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案例及分析

日期:2022-05-31

这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案例及分析,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导入

  时代背景,词人生平

  二、创作背景(明白四个词语)

  时间

  事件

  态度

  矛盾

  三、课文赏析

  1.多媒体朗诵。引导:应带怎样的情绪去读?

  2.最典型的表现方法是什么?(用典)

  四、品味典故

  3.这首词分别运用了哪几个典故?

  4.典故中主人公及其事迹

  5.通过典故词人想要表达什么?

  五、情感梳理,并找出对应词句。

  伤今 (失望)之情

  怀古 (爱国)之心

  抒情 (报国)之志

  六、引郭沫若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冬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七、总结,作业

  比较《赤壁怀古》中苏轼和《北固亭……》辛弃疾感情的异同。

  教师把用典以及典故与词人的关联作为教学重点,这是正确的方向,用典是辛词的风格,典故借古讽今,以古代壮士自比,以惨痛的历史教训来委婉表达对现世的不满和愿望,比托贴切,有悲凉又震撼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词中,这一特点体现较为突出,教师理应引导同学先了解典故本身,进而通过典故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词中出现6处典故,如果过于关注典故本身的话,极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的弊端,容易把一幅幅画面割裂,情感就会不连贯。教师通过情感梳理的方式把诸多典故以及典故所蕴含的画面给串联起来,这样词人的情感就更加真是可感了,这也是一个好的设计。

  如果我是授课教师,我就会在这里酝酿高潮,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把辛弃疾的激愤情感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即立即比较苏轼与辛弃疾的情感异同,用这种趁热打铁的方法来强化词人的情感显现和学生的换位体验。把对联展示的教学时间让位于比较分析,反而更加有意义。因为,这节课,教师讲得太多,把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讨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诗词教学我一直推崇的教学方法——诵读,在这节课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一节课学生只齐读了一遍的。我的教学设计里就有这么个环节——找出典故,有感情的读出,分析典故,齐读典故。保证每一个典故一旦被解析立即被记诵,言语的熟练可以润滑思维的行径,何乐而不为?

  最后,由衷地赞叹:课件做得很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