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五人墓碑记》写作教案

日期:2022-06-12

这是《五人墓碑记》写作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五人墓碑记》写作特色之一,是作者把鲜明的褒贬、强烈的爱憎寓于巧妙的对比之中。许多同仁对此也有评述,但都有语焉不详、言简意少之嫌。笔者认为《五人墓碑记》通篇都有对比。现分述于后:

  一、将五义士“激于义而死”与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患病而死相比。对比之中,显示了五义士死而皦皦,不同寻常。

  二、将苏州市民对周顺昌和五人的态度与对魏阉奸党的态度相比。请看如下列表:

  爱:

  ①敛赀财以送行

  ②哭声震动天地车员

  ①墓而葬

  ②立石于其墓之门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卒与尸合

  恨:

  ①除魏阉废祠之址

  ②抶而仆之

  ③痛心(即痛恨)

  ④噪而相逐

  通过这一对比,充分表现了苏州市民鲜明的政治态度,也渗透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

  三、将大中丞在事变之初苏州市民“噪而相逐”前后的表现作比。如下图示:

  厉声以呵→噪而相逐→匿于溷藩以免

  (毛一鹭)(苏州市民)(毛一鹭)

  身为大中丞的阉党红人毛一鹭,在事变之初是“厉声以呵”,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但经过苏州市民鼓噪围攻和追逐后,却吓得藏在厕所里。先耀武扬威之态,后狼狈逃命之相跃然纸上,显示了五义士的坚强后盾——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

  四、将五义士从容就义与大中丞仓皇逃命作比。五义士临难时“意气洋洋”,痛骂中丞“谈笑而死”,尽管为正义而捐躯之后、“断头置城上”,但仍然“颜色不少变”。而大中丞由于慑于群众斗争的威力,竟“匿于溷藩”,狼狈丑态暴露无遗。通过对比,五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另人肃然起敬。

  五、将五人义举与变节移志者相比。当魏忠贤执掌要职,实行阉党专政的年月里,国无宁日,民不安身。出身平民的五人,虽“素不闻诗书之训”,恰在与阉党作斗争时,却能“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而那些经受诗书之训的缙绅,在阉党的淫威之下,却改变自己的节操。以此对比,反衬出五人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高风亮节。

  六、将苏州暴动前后不同的政治形势作比。

  吾郡之发愤一击

  前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后(阉党)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通过这一对比,热情地歌颂了苏州市民暴动、五义士的伟大功绩与巨大的影响,充分地肯定了五义士死难的重大意义。

  七、以五人之死后的荣耀与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作比。

  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四方之士过而拜且泣

  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剪发杜门

  佯狂不知所之

  通过对比,进一步表明五人忠义昭彰,荣于身后,又一次充分肯定五人死难的伟大意义。

  八、以五人的舍身赴义与假设的保其首领,尽其天年相比。前者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而后者只落得“人皆得以隶使之”的苟且偷生。通过这一对比,进一步反衬五人死生的伟大意义。

  综上所述,《五人墓碑记》共运用了八组对比,前后呼应,层层深入,紧紧围绕中心,阐明中心。实在是匠心独运巧用对比,从而表现了作者鲜明的褒贬,强烈的爱憎。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