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学前班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PPT课件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PPT课件这个PPT共75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课程实践安排,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近代的儿童科学教育,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欢迎点击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课程实践安排
1.科普故事大家说
2.课程说课
3.模拟课堂
4.真实课堂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占综合成绩比例说明: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
看看你有没有幼儿科学教师的素养?
1、地心的温度非常高(      )
2、光年是时间单位(      )
3、我们呼吸的氧气来源于植物(      )
4、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      )
5、电子比原子小(      )
6、抗生素既能杀死细菌也能杀死病毒(     )
7、数百万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缓慢漂移病继续漂移(      )
8、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的(      )
9、我们看到星闪闪,是因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现变化(      )
10、最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      )
11、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对人体无害(        )
12、光速比声速快(       )
13、所有的放射性现象都是人为造成的(       )
14、钻石是非金属材料(      )
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知识目标:
1.了解科学、科学教育的内涵。
2.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3.熟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和特点。
技能目标
1.能举例说明科学的内涵,能概括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2.能概括说出我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各个时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和标志。
3.能分析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第一节    概   念
一、基本概念
一)科学与科学教育是什么?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一)科学是什么?
1、科学是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2、科学是一种过程: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
3、科学是态度: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态度。
侯祥麟院士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学部委员,他曾经
获得享誉世界的“马太依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奖”
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总是语重心长的说,
攀登科技这座高峰最好用的工具就是严谨求实、锲而
不舍。“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报告一共
200多万字,据说读一遍都要20天。而只能看清2号字的侯祥麟却拿着放大镜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一摞摞的修改意见,就是这位90多岁高龄的老院士,拿着放大镜、用颤抖的手一字一字写出来的。
总之: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
科学的内涵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态度三个基本要素。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案例:
1、磁铁与小车
儿童对事物表现出好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求解释,尽管他最后并没有得出在成人看来“正确的”结论。
2、白天热还是晚上热?
儿童在思考并试图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他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也许是贫乏的生活经验)和当前观察到的事实,对自然现象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尽管是错误的判断
3、人是怎么来的?                          4、星星为什么眨眼睛
儿童同样对自然界的现象表现出好奇,并且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了一个解释,尽管这个解释没有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而是主观想象的结果。
5、快乐的旋转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旋转,许多被大人忽视的现象,在儿童眼里是那么的好奇和有趣。这就是儿童的科学。所以,幼儿都是科学家,幼儿的生活就是科学,无处不在。是经验性的、诗意性的、想象性的。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包括直接指导、间接影响),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自然界(包括人工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二、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的科学学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的共同特征
1.“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
 ①儿童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②儿童最关心与自然环境有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2.儿童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3.儿童的探究方法具有试误性
4.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①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杜威: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
“科学家们,由于他们急切的好奇心,在他人眼中,常常觉得很孩子气”
②幼儿最初关心的问题都和自然环境有关,是基本的科学问题
我是图图小淘气,面对世界很好奇
我有问题数不清,咕叽咕叽冒不停
爸爸妈妈别偷懒,快快陪我做游戏
答对问题亲一下,这就是我的奖励
北风呜呜从哪来,他又呜呜上哪去
星星冷的眨眼睛,为啥他不穿棉衣
夜晚到底有多黑,梦里太阳哪里来
世界到底有多大,天空外面有什么,
我一切都好奇。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追着蜻蜓飞舞
四点半
四点半
宝贝回家的路上
采了一朵小花
嘿嘿哟 嘿嘿哟
太阳下山后终于回到家
 妈妈
爷爷说现在四点半
2、孩子们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下雨之后,我们越是不让幼儿去踩水坑,告诫幼儿水会溅到身上,打湿鞋子,幼儿却偏偏避开干地往水坑里走,一试高低!
3、幼儿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具有非科学性
孩子们总是用原有经验解释事物
原有经验:种子泡在水里能发芽、长大
新的解释:小花瓣泡在水里能长大
主观性和泛灵性
如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教师:太阳会不会掉下来?
幼儿:太阳不会掉下来,因为如果它掉下来,我们就会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春夏秋冬?
