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10

这是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初读《咏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课文,选自《世说新语》),只为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时任务,再读之,却发现这篇只有71个字的短文,对初中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启发一、作文教学必须和生活紧密相连。

  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和生活的联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是与生活脱节,生活中的点滴不能化作学生作文中的素材,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假话连篇,空话、套话泛滥,究其原因,恐怕与教师的教不无关系吧!

  《咏雪》开篇提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正是有了特定的时间、地点、场景,才有了下文精彩的“咏雪之才”的展示。“寒雪日”是生活中切实可感的,可感受,可观察,可以说出体验的,谢太傅正是抓住这样特定的生活素材,让胡儿与道韫各展其能。也正是因为他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这一点”,才有了这篇脍炙人口的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作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等到老一辈教育家也有相关的精彩论述:“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充地向着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所以说,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回忆生活,表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对生活有真实感受。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见证成长的校园生活,洋溢亲情的家庭生活,充满趣味的自然生活,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甚至一切学生听到的、读到的、想到的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如何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了。谢太傅的巧妙之处,首先营造了“讲论文义”的“大气场”,这样的讲解诗文,其实是为下文的启发教育作了极好的铺垫,或者说,此时的咏雪,是切情切景的,他让儿女辈有了较充分的观察、阅读和思索,让这些缺少生活阅历的儿女们,充分地利用了生活的资源。如果谢太傅不是在这种环境下让儿女们“咏雪”,而是要求他们颂春吟秋,能有这么好的表达效果吗?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本质,依据新课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引导学生好好观察生活,好好表现生活,否则,作文教学可能总是在原地踏步,学生越写越闷。

  启发二、作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抓手”,帮学生设置“助推器”。

  《咏雪》中,谢太傅给的问题是:“白雪纷纷何所似?”“纷纷”一词,看似平淡,其实描摹白雪的形状、形态,已写出白雪飘飞的悠扬与优雅。如果不用这个词可想而知胡儿的答案可能是“盐”,也可能是其它的单个名词。“纷纷”一词,看似不经意,实际已给了儿女们“抓手”,给他们设置了“助推器”,化而无痕,指导明确,非常巧妙。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能这样做、能做得这么好的恐怕不多。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不但没能给学生“抓手”,反而给了学生太多的棘手。主要的表现是:布置的随意性和训练的盲目性。

  许多的教师在其它训练方面可能是有计划。甚至有点系统的,但在作文方面,往往没有计划,更谈不上系统性或有针对性,对整个学期的作文教学没有规划,对整个学年的作文教学心中没有底,用什么教和怎么教,教得怎样等问题多不涉及。作文题的布置非常随意,表面上是给了学生的自主方向,实际上是一种放羊式的作文训练,既谈不上有效的指导,也谈不上评改的灵活,导致学生越来越怕作文。训练的盲目性也十分突出,到底学生的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本班学生的作文共性是什么?有哪些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教师心中没有尺度,想写就写,跟着感觉走,作文训练的程序、层次、方法、效果、预设等,根本谈不上,长此以往,也导致了本班或本年级作文教学的混乱无序。

  有的老师可能听过郑桂华老师的公开课《描写的奥秘》,在这节课上,郑老师较好地给了学生“抓手”,从事物认知到规律把握上,较好地给了学生启发和铺垫。郑老师给了学生一幅《鸭子戏水图》,先让学生观察,得到“有什么”的初步认识,继而再观察,得到“怎么样”的感性认识,然后由看到说,再到写,一步步完成教学任务。这节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给了学生“抓手”——有什么、怎么样,先重视实践指导,再总结起码的描写奥秘,说写结合,突出了“过程化”的特点。

  我们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应当好好学习谢太傅的做法,纷纷把作文中的“纷纷”,巧妙地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感受知、体验中,轻易地踏上台阶,去欣赏更美的作文风景。

  启发三、作文教学应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点”,也就是契机,让学生在拥有一定的体验之后写最想说的话。

