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7
这是《分数乘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案例,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内容:分数乘法(一)教材第22页—24页
知识技能:
1、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体验直观模型与“转化”思想的运用。
2、掌握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情感态度: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卡纸课件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2、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或×3
(2)学生小组探索算法,集体交流。
(3)展示算法。
①+ + = =
②
3、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第二部分。
2个是多少?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全班交流。
①+ =②×2= + = =
4、巩固练习: ×32×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作业。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怎样计算分数与整数相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一)(1)
①+ + = =
②
①+ =
②×2= + = =
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并且列出两种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性,因此,我在教学完例题之后将题目深化,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而是记住“能约分的要约分”这一要点。
第二课时 分数乘法(二)
首案编写者:吴晓丽
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
知识技能:
1、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模型的运用,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3、会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借助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
能解决简单的整数乘分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4×6×8×9×25
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课本例题:
奇思:我早上吃了6块饼干。笑笑: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淘气:我吃的饼干数是奇思的。
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学生自己探索列式,解决问题,展示算法,教师板书。
(1)6÷2=3(块)(2)6× =3(块)
对比这两个算式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讲解算法(2)6块饼干的也就是块饼干的6倍。
2、继续让学生求出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课件出示第二部分。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6的相当于6个,也就是的6倍。6× = =4(块)
3、课件出示第25页第三部分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解决,并指名数数算式的意义。
4、、课件出示试一试植树主题图。
指导观察,提出问题。男生比女生多植树多少棵?
鼓励学生自主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教师可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画图可以看出多出来的是女生植树棵数的,把女生植树的棵数看成单位“1”,也就是把女生植树的棵数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求20的是多少。列式为20×。
5、教师鼓励学生再说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作业。
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1、2、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
(1)6÷2=3(块)
(2)6块饼干的也就是块饼干的6倍。
6× =3(块)答:笑笑吃了3块饼干
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
6的相当于6个,也就是的6倍。
6× = =4(块)答:淘气吃了4块饼干。
教学反思
分数乘法(二)这节课的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这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难点。
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在教学中我运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理解笑笑的苹果数是奇思的1/2是表示把奇思的苹果数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根据直观图形,学生很容易理解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再让学生列式计算,因为有了前面分数乘整数的学习,学生能列出6×1/2=3的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解决6个苹果的2/3是多少。对这两个问题,多数学生能正确列式计算。当学生理解了算理后,再配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这几道题的共同点,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一个数×几分之几=几分之几对应的量这个数量关系。但在练习中发现,部分学生见到两个数就相乘,有套用模式的感觉,而不是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在后续的学习中,必须引导学生总结出将分率句改写成数量关系式的方法,培养学生遇题先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第三课时 分数乘法(三)
首案编写者:吴晓丽
内容:教材第28——30页
知识技能: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分数乘分数的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面积模型探索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乘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接触过很多的国学经典作品,它们里面不但有叫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数学知识也蕴含其中。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国古代著名哲学著作《庄子》中有一段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说明: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师:庄子的这句话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二、自主探究
1、操作探究。
教师和学生都拿出准备好的纸条,按照课本上的样子来操作验证庄子的话。
根据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出:
1× =× =× =……
师:照这样的方式截下去,永远也截不完。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
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按照书上的方法折,涂色。
×就是求的是多少。通过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16份,取了其中的3份,即× = =。
3、自主利用纸条操作和计算,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的“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
通过折一折,算一算,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师:分数乘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4、探索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规律。
(1)、多媒体出示乐乐的想法。(教材第29页“试一试”的第一部分)
计算验证乐乐的想法是否正确。
例如:2× =,<2
2× =,>2
乐乐的说法是错误的。
(2)、出示教材第29页“试一试”的第二部分。
学生算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汇报答案。
指导观察,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小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大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一个等于1的分数,所得的积等于这个数。
三、作业。
教材第29页1、2、3题。
四、总结。
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1)
1× =× =× =……
× = =
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和分子相乘,分母和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法(三)》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主动地投入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既兼顾知识本身的特点,有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已有水平,寻找合适的切入口,让学生感受到眼前问题的挑战性和可探索性,让学生经历折纸操作等过程,使学生发现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由于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素材都来源于学生,他们讨论自己的学习材料,热情高涨,兴趣浓厚,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发现。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归纳法则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感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养。
3.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引导学生经过不断地思考去获得规律的过程中,着眼点不能只在规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一种“发现”的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另外要注意避免过于繁琐的计算,不过适量的练习还是必要的,通过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倒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但是因为学生基础太差,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所有的学生能听得懂,学得进去,尽量引导学生能在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第四课时 倒数
首案编写者:吴晓丽
教学内容:教材第31、32页
知识技能:
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掌握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分数、小数、整数的倒数,掌握求倒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算一算。
×2××
×10×7×
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个别给予指导。
做完后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颠倒,乘积都是1.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倒数的概念。
和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了位置,我们就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
2是的倒数,是2的倒数。
教师提问:倒数是对几个数说的?它们的积有什么特点?
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总结。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让学生举例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2、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进一步认识倒数。
教师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表格,通过观察表格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别作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是1.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第三部分中的图片。
结合长方形面积公式和已知条件求一个数的倒数。
指名说求倒数的方法,教师小结。
(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是用1作分子,用这个整数作分母。
(3)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就是用1除以这个小数,得到的数就是这个小数的倒数。
3、巩固练习。
教材第32页第1、2、3题。
4、0的倒数。讨论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教材第32页第4、5、6题。
板书设计:
倒数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
(2)求一个整数的倒数是用1作分子,用这个整数作分母。
(3)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就是用1除以这个小数,得到的数就是这个小数的倒数。
教学反思
《倒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借助本课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用书本自学是一个非常好的课例。在自学的基础上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所以本节课我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质疑深入探究的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