幼儿:这是为了让咱们换个天气,因为太冷了,就把人给冻死了,太热了就把农村的地干死了。
教师: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
幼儿:白天得起来上幼儿园、上班,晚上得睡觉。(有的说:因为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它不能光照一个地方,还得去照别的地方。)
泛灵论:儿童早期不能很好地区分主体和客体,将主体的思想和意愿附着于客体身上,赋予万物以灵性,相信自然界的事物像自己一样,是有生命、意识、意图和情感的。
    “儿童的科学”带有主观性和泛灵论的色彩,这既是它的不成熟之处,也是其独特之处。因为正由于这种主观性和泛灵论,而使“儿童的科学”赋予了诗意和想像的性质。
  ——参考文章:《对儿童科学教育的批判与重建》,《学前教育》2001年第7期,刘晓东。
4、幼儿的探究方式具有试误性
2 岁的小孩寻找地板有水的原因
    先在玩积木,妈妈给他奶瓶喝水,他不自觉地把奶瓶倒了过来,水流到地板上,无意中他碰到了地板上的水,他觉得很奇怪(发现问题),看看自己的手,看看奶瓶,把奶瓶放在地板上滚来滚去,有几滴水掉出来了,他用手继续玩水,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并发出开心的笑声,(实验—测试他的想法)他喝了一口水后,故意把奶瓶倒过来,用力往地板上按,水流出越来越多,他也更开心了,直至妈妈制止。(下结论)
    幼儿在认知发展上的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他们能理解的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非科学性,决定了他们不能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真正的科学概念,而只能获得一些有关周围世界的浅显知识经验
(二)各年龄段儿童学习科学特点
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指鹿为马:“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把树干叫做木头” 、小白兔)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给小鸡刮“胡子”)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皮球滚下来,它不乖)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在具有鲜艳色彩、会发出悦耳声音、能动的,他感到喜欢的事物上)
2、4-5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为什么鸟会飞?)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花不浇水就会死,鸟有翅膀才能飞;树摇-刮风,车动-活的东西)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景进行概括分类(根据形状、颜色分类,把太阳和公鸡放一组,把玉米香蕉、小麦归为一类)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怎么样?怎么做?拆玩具)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
(圆球-斜面-滚动)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家禽-家畜)
根据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解释下列图片
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小时候,经常透过玻璃看星星,那时候对“发光的移动的星星”产生极大兴趣,为什么有的星星会动?有的星星不会动呢?为什么两个星星遇到了一起没有发生爆炸?
   遇到这些问题,教师如果没有及时的给予引导…….
爱因斯坦在他的晚年《自述》中提到,他年幼时看到父亲给他的一致罗盘针总是指定一个方向,感到巨大的惊奇……,童年的科学探索经历,使得多少儿童最终走上了探索科学的道路
“对于儿童来说,一次成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毫不夸张的说‘一次成功等于一百次成功’,儿童成功的学习体验还能迁移到其他的方面,并有助于其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幼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资源。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
(1)科学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认知、情感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2)科学教育会给儿童的一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3)科学教育还有助于发现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并促进其早期发展
即使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科学家
但每个普通人都能回想起童年的记忆
捉蚯蚓、养蚕、捉知了爬爬,或是拆电筒、玩镜子…
这些经历曾给我们带来多少发现的喜悦和满足!
它让儿童感受到童年的乐趣甚至人生的乐趣
它让我们知道了世界的奇迹
学会了关爱生命
这正是早期的科学教育
给我们每个人留下的毕生的财富
第三节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沿革
一、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原始社会:在成人从事捕鱼、狩猎、耕作等日常劳作时,儿童跟随其后观察、模仿,学习获取食物、制作工具、防御猛兽的技能。
          就是在这样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成人的示范与口授,儿童获得了一些对自然界的感性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这即是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起源
请思考: 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呢?
