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这是《祝福》课例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中的“永远新的旧故事”板块。本文的内容是:主人公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一步步走向灭亡,她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不幸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反而一步步被歧视,被抛弃,最终行乞街头,孤寂地死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本文的主题是:揭露了封建礼教对身为寡妇的不幸妇女的身心摧残和对国人的精神毒害,批判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本文的特点是:主题深刻,对以封建礼教为代表的封建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人物独特,塑造的祥林嫂是一个寡而再嫁,嫁而再寡、厄运连连的没有人生春天的女人,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情节巧妙,先用倒叙写法突出悲惨,再用顺叙写法表现祥林嫂每况愈下的悲惨人生;环境典型,鲁镇和鲁四老爷家两个环境都有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氛围。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反封建文化的主题、祥林嫂独特的人物形象、巧妙的倒叙情节、典型的封建礼教环境。高一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学生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祥林嫂的特点和借此表现的主题;
(2)能解释情节的特点和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能阐述环境的特点和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体会课文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的方法;
(2)能在理解课文主题的过程中运用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感受祥林嫂命运的悲苦;
(2)能体会作者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深刻批判。
(二)教学重点
能解释情节的特点和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能体会作者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深刻批判。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走进“祝福”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他的笔下,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悲剧性人物,不论是由活泼可爱变得麻木愚昧的闰土,还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这些人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要走近另一位“苦命人”祥林嫂,去探讨她的生命轨迹。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联系学生之前学过的鲁迅笔下的人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文。)
(二)初步感知,感受“祝福”
教师不在学生未接触课文前就单向灌输,而让学生自主诵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要求真诚、细腻、个性化(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在纸上写下来;时间:8分钟左右。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之后,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分享阅读感受,了解学生对小说的初步感知情况。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交流: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脑子里总会浮现出祥林嫂一双绝望而无助的眼睛,还有她一声声喊着“阿毛”时的场景。她本该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却被命运无情地捉弄,遭遇了一次次沉重的打击,最终被她所生活的鲁镇所抛弃。对于她的遭遇,我感到同情。阅读这篇小说的感受,已经不仅仅是沉重,而是沉痛。
(设计意图:获得对小说人物和情节的初步认识。)
(三)初探人物,体会“祝福”
首先,一起确定要探究的人物:主人公是祥林嫂,对祥林嫂的命运起到重要影响的人物主要有婆婆、鲁四老爷、柳妈和鲁镇的人们。
分两步设计:第一,探究人物的特点;第二,探究人物的作用。
1.探究人物的特点
首先,独立探究。先从文中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然后用词语概括并探写在备用纸上。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8分钟左右。
接着,小组讨论。交流时用这样的句式介绍:特点是……;表现在……。学生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是否达到了三级要求中后两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概括和理解。
(1)祥林嫂
特点:安分,善良,不幸。
安分和善良表现在对她眼睛的描写上,不管是她第一次成为寡妇初到鲁镇,还是第二次成为寡妇再到鲁镇,她都是“顺着眼”。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看到祥林嫂心地的安分和善良。
不幸表现在:她初到鲁镇和再到鲁镇,头上都“扎着白头绳”,表明她两次都死了丈夫;她初到鲁镇和再到鲁镇,脸色都是“青黄”的,表明她生活的艰苦和心灵遭受的深度创伤;表现在她唯一的儿子被狼叼走而变得机械重复:“我真傻,真的”;更表现在她沦落鲁镇街头成为乞丐时的模样:“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2)祥林嫂婆婆
特点:精明,无情。
表现在她把已成寡妇的儿媳妇祥林嫂当做商品来买卖把她卖给了深山野坳里的贺老六,到手了八十千,给小儿子娶了媳妇后还剩十多千。同时,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存在主人家一文也没有用的一千七百五十文钱全部被她取走了!
