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日期:2022-06-17

这是《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渭城曲》引入课题,感受氛围。

  二、出示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在读中感悟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三、检查预习

  (一)题解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人称“诗佛”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世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

  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三)抢答:

  诗歌类型:送别诗

  诗歌形式:七言绝句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王维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浥:湿润

  客舍:旅店

  四、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小组合作一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节奏,发现问题。

  (2)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3)指导学生书写“朝、舍”。

  (4)学生齐声朗诵,感受诗歌

  2、小组内读古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时间:早晨

  地点:渭城客舍

  气氛环境:烟雨蒙蒙

  资料补充:由于“柳”和“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小组合作二 1、听配乐朗诵,结合课文注释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

  (1)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2)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

  当时的阳关是一个偏远地方的关塞口,元二想要到达安西,他就必须通过阳关口,横穿沙漠后再前进,到了新疆库车附近,就来到了古时候称之为“安西”的地方。地图上看似短短的路程,可这一路程整整有三千多公里!即使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

  教师总结:诗歌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酒逢知己千杯少,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因此,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举起酒杯,脱口而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着什么?

  (1)离别之际的留恋与不舍,都赋予了临别时的这一杯酒,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学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前路珍重的关切与牵挂,都凝聚为离别时的瞬间豪爽,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学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建功立业的期盼与祝福,都汇成离别时的这杯酒,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学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总结:王维把自己对友人元二的不舍之情赋予在浓浓的杯酒之中,让我们在其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这份不舍,

  五、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古人送别方式很多,我们来听一首歌,来感受别样的不舍,播放歌曲《送别》

  2、课外拓展

  据说,元二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六、布置作业,发散思维。

  1、口语交际:除了饮酒,他们彼此之间还会说些什么?说一说,演一演。

  2、小练笔:试着把这课外拓展中的信补充完整。

  七、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祝福  关切  期盼

  王维              元二

  依依惜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