人类早期科学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一)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二)自然科学待遇愚昧的神灵色彩。
         由于在原始社会,科学还不发达,人类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将自然现象神化,这样的“误解”就阻碍了人类对于自然法则的认识。
二、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在古代社会里,统治阶级的盛衰会大大影响科学教育的盛衰。
(1)我国古代墨子,讲学时很重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这是世界上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比之与希腊的欧几里得(前330-前274)要早一个世纪。
    ★而且墨子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在世界科学教育史上也是一种首创。
    ★墨子的思想方法和近代实验科学的精神非常接近
(2)唐代的科学技术教育
          在国子监隶属下,设有与大学并立的学校“算学”(理科专门学校)。唐代官立的科技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计划相当周密。
         算学设置两个专业,其中一个专业设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课程,并规定了修业年限。唐朝还在科举制度中相应地设置了“明算科”,以奖励和找那算学的专门人才。
(3)古儿蒙学读物
宋代方逢辰编写的蒙学读本《名物蒙求》中,就专门介绍了自然和自然界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品、耕种操作等。
《三字经》(推荐百家讲坛钱文忠教授讲授《三字经》)中有介绍数、日、四时、五行、六谷、;六畜的自然知识,如“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i三声),此六畜,人所饲……”
《千字文》 也是有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比如说开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就是从宇宙起源记述的,接着述说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
如何理解“科学教育在根本上会触动统治者的权利”这句话?
★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统治者一般利用宗教或者愚昧的信仰来进行统治。例如西欧中世纪罗马教皇的统治。在中国,统治中国几千年的主要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
    ★科学的发展会逐渐揭开事物的客观的本质,使人们的信仰发生改变。
    因此本质上来说,科学所揭示的客观真理与统治者所构造的上层建筑是对立的,矛盾的。
三、近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1、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而进行是在清代同治年间。当时设置了“格致”一科的设置,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布了“癸卯学制”(也称《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了初小和高小都有“格致”一科。“格致”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矿物、理、化、卫生等。这是我国小学设置自然科学课程的开始。
190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所蒙养院,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内,虽没有设立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但在“手技”这一条目中写有
“……蒙养院附近之庭院内,播草木花卉之种于地,灌溉以水与肥料,使观察其自然发生以至开花、结实等各种形象。诸如此类,要在引导学前儿童手眼,使之习用于之处,为心之意兴开发之资”。
2、1924年,我国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在《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
“孩子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游戏室的时间太多”。并指出:“我们的主张,幼稚园之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据此,他的暂行课程中设有儿歌、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从此,“自然”就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出现在我国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中。
(书第22页 表1-1 幼稚生生活历)
3、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课程——社会和自然课程,并明确下列教育目标和内容。
(1)目标
引导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民活动的观察和欣赏。
增进利用自然、满足生活、组织团体等最初的经验。
引导对于“人和社会自然的关系”的认识。
养成爱护自然物和卫生、乐群的好习惯。
(2)内容
身体各部的认识和简易卫生规律的实践。
习见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和日、月、雨、雪、晴、风、云等自然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月、日、星期和阴、晴、雨、雪等逐日气象的填记。
附近或本园的动植物的观察采集,并饲养或培植。
关于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卫生方法,以及家庭、邻里、商铺、邮局、救火组织、公园、交通机关等社会组织的观察研究。
4、1935年有雷振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
5、1936年,当时的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将“社会和自然”课程更名为常识。
6、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发行。这本书是根据当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编辑的,是一本专供幼稚园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
四、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60年初,我国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做法。
1952年制定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在“教养活动”项目中有“认识自然环境”一项,并有相应的大纲和教学任务。
解放初直至文革前,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基本上是全面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制定的。
比较重视系统的,由浅入深的知识教育,并以季节变化为主线来进行认识自然的教育。在方法上,则以教师单向传授为主,伴有儿童的观察、种植和饲养活动。
198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草案)
    其中关于幼儿科学教育的条目
 小班8、9条,中班10—12条,大班9—12条。
1982年,根据上述刚要的内容,出版了全国统编教材《常识》(教师用书)
20世纪80年代后期 ——国外早期儿童教育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引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1989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颁布后,学前儿童教育的一些旧观念、方法受到了冲击。
在这种冲击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其目标、内容和方法均与以往的自然常识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以后,各地幼儿园相继开设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课程,进行了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的研究。
2001年7月,原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将“科学”与“社会”“语言”“健康”“艺术”列为幼儿园教育的五大领域。——重点
以下摘自《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2001年颁布。
科学
(一)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 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 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 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 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 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 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 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目标)
科学

幼儿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PPT课件

  • 编号:6636
  • 大小:14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05-19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