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4
这是《两小儿辩日》评述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一文中有一段评述:
两个小孩论太阳离地远近,各自根据单方面的现象,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孔子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也未能解答这个问题,因而受到他们的嘲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这段批评式的评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作为课文的导学,就显得欠妥。《两小儿辩日》中的“小儿”相当于“孩子”,“辩斗”就是“争辩”的意思。当时两个孩子的争辩相当激烈,引起了孔子的好奇,因而“问其故”。原来,他们在争辩早晨和中午时太阳的距离远近问题。两个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似乎都振振有词,谁也驳不倒谁,使有大学问的孔子也无法判断。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孩子的善观察,好思索,爱争辩的精神。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小小年纪就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并能据理力争,确属难能可贵。从求知的品质看,主要在于是否拥有探索的精神,而不在于能否发现应有的答案。因而,两个孩子能否发现应有的答案,是无关紧要的,而求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探索精神才是最可贵的。
评述中说“两个小孩论太阳离地远近,各自根据单方面的现象,得出了相反的结论”。这里用“单方面”来评述,似乎不太妥当,好象对两个小孩的争辩略有微词,似乎只有从两方面思考问题,才显得“辩证”。道理确实讲得不错,但如果要求两方面思考问题,那叫孩子怎么去争辩?如果没有争辩,怎么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因此,建议把苏教版中的评述“各自根据单方面的现象”修改为“各自根据不同的角度”为妥当。这样,就对孩子的争辩所抱有的态度,由“微词”改为“允许”。苏教版评述中还说“孔子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也未能解答这个问题,因而受到他们的嘲笑”。有关专家研究,笑的含义有上百种之多,而苏教版偏偏用“嘲笑”来诠释两个孩子的“笑”。两个孩子争辩不到一致的答案,孔子也无法回答。此时,天真烂漫的孩子只不过是随便地笑了一下,即使有一点嘲笑的味道,也是童言无忌。苏教版却从成人的角度猜测,简单断定为“嘲笑”孔子,不太符合儿童的天性。其实,“两小儿笑曰”里的“笑”,解释为带有“童心”的笑更为贴切,也许是“笑盈盈”,也许是“笑眯眯”,也许是“笑哈哈”……
因此,不如把苏教版中的评述“因而受到他们的嘲笑”,改为“因而受到他们的天真一笑”略为贴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此句评述似乎更显得牵强附会。列子所写的《两小儿辩日》,无非想通过一个生动的“辩斗”故事,表现出孩子爱思索,爱讨论,爱探索的主题。从文本看,作者对孩子的探索精神持赞赏态度,毫无批评“片面看问题”的思想。一般来说,分析文章都应该以文本为依据,揣摩出文本固有的主题,不宜脱离文本随意引申。苏教版的评述恰恰偏离了这个解读文本的原则,或多或少带有随意拔高主题的主观倾向。
另外,两个孩子没有得出应有的结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试想,就拿当代人来说,即使最全面地看问题,除非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否则又有多少人能解释两个孩子所提出的难题?
可见,苏教版中的评述,既脱离了文本固有的主题,又对两小儿的观察、思索、争辩等探索精神无意之中加以批评。这样评判两个孩子的探索精神,实在有求全责备之嫌。尽管苏教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但这种口吻传递给初中学生,就很有可能把萌芽状态的探索精神扼杀在摇篮之中。
因此,建议把苏教版中的评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修改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尽管两个小孩没有得出应有的结论,但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争辩的探索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