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3
这是《江城子》及《鹧鸪天》对比与赏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曾经很是痴迷过一段时期的宋词,特别是对婉约词非常喜欢。在婉约词中,悼念亡妻的词作并不算多,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阙词,似乎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会背,可见其被大众熟悉的程度。
然而,在我对宋词的痴迷期,看到了贺铸的那阙《鹧鸪天·半死桐》词后,感觉苏轼的悼亡妻,比之贺铸似乎差了些味道。具体差了什么味道,我也说不太好。只是感觉,苏轼的过于直白,少了些回味,不够悠长吧。
对于古诗词,我是个门外汉,不敢言评,只是就个人理解在此随便聊聊。
苏轼的《江城子》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化凄凉。”一上来就说出了对亡妻的思念,也让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了他妻子亡故已十年这个事实。随后,“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句,道出了十年死别,自己已被岁月雕刻的面目全非,皱纹满脸,鬓如霜雪的现状,担心就算此刻与亡妻再见,只怕也不会认识了吧。
下片作者笔锋忽然一转,从实到虚,“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说到自己夜梦中忽然回到了故乡,看到妻子正在窗前如往昔一样梳妆打扮。随后“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句,再次道破心中因思念而不得见,生死相隔的悲伤。那种相对无言,默默流泪的场面如在眼前,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好写照。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作者从虚再次回到现实,感叹面对这样明月当空夜晚,身在故乡的妻子在地下也会像自己一样,生出断肠的忧伤吧。
相比较贺铸的《鹧鸪天》而言,苏轼的《江城子》不是说不好,而是有些经不得咀嚼。贺铸的《鹧鸪天》起句“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点题是在故地重游,而曾经和他一起来过此地的那个人却没有和他一起回去。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没有一起回去呢?这让读者产生了好奇心。随后两句“梧桐半死清霜后,白头鸳鸯失伴飞”借用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鸳鸯两个比喻回答了读者上面的疑问。原来是妻子当年在阊门这个地方过世了,所以没能和他一起回去。而清霜后半死的梧桐,白头的鸳鸯,都说出了自己老年丧偶的内心悲苦和凄凉。笔法隐晦而不艰涩,没有直接诉说心里的悲伤,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悲伤的存在。
下片作者依然不直接描写自己内心的悲伤,而是以景物来衬托自己的情感。“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地里的草上露水快要干掉了,露水明天早上还会落下,可是我却只能在咱们的故居和你的新坟前往复徘徊,怀念我们曾经的点点滴滴。接下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句,把作者内心对亡妻的情感和思念推到了巅峰。夜晚,我独自躺在空旷的床上,听着南窗外滴落的雨声,依稀仿佛又看见有人在灯下给我缝补衣服。可是,这世上除了你会给我挑灯补衣,还有谁能这样对我呢?!
贺铸的这阙词,通篇没有直接的描述自己内心的悲痛,然而却通过婉转的方式,让读者不但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痛,而且感同身受,黯然落泪。比之苏轼的直白而言,个人认为,贺铸的书写更胜一筹。而苏轼的《江城子》总让人有一种看他人落泪的感觉。
如果说,宋词中评悼亡词的杰出作品,苏轼的《江城子》算一个的话,那么贺铸的这阙《鹧鸪天》当仁不让,足以和《江城子》合称双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个人浅见,并无查阅任何资料,心有所想而下笔,不足之处还望方家见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