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寡人之于国也》必修三学案

日期:2022-05-30

这是《寡人之于国也》必修三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必修三第三单元学习重点

  1. 积累并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语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学习说理的方法(立论和论证)

  3. 体会传统文化精华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

  平定一中高一语文组编写

  第一部分 预习时应该完成

  1. 大声朗读,注意自己读不准的字:下面这些字要读准多读(注音)

  弃甲曳兵 胜食 数罟 洿池 鱼鳖 丧死 衣帛

  孝悌 庠序 不王 鸡豚狗彘之畜 饿莩

  自己补充:

  2.大声朗读第二遍,注意难写的字:下面这些字要多写几遍

  寡人 数罟 洿池 鱼鳖 狗彘 饿莩

  自己补充:

  3.下面这些词应该在预习是掌握

  尽心 河内凶 无如 胜食

  无憾 衣帛 颁白 黎民 饿莩

  第二部分 听课后应该完成

  (一)文言文语言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察邻国之政 寡人之民不加多 请以战喻 弃甲曳兵而走 无失其时 勿夺其时 申之以孝悌之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王无罪岁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移其民于河东 河东凶亦然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直不百步耳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树之以桑 然而不王者 斯天下之民至焉

  3.明确下列特殊句式的特点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句子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二)课文理解 尽量用原文的词句完成

  1.梁惠王所说的“尽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请以战喻”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照这个比喻,梁惠王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邻国的国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程度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

  3.孟子所说的“王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认为“王道之始”是______具体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一个君王要做“王者”,就要让老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批评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反省,却归咎于天“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做法,直接告诉梁惠王“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梳理

  1.探究一下第五段和第六段在内容上的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说孟子是怎样论述自己的主张的。

  第三部分 学习结束 检测与反馈

  (一) 课内巩固

  1.给加点字注音。

  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鸡豚狗彘之畜( )( )( ) 庠序( ) 孝悌( )

  饿莩( ) 洿池(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

  A.王好战,请以战喻          B.曹刿请见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6.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战,请以战喻          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7.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8.课文默写

  第一段:( ),谷不可胜食也。( ),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

  第二段:( ),(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七十者衣帛食肉,(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文学常识 “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yòu天子诸候养禽兽的地方)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圃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圃方七十里,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往焉,雉兔者(这里指猎人)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之内,有圃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方 (2)诸

  (3)犹 (4)之

  (5)如 (6)宜

  11.(1)这一则故事体现了孟子的什么观点?

  (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12.孟子为什么把齐宣王的园囿比作陷阱,说齐宣王是“为阱于国中”?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