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笔记

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规则意识的培养》

日期:2022-06-1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规则意识的培养》

1、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规则意识的培养》

  教育笔记:规则意识的培养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停下了,听老师说;请大家把东西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

  每次活动开始或结束时,免不了听到我们这样的话语,特别是在美术活动或其他操作活动中,由于孩子的吵闹声,这样的话还需要重复好几遍。似乎很累很烦,小朋友们也总是记不得要怎么做。

  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中,老师在桌上摆放了各种操作材料,老师还在讲述操作规则,可是小朋友都被材料所吸引,都去摆弄材料,没有小朋友在听,教室里也开始躁动起来。这时,老师就停了下来,有的规则意识较强的小朋友就说:“老师还没有说可以拿呢,老师生气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和小朋友共同讨论:“你们还没听到老师的要求,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老师还没有说可以拿,有的小朋友就开始拿了,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最能遵守规则。”这时可以让小朋友听老师口令拿放操作材料,这样反复的操作,一些规则意识较弱的小朋友也会被这种教学环境和气氛所感染,渐渐的形成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不顾一切地冲向自己喜欢的区域。医院里挤满了人,建构区里咚咚的响。收区域了,美工区里剪刀、废纸到处都是,阅读区的书放的比较混乱。这些都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常见的现象。

  在我们教室里每个区域不但有相应的人数限制,还有各种图示规则。每个区域里面都有插区域卡的小口袋,如果口袋里面都插满了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区里人满了他只能到其他区域玩了。在建构区、阅读区、建构区、我们都把相应的规则用图片和简单的字符写下来形成图文并茂的图示贴在相应的区域内,小朋友们在操作的同时就知道要遵守的规则。例如:美工区,小剪刀嚓嚓嚓,橡皮泥捏捏捏,纸折折折,不吵闹、用心玩,还要记得整理好,我的小手真灵巧。阅读区,看书要安静,书本要爱惜,阅读要仔细,收归要整齐。这一系列隐形规则的暗示,让小朋友们在区域活动中相互提醒,有序的开展各个区域活动并能收放整齐。

  老师在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要注意,班内两位老师的规则要一致,不要让幼儿感觉无所适从,还有长期坚持,是规则内化为习惯。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存在着,因为有了交往和实践、有了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之后,才会出现规则。老师在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多种交往和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学习制定合理的规则,并遵守规则。

2、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规则意识的培养》

  教育笔记:规则意识的培养

  “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请大家把手上的东西停下了,听老师说;请大家把东西整理好,放回原来的地方……”

  每次活动开始或结束时,免不了听到我们这样的话语,特别是在美术活动或其他操作活动中,由于孩子的吵闹声,这样的话还需要重复好几遍。似乎很累很烦,小朋友们也总是记不得要怎么做。

  例如:在一次数学活动中,老师在桌上摆放了各种操作材料,老师还在讲述操作规则,可是小朋友都被材料所吸引,都去摆弄材料,没有小朋友在听,教室里也开始躁动起来。这时,老师就停了下来,有的规则意识较强的小朋友就说:“老师还没有说可以拿呢,老师生气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抓住时机,和小朋友共同讨论:“你们还没听到老师的要求,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老师还没有说可以拿,有的小朋友就开始拿了,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最能遵守规则。”这时可以让小朋友听老师口令拿放操作材料,这样反复的操作,一些规则意识较弱的小朋友也会被这种教学环境和气氛所感染,渐渐的形成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不顾一切地冲向自己喜欢的区域。医院里挤满了人,建构区里咚咚的响。收区域了,美工区里剪刀、废纸到处都是,阅读区的书放的比较混乱。这些都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常见的现象。

  在我们教室里每个区域不但有相应的人数限制,还有各种图示规则。每个区域里面都有插区域卡的小口袋,如果口袋里面都插满了小朋友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区里人满了他只能到其他区域玩了。在建构区、阅读区、建构区、我们都把相应的规则用图片和简单的字符写下来形成图文并茂的图示贴在相应的区域内,小朋友们在操作的同时就知道要遵守的规则。例如:美工区,小剪刀嚓嚓嚓,橡皮泥捏捏捏,纸折折折,不吵闹、用心玩,还要记得整理好,我的小手真灵巧。阅读区,看书要安静,书本要爱惜,阅读要仔细,收归要整齐。这一系列隐形规则的暗示,让小朋友们在区域活动中相互提醒,有序的开展各个区域活动并能收放整齐。

  老师在对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要注意,班内两位老师的规则要一致,不要让幼儿感觉无所适从,还有长期坚持,是规则内化为习惯。规则不是预先就明确存在着,因为有了交往和实践、有了碰撞、冲突协商、交换、合作之后,才会出现规则。老师在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多种交往和实践的机会,让幼儿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目的的过程中,学习制定合理的规则,并遵守规则。

