方,又该怎样交往呢?

  王老师选取的是《资治通鉴》中的《濡须之战》。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岁。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

  同样要求学生先后用“操怒曰”、“操惧曰”说话。

  学生说过之后,出示原句:“曹操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对待实力不及自己五分之一,被自己打败的对手,曹操不是小觑,而是敬佩,不是讥讽,而是真诚地赞赏,这是多么大的胸怀呀!

  可是,战场就是战场,对手不会因为你的赞赏就缴械投降,而是会想尽办法来战胜你。这不,周瑜的攻心战来了:“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

  在如此挑衅面前,谁能无动于衷?曹操一定会暴跳如雷吧?

  又是一番揣摩心理,分别用“操怒曰”、“操惧曰”说话。

  可是,真相的揭示出人意外:“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撤军还。”

  老师让学生分析了曹操认为“孙权不欺孤”的原因。原来,曹操的北方军不善水战,此时,已是春天,河水即将上涨。河水满了,对周瑜的军队是如虎添翼,而对曹操的军队,却是灭顶之灾。

  周瑜本想激怒曹操,让曹操在暴怒中仓促出战,周瑜好利用自己水军的优势,在春水上涨之时,消灭曹操。没想到,曹操不中此计,反而从来信中捕捉到了对自己不利的战况,从而作出了撤军的正确部署。

  学生大大地表扬着曹操。

  是的,曹操多么地了不起呀!真诚地赞美对手,是英雄的气势;面对敌手的恶意挑衅,不怒不恼,以大局为重,冷静分析,作出正确部署,更是英雄的气势。

  六

  王老师说,这个课型,是针对当前校园欺凌而设计的。她认为,校园欺凌的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沟通不畅,选用这组材料,就是要教给学生沟通的方法。

  一个语文老师,能够敏感地捕捉时事,进而把语文教学与时事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大智慧!

  这节课,王老师出示了三组人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对手之间,至此,优秀者的沟通,就给了学生深刻的印象,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很好地完成了。

  但是,这绝不只是一堂人生教育课,也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不是传授,不是提问,而是实实在在的的语文训练。三组人的沟通,王老师采取的基本训练方法是:

  第一步,出示矛盾点,揣摩人物心理。

  第二步,用“某怒曰”、“某惧曰(恕曰、叹曰)”说话。

  第三步,出示老师写的“某怒曰”、“某惧曰(恕曰、叹曰)”。

  第四步,出示原文中人物的言行,表扬其做法。

  矛盾点的出现,聚焦了学生的注意。揣摩主人公的心理,推想主人公说话,就是在叩问自己,反观社会,观察人生。用“某怒曰”、“某惧曰(恕曰、叹曰)”说话,反复多次,语言的训练力度也就很大了。

  主人公做法,让学生发现,与我们的想象大相径庭!这种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了孰优孰劣。

  表扬主人公,深化观点,提升高度,教育的效果又进一步加强。这又是语言的训练,还有综合归纳提炼的训练。

  这节课似乎没有文言词汇的专项训练。但是,我觉得,她在采用另一种方法教文言。我记得钱老钱梦龙在教《愚公移山》时,文言词汇也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王老师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学生对这篇课文应该是读懂读深了的。

  这堂课引用了一定的课外资料,这些资料不蔓不枝,紧扣教育主题,没有一个赘字。文字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自读。可见教者有一双找寻资料的慧眼,这是需要功力的。

  当然,这堂课可能会挑学生,对于程度高的学生来说,完成起来会轻松愉快。对于程度低一些的学生来说,速度可能要慢一些,耗时可能相对要多一些。

  总之,这堂课给我的感觉是酣畅淋漓的。设计的前瞻与大气,训练的娴熟与强度,方法的灵动与高效,还有王老师自带的气场,洋溢的热情,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