  《咏雪》一文中,有了“寒雪日”、“讲论文义”的铺垫,再加上“俄而雪骤”,才促使谢太傅的问题自然产生: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个“骤”字,写出了雪之大,雪之紧,既扣住呼应了前文的“寒雪日”,又触发了谢太傅的诗兴。可以说,“雪骤”之时,正是孩子们诗意萌发之时,就是这一次“观察日记”的教学契机,这纷纷扬扬的大雪正在飘洒之时,就是孩子们作文的“最近区”,正是孩子们写作过程中的“教学点”,正是因为抓准并抓住了这个“教学点”,才有了“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美谈,才有了咏絮之才的经典表现。

  反观我们自己或身边的语文教师,有谁能经常努力营造氛围、制造机会,让学生去把握契机进行作文训练的?校运会刚结束,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校运会的顽强拼搏;一场大雨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雨景;最近几天班上的自习课纪律不好,我们可以让学生写《我班的自习课》、《课间十分钟》等、、、、、、有一个突出的案例:某位特级教师要上作文公开课,但他故意迟到了两分钟,学生们焦躁不安地等待着,议论纷纷,就在教室里乱得像一锅粥时,语文老师出现了,他告诉全班学生,本节课的写作题目是《当老师迟到的时候》。这个案例并不新颖,其独特之处在于教师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有了体验、体会,并在这个体验之上,在“最近区“进行表达。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善用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借助于多媒体,极力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能,让他们在“教学点”上,表达出真情实感。我国学者鲁枢元在《创作心理研究》中指出:对于艺术创造来说,其动力根源主要是作家艺术家的那股难以自禁的情感,以及对于表象和形象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告诉我们,学生的写作冲动和他的生活感受和切身和生活体验相关。无论什么样的作文素材,如果学生的体验深,他可能会写得生动形象。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也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应当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写出他们的心声。

  启发四、作文教学应注重评价的多样化。

  《咏雪》中,面对胡儿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只是“大笑乐”,未作任何评价。虽然这样写,既符合《世说新语》“直叙其事,不作夸饰“的特点,又让文章留有空白美,让读者去想,去猜、去评。一般的读者认为,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重形似,但淡而无味。而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新奇贴切,重神似,意境优美,用词典雅,给人无限的遐想美丽的享受。谢太傅未作评价,其用意实则深矣。太傅的做法,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对于学生作文,要注意评价的多样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咏雪》中,谢太傅既注重了作文的过程与方法,又注意保护了儿女们的好奇心。

  在实际的作文评价中,我们必须注意几个小问题:

  1.要注重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作文实践中,学生的层次、水平不同,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应呵护其脆弱的内心世界,绝不可以用他们的作文到课堂上当作“反面材料”加以嘲笑。在作文评价中,对学生的要求应当是有层次感的,对原本作文能力较高的,要求应当高一点。

  2.评价要引导学生参与,作文评讲,不是教师一个的的活动。应该引导学生全体参与,让他们对自己或对别人的习作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讨论、争论中,明白正确的作文标准,交流积累素材的过程,拓展自己的作文资源,而且,评价一定要及时,最好在学生作文交来之后一、二天内评讲完,切不可拖到一到二周,甚至学生催促之后才评讲,因为学生的作文是一个动态过程,他们急需知道教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如何,短时间内评讲,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写作印象上,加深体会。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的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3.要突出写作的过程,要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将作文评讲弄成了学生习作的表彰会和批判会,不能只针对作文的结果批判,应着眼于写作的过程评析学生的习作,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是怎样写成的?积累了哪些素材?有哪些优点和缺点?怎样写会更精彩?

  《咏雪》中的人和事早已成为历史,而这篇只有71个字的短文,的确给我们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以极大的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君子善假于物也。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动脑,善于借鉴,不断开拓,我们的事业必然更加“甜蜜”。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