3、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案例《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

  对孩子来说,手、眼、脑协调是一种特殊的技能,即当眼睛看到物体后,通过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进行由手操作的运动来完成整个协调活动。2周岁~3周岁幼儿的身体发展速度很快,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此年龄的幼儿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关键期,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还需要成人帮助。中国有句俗话“心灵手巧”,就是要想心灵敏就要手灵巧,心与手是有联系的,即为手巧心则灵。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就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手、眼、心的协调能力。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各种技能和本领打下坚实基础。在小班幼儿还不能熟练地握笔绘画的情况下,通过学习手指印画来培养小班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是比较好的方法。

  从心理学讲,红红绿绿的颜色对小班的孩子很有吸引力。所以,开始时我只给他们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们在纸上随意点点,说说自己点的什么。后来,我再给他们准备一些带背景的纸,如天空、草地、大树、海洋等,一次一种,让他们给背景添上各种点点,或变成雨点、露水、苹果、小鱼等。开始几次点画色时,由于手眼不协调,幼儿常常会把颜料到处点,添画不恰当,但经过几次练习,一个个终于印完了。小班幼儿容易受周围人文环境的影响,因此我在教室内外的环境和墙饰的美化都作了精心布置,让幼儿感受到无处不存在着手指印画的美。这样,能让幼儿随时随地都能观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幼儿在受到这种文化艺术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我还在带领他们外出活动或散步时,随时给他们介绍美的手指印画图案,教他们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动植物的造型,哪些是可以用手指来画的,哪些是需要添画的,积累孩子的经验,并给孩子留出一面涂鸦墙,让他们用手指在上面印出自己看到的或心中想到的画,促进心、眼、手的协调。

  小班孩子年龄小,对于外界的新奇事物往往感到好奇,喜欢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也愿意去尝试新的活动材料。就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他认为:“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只有自己亲身感受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因此,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些有情节的手指印画,如小蝌蚪找妈妈、节日的气球等,让他们自己动手玩指印画,让小手随着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而作画。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手指印画适合小班幼儿,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手指蘸颜料的感觉,发展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涂鸦方式。在完成一幅作品的同时,幼儿的小肌肉和手指的灵活性也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在点画活动中感受到了美术的无限乐趣。手指印画不仅让幼儿们觉得画画是件容易而有趣的事情,而且能激发幼儿们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小班幼儿的手眼协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幼儿园下学期教育笔记《让争吵成为规则培养的过程》

  教育笔记:让争吵成为规则培养的过程

  一、案例描述:

  在结束了健康活动“打保龄球”后,孩子依然兴致盎然,我答应他们将保龄球放置在区角中,小朋友们可以在早上来园时继续游戏。

  第二天一早,我在走廊上布置了保龄球位置、起点和跑道。早早来园的楷楷和晨晨一起玩了起来,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我看他们玩的很好,就走开去整理科学角。不久,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他们也加入了体育角。很快,我听到了激烈的争吵声,我疾步冲了过去。原来楷楷在玩时,后来加入的家诚拿了皮球蹲下就推了过去,然后两人为某个瓶子是谁打倒的争吵起来。楷楷红着眼睛,气息急促:“是我先到的,我的球先过去的!”家诚一把抓住我的衣服:“不是!不是!”然后他跑来跑去重现刚才的情景:“是这样、这样的!是我先打到的!”我微笑着平静地说:“老师没看到。这样吧,我问问别人。”他们的情绪有点平稳下来,热切的目光转向同伴。我问晨晨:“刚才你和楷楷两个人在玩时,有没有吵架?”他一楞:“没有。”“那刚才你们怎么知道瓶子是谁打到的?”“他打我不打。”楷楷插了一句:“他打的时候我在旁边。”我拖长声音:“噢————,也就是说你们是一个一个轮流玩的。那刚才轮到谁了?”“是我!”楷楷可得意了。家诚脸红了,溜过去抱住了自己的球跑到了队尾。

  我摸摸楷楷的头:“那么,你玩好了,应该去那里?”楷楷左右望望,思索起来。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一下,然后家诚激动的说:“我后面!”我补充:“家诚的意思是玩好应该到最后继续去排队。”大家都点点头。

  当我在指导美工角的孩子时,我听见了家诚的嗓门:“你不能在这儿,应该站后面,一个一个来。”我走近一看,其他孩子正在纷纷附和,插队的孩子掂了掂球,看看大家的脸,到了队尾。我给了家诚一个赞同的眼神,微笑着冲他点点头,走开了。在孩子的自觉维护中,体育角一直笑声不断。

