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这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课题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现反思总结以下几点: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教学设计以读为主,在学习过程中重视阅读感悟和体验,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合作读、分角色伙伴合作朗读、个别展示朗读等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语言积累,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地参与阅读,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语文能力。另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还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理解课文内容,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是激趣导入。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小朋友,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快看!(然后出示葫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认识葫芦的过程中指导他们读准葫芦的音,引导他们知道葫芦的“芦”是读轻声的,接着老师告诉学生“葫”“ 芦”这两个字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宝宝,让学生识记字形,知道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表义,下面表声。葫芦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这种草本植物结的果实,也叫“葫芦”,你们见过吗?说说结的果实葫芦是什么样。这一设计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混淆。
学习第一段时,出示葫芦架,老师通过简笔画画上细长的藤,长满的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通过绘画,认识“藤”这个生字,藤就是这种不能直立,细长的茎干。藤上的绿叶老师画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学生马上找出“满”,体会到满就是绿叶长得多。不需要抓住“细长” 、“长满”、“雪白”等词语来一一讲解。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介绍这棵葫芦时,按照藤、叶、花、果的顺序来介绍,这也是植物的生长顺序,每一个环节影响这下一个环节。为本课寓意的体会做铺垫。同时新颖鲜艳的简笔画,学生喜闻乐见,兴致极高。
三、充分发挥学生质疑的能力。
弄清这篇课文,主要是弄清两个问题:1、种葫芦的很喜欢葫芦,2、为什么种葫芦的那么喜欢葫芦,最后葫芦还是一个个落了。
在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上,我都是让学生在读中,自己提出来。第一个问题的引出,我以让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读后你知道了什么?生通过自己阅读,能自己想到: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我再顺式让学生找出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葫芦,再抓词语“每天”“看几次”“越看越喜欢”来领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整个过过程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启发的角色,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体会,充分发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自然段学完后,导出最后一个自然段“葫芦都落了。”让学生谈谈听到这个消息,有什么问题。生提出了“葫芦为什么都落了”等问题,师再引入“种葫芦的人喜欢葫芦吗?为什么他那么喜欢葫芦,那他在做什么呢?”通过师生质疑,引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2、3自然段的学习。
四、读、画、说结合
在探究葫芦落的原因中,我通过让学生读,在读中画出种葫芦人的想、说的句子,分析种葫芦人的心理,找到葫芦掉落的原因是因为种葫芦的无知与不听劝告,蚜虫吃光了叶子,最后葫芦就落了。
学生找出句子后,老师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让学生观察这两句话,说说发现了什么。从而感知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感叹句表达的较为强烈。并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这两句话语气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试读,读出一点也不在乎的语气。通过动作演示,体会“盯”就是目不转睛地看。请学生来到葫芦架下,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带着动作想象朗读,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
学习第三段中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体会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知道这两个句子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肯定句,他们的句式不同,意思相同,表达的语气也不同,接着让学生通过读来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有分组读、男生女生读、齐读。通过一读再读,使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的解决水到渠成。这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对话中,我们看出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与葫芦没有关系,这种想法对吗?在学生的探讨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五、写字指导有的放矢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本段还有本课笔画最多的生字“慢”,让学生观察说说怎样把字写好。引导学生注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找出关键笔画,这个字的右边部分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笔画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接着学生描红练写,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本课左右结构居多,掌握方法,能将最难的生字写好,其余的字放手学生自主练习。
六、教学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指导朗读还不够到位,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不同的语气,但在读时的语气还没表达出来,主要是重点词的读的引导还不够。
2.教学语言的再精炼。我觉得在教学时,语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确些;语言的目标性应更明了些。
教完这节课,我深有感触,识字教学中,我分析了本课的六个生字的特点,两个语气词,三个名词,一个表动作的词,还有一个学生较熟悉的生字“邻”,因此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图文结合,认读生字;分角色朗读体会语气词;做动作识记生字。从而使将识字放在语境中理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在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文字背后的东西,让学生产生怦然心跳的感觉,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也能读得有滋有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