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日期:2021-12-27

这是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第 1 篇

1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得出方程,并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⒉体会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尝试检验法.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回顾逆运算法的数学根据,特殊法(尝试、检验)解方程的思想等内容,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本节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贯穿全章,对今后的影响很大,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3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用尝试检验法求方程的解.

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应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算式到方程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辨一辨]: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⑴ m=0;   ⑵ -2+5=3;

⑶ x>3;   ⑷ x+y=8;

⑸ 2a+b; (6) 2x2-4x+1=0

判断方程的两个要素:①有未知数(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 ②是等式

活动2【讲授】从算式到方程

[练一练]: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经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小试身手]:⒈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 5x=0; ⑵ 1+3x (3)y2=4+y;

(4) x+y=5; (5) 1/x+1=0; (6) 3x+y=3x+5

(7)1/3a+2=7 (8) 3x=3x+5

⒉你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

(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帮忙纠正。)

3.方程3xa-1 + 2=6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3a-3=_____

4.方程(a+6)x2 +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

(先让学生找出x的指数是什么,再进行求解)

【通过小试身手,让学生巩固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二、交流对话,自主探索

你们知道2x-4=0 40+10χ=70 8x=72的解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得到的?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说出该方程的解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例如:2x-2=x+1的解是多少?

强调:我们知道可以取1,2,3……把这些值分别代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2x-2,求出代数式的值,然后再代入右边的代数式x+1,求出代数式的值,我们发现当x=3时两个代数式相等,在小学里我们就知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因此x=3是方程2x-2=x+1的解。这种尝试检验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加深方程的解的认识的同时,体验尝试检验法的用途。】

[试一试]:1.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

x=2 x=4 x=3 x=1

[做一做]:2.一元一次方程2x-1=x+2的解为()

x=2 x=4 x=3 x=1

你能概括出如何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吗?

①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②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③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3.练习

活动3【作业】从算式到方程

教科书83-84页

习题3.1:1,5,6,7,8

3.1 从算式到方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 从算式到方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算式到方程

在小学里我们已经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辨一辨]: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⑴ m=0;   ⑵ -2+5=3;

⑶ x>3;   ⑷ x+y=8;

⑸ 2a+b; (6) 2x2-4x+1=0

判断方程的两个要素:①有未知数(教师强调用字母表示) ②是等式

活动2【讲授】从算式到方程

[练一练]:请你运用已学的知识,根据下列问题中的条件,分别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经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上述所列的方程中,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我国古代称未知数为元,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小试身手]:⒈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 5x=0; ⑵ 1+3x (3)y2=4+y;

(4) x+y=5; (5) 1/x+1=0; (6) 3x+y=3x+5

(7)1/3a+2=7 (8) 3x=3x+5

⒉你能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吗?

(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其他学生帮忙纠正。)

3.方程3xa-1 + 2=6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3a-3=_____

4.方程(a+6)x2 +3x-8=7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_____

(先让学生找出x的指数是什么,再进行求解)

【通过小试身手,让学生巩固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二、交流对话,自主探索

你们知道2x-4=0 40+10χ=70 8x=72的解是多少吗?你们是怎么得到的?

(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能说出该方程的解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例如:2x-2=x+1的解是多少?

强调:我们知道可以取1,2,3……把这些值分别代入方程左边的代数式2x-2,求出代数式的值,然后再代入右边的代数式x+1,求出代数式的值,我们发现当x=3时两个代数式相等,在小学里我们就知道,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因此x=3是方程2x-2=x+1的解。这种尝试检验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加深方程的解的认识的同时,体验尝试检验法的用途。】

[试一试]:1.一元一次方程2x=4的解是()

x=2 x=4 x=3 x=1

[做一做]:2.一元一次方程2x-1=x+2的解为()

x=2 x=4 x=3 x=1

你能概括出如何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吗?

