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练习

日期:2022-06-15

这是《记承天寺夜游》预习练习,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是( )

  2.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6.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7.文章"记"的要素是:

  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二.阅读理解、分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

  10.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

  1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