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4
这是《活见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明白课文内容,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3、在读明白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了解文言文语言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读出味道,读明白文言文。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冯梦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写“鬼”。传说鬼有个大大的头,两只黑洞般的眼睛,头上还有毛发,所以在写的时候,上半部分要大一些。提起鬼,你有什么感觉?(害怕)
黑漆漆的夜晚,你独自在家,突然听到房间里有稀稀落落的声音,出来一看什么也没有,过一会儿,又听见了响声,看一下还是什么都没有,这时你……妈妈突然回来了,你会……大活人遇见了鬼,这叫——“活见鬼”。(板书“活见”)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请说说你第一次读课文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这些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2、谁来给大家读一下课文。出示课文。
3、纠正字音。注意“撩”“亟”的读音、
4、谁能读得更好一些?指名读。
5、导读。读文言文,不但要读准确,还要注意停顿。
三、古今对照,读懂课文。
1、师生对读。老师读一句文言文,学生读一句译文。
2、指名对读。
3、同桌对读。
4、导读。
四、展开想象,读出味道
1、读慢点。
2、你觉得这两个人可笑在哪里?理解:“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读出可笑。
3、体会感受,再“久之,不语,疑为鬼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撑伞人怎么想的?投伞者怎么想的?读出恐惧。
4、两人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为什么?
五、了解作者,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就是“活见鬼”。 有鬼吗?鬼在哪里?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会说到“活见鬼”?
这个口头禅就是来源于这个故事。故事的作者是冯梦龙。简介冯梦龙。
希望大家有时间找这几本书读一读,每篇文章都非常有趣。
回家也可以把今天学的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因为我们经常说的那句口头禅就出自于这篇文章。文章的名字就是:齐读课题。
板书:
活见鬼
撑伞人 鬼 投伞人
心中有鬼 迷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