  二、分析:

  争吵在孩子生活中几乎每天都要上演,成了极普通而又自然的现象。面对孩子争吵,关键是教师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必须建立在对孩子争吵现象的了解的基础上。因为对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和执行的不同而引起的孩子间的争吵有不同的性质,我把它们简单划分了一下:

  1.孩子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所引起的争吵。例如:凯凯喜欢跟天天一起玩,可天天不喜欢,凯凯一有空就悄悄去揪天天漂亮的辫子。这不是杨凯恶意想捉弄别人,而是他想通过用这种方法与人交往,而这种方法的实施,显而易见的,必然会引发矛盾,出现争吵。

  2.是双方都不明确行为规则而造成的争吵。孩子期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是玩,而且他们对玩也特别感兴趣,但玩也有玩的规则。这个游戏怎么玩,由谁来当领头人,在每一个孩子心中早就有规则和标准,每一个孩子的标准必定要和其他孩子的标准进行碰撞,就会产生争吵。

  3.是由于对已有规则的维护或违反而造成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争吵,争吵中的“有理者”以自己确定的规则为标尺,为自己争理。“无理者”通过争辩,逐步明理。

  案例一开始的争吵是第二种情况,楷楷和家诚都有自己玩的标准和规则,在玩时,他们的规则和标准产生了碰撞。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共同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那么争吵自然平息。

  后来的争执是第三种情况,在争辩中,大家都能遵守已有的规则,明确了是非。

  三、反思:

  孩子们争吵、闹纠纷并不可怕,孩子间的争吵,是孩子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是对社会规则理解和实践的不同产生的交往障碍,是鲜活的社会规则场景。关键是教师的处理方法和态度,许多教师面对孩子的争吵现象,往往采取简单的阻止方法。从表面上看,是制止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似乎充当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实不然。这种处理的方法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是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孩子并没有从中学到正确的行为,不能保证孩子懂得应该怎样做。我们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对孩子争吵的分析判断能力,针对性鲜明的开展教育活动,给予正确的引导,对规则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争吵,调动情感认同规则

  情感对认识起到强化或弱化的作用,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过程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规则本身是无趣味性的,强制让孩子去遵守它那是不可行的,我们可以巧用孩子间的争吵,抓住机会,充分利用鲜活的情景,善于调动孩子的情感,使之对过程加深感悟,帮助孩子充分感受和体验规则。如案例中,没有规则,楷楷和家诚有了不愉快,也感受到了不方便——无法知道自己的成绩。正是有了这种体验,孩子后来才那么快的接受了规则,并积极遵守、维护规则的执行。

  其实,在生活中,让孩子体验遵守规则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感受着违规行为带来的害处,正负两种情感体验具有同等重要的教育价值。负面体验对孩子们来说情感刺激度更大、体会更深切,进而会带给他们对规则更深刻的认同度,这是萌发对规则尊重感的基础。虽然负面体验效果好,但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只能是抓住偶发事件进行体验,不能专设情景,不能多用。

  (二)利用争吵,共同参与制订规则

  规则与自主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规则是集体的,大家的,而自主性是以孩子个体为单位的,规则要求个体的参与。正是有了每个个体的需要才有了集体的需要,从而形成集体的规则,保证每个个体发展的需要。规则,要使所有的孩子们都受益,都觉得是公正的、可以接受的。在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简单的直接制定规则,而是引导孩子思维,通过晨晨让大家接受并制定规则:玩保龄球必须一个一个轮流进行,当你玩好了,应该走到队尾继续排队。因为是教师引导孩子在玩耍中生成的新规则,这样的规则源于孩子的需要,建立在孩子需求和理解之上,符合孩子的天性,非常容易遵守执行,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这对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有极大的好处。

  (三)互相监督,实践并执行规则

  孩子间相互提醒、相互约束,纠正和控制违规行为,这对提高孩子执行规则的能力非常有效。游戏后来,家诚大声说:“你不能在这儿,应该站后面,一个一个来。”所有孩子也都阻止了个别孩子插队的现象,并且每位孩子都能自觉遵守规则。当规则真正成为孩子的需要时,作为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孩子的内部发展力量,他们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这样在规则意识培养中孩子的自主性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要经历感知、理解、认同、尊重的过程。当孩子理解必须遵守的规则后,教师要采用约束和控制孩子违规行为、表扬和赞美遵守规则的行为的方法,帮助孩子坚持不懈地执行约定的规则。所以当家诚阻止了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后,教师用眼神和微笑都他进行了表扬。