①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②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③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3.练习

活动3【作业】从算式到方程

教科书83-84页

习题3.1:1,5,6,7,8

王云英评论

优点:

知识点全面,而且善于总结,习题安排有易到难,有层次。

缺点:

有算式到方程,没有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方便,应对例1进行板书,让学生得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第 2 篇

 从算式到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如何判断方程。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二)能力目标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三)情感目标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难点

  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结合章前图提出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二)提出问题

  章前图中的汽车匀速行驶途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如表所示,翠湖在青山、秀水两地之间,距青山50千米,距秀水70千米,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有多远?

  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么?不妨试一下。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吗?

  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由图可以用含x的式子表示关于路程的数量,

  王家庄距青山千米,王家庄距秀水千米,

  由时间表可以得出关于路程的数量,

  从王家庄到青山行车小时,王家庄到秀水小时,

  汽车匀速行驶,各路段车速相等,于是列出方程:

  =(1)

  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以后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出x,从而得到结果。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例2环行跑道一周长400米,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000米?

  五、课堂小结

  用算术方法解题时,列出的算式表示用算术方法解题的计算过程,其中只能用到已知数,而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其中有已知数,又有未知数,有了方程后人们解决很多问题就方便了,通过今后的学习,你会逐步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六、作业布置

  习题3.1第1,2两题

  3.1从算式到方程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如何判断方程。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

  (二)能力目标

  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画示意图有利于分析问题,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三)情感目标

  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难点

  如何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四、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

  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例1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15%后,还剩余42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

  ,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此时,让学生讨论:本题的相等关系除了上述表达形式以外,是否还有其他表达形式?若有,是什么?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1)这两种相等关系的表达形式与“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虽形式上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相等关系来列方程;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

  例3(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

  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

  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课堂练习:

  1.买4本练习本与3支铅笔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铅笔每支0.12元,问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2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五、课堂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1)代数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全面掌握题意;恰当选择变数;找出相等关系;

  布列方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六、作业布置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2.用76厘米长的铁丝做一个长方形的教具,要使宽是16厘米,那么长是多少厘米?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一).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主要为习题处理,由浅入深,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主要由学生完成,老师引导。

  习题3.1中,1.2.3都是基础知识题,让学生到黑板上做几道有代表意义的题,然后老师对错的给与纠正,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题的正确把握。

  主要针对学生比较难懂的应用题来讲解;

  习题5,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奖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人,由已知条件得:

  X×200+(22-X)×50=1400

  本题要让学生理解这种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的思想,设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X人,那么二等奖的人数就是22-X.

  习题6,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少6棵苗,有多少人种数?

  分析:两种方法种树苗,等式就是总树苗相等,设有X人种树,

  那么:10X+6=12X-6

  所以找到等式就是列出方程的重要一步。

  习题7,一辆汽车已经行驶了12000千米,计划每月再行驶800千米,几个月后这辆汽车将行驶20800千米?

  分析:由已经行驶了12000千米,计划每月再行驶800千米,最后达到20800千米,我们设X个月后达到目标,列出等式

  12000+800X=20800

  总之,找出他们之间存在的相等关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对拓广探索中的题目老师要细心讲解,因为学生对这些题的理解有困难。

  四、课堂总结

  通过大量的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五、作业布置

  习题3.1第7、8题。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内容的分析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

  我们可以直接看出像4x=24,x+1=3这样简单方程的解,但是仅仅依靠观察来解决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很困难的,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么样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像m+n=n+m,x+2x=3x,3x+!=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

  由教科书中天平的图形,由它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我们可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两边都加(或减)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

  由此,我们得出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a=b,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用字母表示: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通过例题来对等式的性质进行巩固。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2)-5x=20;(3)-x-5=4

  分析:要使方程x+7=26转化为x=a(常数)的形式,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要减7,另外两个方程如何转化为x=a的形式。

  解:(1)两边减7,得

  x+7-7=26-7

  于是

  x=19

  (2)两边同时除以-5,得

  =

  于是

  x=-4

  (3)两边加5,得

  -

  化简,得

  两边同乘-3,得

  x=-27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可以带如原方程检验,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让学生检验上题是否正确。

  (四)课堂练习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5=2;(2)0.3x=45;(3)2-x=3;(4)5x+4=0

  教师引导学生做,做好师生互动。

  四、课后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布置;

  习题3。1,3,4,5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