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日期:2022-06-17

这是《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过程:

  同学们,请读课题,11《蝙蝠和雷达》,

  上一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通读了全文,还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下面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件2:课文主要写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终于)揭开了蝙蝠( )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我们今节课的学习目示是:

  课件3:

  1、弄清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

  同学们,科学家真了不起,竟然在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同学们,想不想像科学家那样了不起呢?那我们就要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第42页,用跳读的方式读第3至8自然段,说说你在课文中思考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生: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生:蝙蝠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生: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生: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间安全飞行呢?

  生:蝙蝠和雷达它们究竟存在着什么联系呢?

  同学们真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二、学习第4、5、6自然段

  课件4: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每次是怎么试验的,试验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出示学习要求: 1、读(默读课文4—6自然段) 2、划(在书上作好记号) 3、议(小组讨论,组长填表,5分钟之后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完成得最好)4、小组汇报

  课件5、6: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封嘴

  铃铛响个不停

  试验结论: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指名汇报。(找四人说试验结论,突出“配合”)

  3、齐读试验结论

  课件7: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过渡: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课件8: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七自然段,想想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的呢?用“——”划出相关的句子。

  (1)指名汇报。

  课件9:

  (2)、师画示意图

  科学家知道蝙蝠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科学家们长期地付出辛苦的劳动。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

  课件10:

  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终于”说明了什么?说明科学家做过许多次试验,付出许多努力和代价

  ?)

  3、拓宽知识。

  同学们,蝙蝠的眼睛虽然不能探路,但是它的嘴巴和耳朵却特别的敏锐。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蝙蝠能在1秒钟内捕捉和分辨25组回声,而且它能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子等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来,能够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多么神奇呀!

  4、让我们一起用佩服的语气齐读第七自然段。

  五、自学第八自然段

  同学们,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呢?

  课件11: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然后在堂上本上画雷达工作的示意图。

  2、指名画雷达工作示意图。(如果你是雷达,你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工作原理呢?)

  大家好,我是安装在飞机上的导航系统雷达,我的工作原理是:我通过天线发出…

  3、齐读第八自然段。

  4、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遇到( )会将( )反射回来。

  课件12:科学家摹仿蝙蝠,制造了雷达,给飞机装上雷达,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44页,

  课件13:我们来填空,看示意图,写一写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耳朵 )。

  六、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课件14:

  同学们,科学家由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让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服务于人类,这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

  请大家小声朗读书本第44页资料袋,看看资料袋写了什么?

  同学们,其实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昨晚要求大家回去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你们搜集到了吗?

  生1:由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生2:由动物的爪子得到启示,发明了挂钩。

  生3:由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得到启示,发明了吊车。

  生4:由甲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

  生5:萤火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冷光灯。

  生6:由水母、墨鱼得到启示,发明了火箭。

  人们根据乌贼喷水的原理,发明了喷水船;

  根据海蜇的游动,发明了风暴预测仪;

  根据蝴蝶的外表特征,发明了迷彩伪装……

  由松鼠的尾巴得到启示,发明了降落伞。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

  课件15—18: 师出示图片。

  七、师小结,延伸拓展

  1、总结写作方法:这篇课文先写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再通过写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最后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2、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课件19:说说你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

  (3)这篇文章由一个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再做实验,在实验中得到启示,从而有所发明,那么你从哪些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

  (我从变色龙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变色纸尿裤,如果婴儿尿尿了,就显示蓝色,如果婴儿拉臭臭了,就显示红色,那样就大大方便了家长。)

  师总结:同学们,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只要我们对周围的事物多观察,勤思考,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明和发现,说不定你就是未来的发明家呢!

  课件20:

  八、作业:

  1、阅读有关仿生学的书籍,增长见识。

  2、写写你想从什么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想发明什么。

  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一、 自主学习

  上课一开始我设下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以小组为单位自学3-6节课文,亲自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我将准备好的表格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生自学后大多数学生得出结论:蝙蝠飞行探路不是靠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结论,有一种成就感。

  二、突破重点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紧紧围绕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和由蝙蝠受到的启发,发明雷达入手,反复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再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收获。并激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简笔画。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绘制,让该生当小小科学家,为大家介绍雷达的工作原理。

  三、不足之处:前松后紧,填表前应该让学生充分讨论就直接填表,不需要学生一个个回答,这样就重复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