在祥林嫂婆婆眼里,儿媳妇不是人,而是赚钱的工具和换钱的物品。
(3)鲁四老爷
特点:只有礼教准则,没有人文关怀。
表现在他对待祥林嫂始终如一的厌恶和排斥态度。其中最典型的是他的几次皱眉:祥林嫂初为寡妇到鲁镇他家,他“皱了皱眉”,因为“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再成寡妇到他家时,他“照例皱过眉”,并且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当祥林嫂孤寂地死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时,鲁四老爷并不感到难过和悲伤,虽然一只在自己家生活过的狗或猫死去主人都会感到难过甚至悲伤,但他却什么感觉都没有,甚至还厉声痛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不愧”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一个受过封建礼教“专业教育”的人。
(4)柳妈
特点:缺少“善”心的“善女人”。
表现在她对待祥林嫂的取笑和挖苦的态度上,“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她取笑和挖苦时“打皱的脸”还“蹙缩得像一个核桃”;还表现在她用迷信思想来“启蒙”祥林嫂:“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所以必须“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于是祥林嫂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精神恐惧,一直到死都在追问灵魂的有无。
柳妈虽然是一个信神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可她的“善”心并不适用于成为寡妇的不幸女人身上。
(5)鲁镇的人们
特点:冷漠,没有同情心。
表现在当祥林嫂再成寡妇来到鲁镇时,“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表现在她们知道祥林嫂的“阿毛故事”很“动听”时,就“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听完后“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但当她们后来听得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于是“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还表现在后来许多人对她额上的伤疤“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但“笑容和声调上”则“是在嘲笑她”。
2.探究人物的作用
首先,独立探究。思考:如果把人物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语句。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接着,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作者是通过祥林嫂遭受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不幸反而遭到周围人们的漠视和厌弃,一步步滑向命运深渊,最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孤寂地死在街头,来表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个主题的。
人们之所以这样对待她,是因为人们的头脑里都是封建礼教思想,都以封建礼教作为标准来看待她,觉得她是个晦气的人、伤风败俗的人,会给人带来厄运的人,所以都厌弃她,排斥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人生三个重要阶段的境况特点,纵向地连在一起比较,就可以分明地看出她每况愈下的人生境况。比如脸色,第一次初为寡妇到鲁镇时是“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第二次再成寡妇到鲁镇时是“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第三次沦落鲁镇街头成为乞丐时是“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比如眼神,第一次是“顺着眼”,第二次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他周围的人: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柳妈、鲁镇的人们,都是被封建礼教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恶人还是善人。鲁四老爷作为“富人”和“恶人”,持着封建礼教的标准,厌弃和排斥祥林嫂,认为“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柳妈作为“穷人”和“善人”,也在封建礼教思想的“熏染”下,取笑和挖苦祥林嫂;而鲁镇的人们,同样持着封建礼教的标准,对待祥林嫂也都“冷冷的”,把她的故事“咀嚼赏鉴”成为“渣滓”后,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具体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特点和作用,把握人物刻画的方法。)
(四)再探情节,融入祝福
分两步来探究:第一,探究情节的特点;第二,探究情节的作用。
1.探究情节的特点
首先,独立探究。先探究情节的主要特点,再在对全文的情节进行划分,用简要的语言一次概括。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其次,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几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本文情节上的特点,一是完整,前有序幕,后有尾声;二是采用倒叙写法,先写祥林嫂死去的悲惨结局,再用回忆往事的方式依次。情节可划分出以下几个步骤:序幕:介绍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写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又成寡妇,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探究情节的作用
首先,独立探究。思考:如果把情节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情节来表现主题的?先用一两句话总体概括,然后依次阐释。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
其次,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几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学生的认识。作者用情节来表现主题时,在技巧上,一是先写结局,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加重主题的悲剧性。二是通过反复写祥林嫂的脸色和眼睛来展开情节,纵向地连在一起比较,就可以分明地看出他每况愈下的人生境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故事情节,对课文有整体把握。)
(五)深探主题,理解“祝福”
首先,独立探究。每人独立进行,边探究边概括成一句话写在备用纸上,用这样的句式开头:本文表达的主题是……。要求:简洁、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其次,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探究和概括。本文表达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礼教对身为寡妇的妇女的身心摧残和对国人的精神毒害,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本文主题,提升学生对小说的认识,并提升学生的组织归纳能力。)
(六)细探环境,勾勒“祝福”
分两步来探究:第一,探究环境的特点;第二,探究环境的作用。
1.探究环境的特点
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首先,独立探究。先探究环境总的特点,再从文中找出典型的语句进行阐释。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其次,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几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提升学生的认识。
2.探究环境的作用
首先,独立探究。思考:如果把环境看成是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来表现主题的?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比如用这样的句式开头:作者把人物命运放在……的环境中来表现),然后展开说说理由。边探究边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其次,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感染,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最后形成小组最佳答案。教师从每个小组抽点几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放在封建礼教思想浓重的社会环境里来表现,让人们看到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样就感性而又直接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具体来说,从鲁四老爷这样的“富人”和“恶人”,到柳妈这样的“穷人”和“善人”,一旦被封建礼教思想“武装”后,对待祥林嫂的不幸,都会形成统一的态度,一致认为她是个“伤风败俗”的人,“晦气”的人,都对她冷漠歧视、厌弃排斥。而祥林嫂惨死街头后,鲁镇的人们祝福依旧,死后没有哀伤的成分。作者借此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思想毒害之深和对遭受不幸的妇女的“吃人”本质,深刻地批判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究小说环境特点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环境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五、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