  (四)家园合作、扩大规则意识范围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能仅仅靠教师的努力。规则意识也是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家长资源,许多家长的有着灵活的社交能力和有效的社交技巧,我们教师应发动家园合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增进孩子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但是目前城市住宅日益公寓化,家庭中孩子普遍缺少相互往来的习惯,孩子也就缺少了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成人给予过分的看管和娇宠,渐渐养成不懂得宽容和谦让的品行,孩子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当孩子进入孩子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交往经验的缺乏,必然会产生人际冲突,从而使孩子间争吵现象不断发生。因此,教师应建议家长们空闲时多带孩子外出,增加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增加交往经验,交往中注意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掌握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社会规则,建立社会规则意识。

  遵守规则是个体的人要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更是国际交往中保证平等、诚信、交往成功的基础。孩子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人的良好品行从小养成既容易又可受益终身,反之人的劣根性也往往可以追溯到儿时的养成。孩子是社会中的小公民,习惯于被成人谦让的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往往只是“倚小卖小”,只有在群体中,他们才能体会到规则带来的“危机”。帮助懵懂的孩子体验规则,在《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孩子园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孩子习得一定的社会规范,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5、幼儿园下学期教育笔记《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育笔记:户外活动中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幼儿的活动中孩子往往只顾玩的开心,不能很好的分辨安全与否,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安全意识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教育心得,愿与您一同分享。

  首先,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分析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以及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如何玩才不会出现危险。以引起幼儿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其次,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在幼儿园里孩子因滑倒而摔伤的例子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用手撑一下地,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因此,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

  再次,让幼儿学当“安全小卫士”。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安全小卫士”。在户外活动中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可以指出、纠正,或及时告诉老师。这样既检查了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三年来,我们的孩子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现在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现在认识了许多的安全标志。孩子的安全意识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地发展。

6、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规则的培养》

教育笔记:规则的培养

  户外活动中的滑梯游戏一直是幼儿比较钟情的活动,尤其是荡秋千,每次都会有好多幼儿玩。这天轮到我班幼儿玩滑梯,孩子们兴奋极了,待老师说完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后就迫不及待的到自己想玩的地方开始玩起来。可是不一会儿,玩荡秋千的凯凯就跑过来对我说: “老师,润润插队,他没有排队就玩荡秋千了。”我走过去一看,润润正坐在秋千上玩的不亦乐乎,而后面排队的小朋友看到我来,也都连忙告诉说:老师,润润插队,他跑过来就把凯凯给挤了,不让他玩,自己先玩秋千。”

  “润润,你为什么不排队玩秋千?”

  润润抬起头,嘟着嘴,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丝毫没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润润是个比较强势、霸道的小男孩,他想玩的就一定要玩到,在幼儿园抢着玩的行为也屡次发生。

  家里的大人也很宠他,孩子在家想怎样就怎样,经常把家里的玩具弄的到处都是,有时,家长即使提出一些规则要求,孩子也很少去执行,家长也不会强求,听之任之。正是在家里为所欲为的习惯,家长的任意放纵,待到他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时,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家中养成的行为习惯,无视游戏规则,自己想要玩的就一定要玩到。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使幼儿对规则有着切身的感受,制定的规则,不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

  当然,小朋友犯了错误通过教师的引导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并不意味着他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因为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改变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纲要》中也提到过:“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所以我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的行动:

  1、将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如:玩桌面游戏时不争抢玩具;上厕所、洗手、喝水要排队等候;上课要坐神气,回答问题要举手;午睡要安静,不能不影响别人;户外活动要有序等等。

  2、活动时让幼儿自由讨论规则,从而建立起规则意识,活动后师幼共同评价规则要求。让孩子自己定规则,孩子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更容易接受。

  3、加强家园互动。家庭是幼儿园教育孩子的重要合作伙伴。润润是由外婆带的,外婆非常的宠他,而他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还要带个小的,父母在心理上觉得生了个小的、无暇顾及他,对他很是亏欠,所以他想要的就尽量满足他。这也就养成了他霸道的性格,这种霸道在游戏中就自然而然的体现了出来。通过此次事件,教师让他当着小朋友的面向凯凯道歉、向所有排队的小朋友道歉,其目的就是让他意识到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不遵守规则是不对的行为,需改正。同时,我们通过电话及家访,更多的与孩子的爸爸妈妈、以及带他的外婆沟通,希望通过家园同步教育,养成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

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3篇》: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第1篇  “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  我们能够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一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

《幼儿园读书笔记三篇大班》:幼儿园读书笔记三篇大班第1篇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

《幼儿园读书笔记40篇》:幼儿园读书笔记40篇第1部分  最近读了《幼儿园教育的50个细节》一书,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细节描述将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一些教育现象记录下来,可贵的是书中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