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PPT课件 > 幼儿园游戏PPT课件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PPT课件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PPT课件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PPT课件这个PPT共50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游戏与教育的辩证关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途径,非游戏活动的游戏化,什么是游戏,幼儿园为什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同类型游戏的组织与指导等,欢迎点击下载。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 组织与实施
来自理论与实践的两种困惑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第16条;《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第21条第6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总则第5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0)第8条。
理论界:“这是幼儿在游戏,还是教师在游戏幼儿”;“这不是教师导演的一台戏吗?”;“分明是教学,何必非说成是游戏?”;“说是在游戏,幼儿的游戏体验在哪?”;“老师在为游戏而游戏,幼儿在为老师而游戏”
实践界:“什么是游戏?”;“游戏要不要追求教学目标的达成?那样的话还是游戏吗?”;“同一活动能既是游戏又是教学吗?”;“游戏在教育过程中是内容还是形式?”;“游戏是目的还是手段?”“怎样才算做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一、游戏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一)游戏与教育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1、从活动本质上看,二者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
2、从活动的目的看,二者是一致的
3、从活动内容上看,二者也是一致的
基于二者儿童发展这个目的上的一致性,谋求二者紧密结合实为必须也很必要。
(二)“游戏的教育化”与“教育的游戏化”
1、“游戏的教育化”
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状态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突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
2、“教育的游戏化”
这是针对幼儿园教育日益小学化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使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
(三)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两类游戏
1、幼儿按自己需要充分表现自我的自由活动
这种活动我们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它以游戏本身为目的,无游戏之外的目的,是一种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表现的活动,也是幼儿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的力所能及的探索与创造。这种活动是重过程轻结果,是一种非功利的活动,因此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
2、教师根据教育的需要组织的教学活动
这种活动我们称之为“手段性游戏”。它以游戏为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客观上具有一定的功利性。
我们之所以要用游戏来涵盖这两类活动,目的是强调游戏对年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意义,避免过于严肃的教学。但从活动本体性特征看,手段性游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只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可称之为游戏化教学。
(四)手段性游戏的两种表现形式
1、游戏和教学的结合
它是指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的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与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相继关系。即教学生成游戏或游戏生成教学。
2、游戏和教学的转化
它是指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对幼儿施教的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游戏的乐趣。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外在要求为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从而变主动为被动。
幼儿在活动中游戏体验的强弱,取决于教师的控制程度和幼儿在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程度;教师控制越多,幼儿的自由度越低,教学的游戏体验就越弱。
案例1:从“玩水游戏”到“纸张的特性”
    在一次玩水游戏前,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纸张,建议幼儿将纸折成小船去玩玩水游戏(大多数幼儿在选择纸张时喜欢选择一般的色纸,一是颜色好看,另一个原因就是色纸薄,好折)。结果,有的孩子的小船很快就烂掉了,有的孩子的小船坚持了一段时间也烂掉了,有的小船却一直漂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嘛呢?于是从这个问题,引发了一个教学活动:《纸张的特性》。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幼儿知道了不同纸张的吸水性是不同的,要在水里玩开小船的游戏,应该选择不太吸水的纸张折小船。
案例2:从“蔬菜王国”到“彩色汤圆”
    在“蔬菜王国”的主题中,幼儿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并发现蔬菜汁可以染色,引发了幼儿强烈地好奇心,在老师和保育员阿姨的帮助下,他们在“烹调区”开始自制彩色汤圆
幼儿的游戏体验
例如:
一个教师以“找朋友”(算式找答案)、“开火车”(数字接龙)、“跳格子”(单双数)等多个精心设计的游戏,组织了一次教学活动,形式热闹,但孩子并不愉快。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说,“现在我们可以玩了”。
一个中班教室门口的家园之窗,贴了一张“一周活动安排表”,以语言游戏、数学游戏、体育游戏、科学游戏、音乐游戏等概括了学科知识的学习,并列出了具体游戏活动的名称。但这个班上的孩子却说,“幼儿园没意思,玩的时间也没有的”。
在为学习“7的组成”而设计的游戏角,几个孩子在打保龄球,“我打中了4个”,“好,还剩1个,我打中了6个”,“你不行,只倒下了2个,还剩5个”——老师招呼洗手吃点心,一个幼儿对另外一个幼儿说,“等一会我们再来玩。”
操场上一群戴着头饰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着“小兔采蘑菇”的游戏,研究者问:“你们在玩啊?”一个幼儿回答:“不,我们不在玩,我们在做游戏。”但同一个幼儿在这一活动结束后的自由时间里拿来了小兔的头饰说:“我们来玩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好吗?”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途径
(一)理论要义
(二)实践困惑
(三)实践路径
(一)理论要义
从幼儿园实践存在的两种游戏形式看,我们要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一方面要保障幼儿自发开展的游戏活动(本体性游戏)时间;另一方面也要让幼儿在游戏化教学(手段性游戏)中得到更多地游戏体验。
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的限制,在幼儿园教育中完全采用直接控制的方式,对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点,就是将教学的组织结构偏向开放的低结构的活动,而且年龄越小,越偏向于此。
为了让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有更多地游戏体验,活动的组织结构应偏向开放的低结构,并应体现如下特征:1、目标对幼儿是隐蔽的(教师的心中是清楚的);2、教师的要求尽可能转化为幼儿的需要(内容是幼儿感兴趣并力所能及的);3、尽可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诱导幼儿自己去发现知识);4、不急功近利和过于追求结果(应重在过程体验)
(二)实践困惑
1、关于游戏时间的困惑
保障幼儿的游戏时间是绝对游戏时间还是相对游戏时间?
2、关于区角活动性质的困惑
区角活动是自发性游戏还是个别化学习?
3、关于主题活动与游戏关系的困惑
如何组织主题活动才能更接近游戏?
(三)实践路径
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在实践中有两种途径:一是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教师通过将课程内容客体化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中和材料的投放中,让幼儿在作用于环境和材料的过程中获得我们想让幼儿获得的知识和经验;
二是游戏与教学的并列。通过保证教学之外充足的自发游戏时间来实现幼儿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巩固和新经验的获取。
三、非游戏活动的游戏化
(一)教学活动中游戏因素的运用
1、与主题结合的区角活动中游戏的运用
2、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的运用
(二)过渡环节中游戏因素的运用
(一)教学活动中游戏因素的运用
1、与主题结合的区角活动中游戏的运用
区角活动性质(见下图)
(1)自由游戏
     案例:新的颜色从哪里来?
一个幼儿正在用颜料盒画笔在纸上随意涂抹颜色。在不经意的涂抹间他用红、黄两色在纸上创造出了一个橙色的点。但是,他并没有注意到纸上的颜色和他所用的颜色不同。
(2)定向探索性游戏
         案例: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说:桌子上有许多木块,你们自己去玩玩,玩过以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幼儿在经过了探索以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我把木头放在地上,用石头砸;放在桌边用东西敲,它都不断,木头很牢。”
(3)工作
教师在活动区投放某种操作材料,要求幼儿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活动的性质就是工作。
例如,在活动区活动时,配班教师照看在其他活动区自由游戏的幼儿,主班老师在数学区让分批前来的幼儿完成数学练习,根据每个幼儿的情况进行个别化辅导。
2、集体教学活动中游戏的运用
(1)开始阶段
(2)进行阶段
(3)结束阶段
(1)开始阶段
       案例:生动有趣的点名活动
点名时,老师用缓慢柔和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今天,兔妈妈和大灰狼争着要给小朋友点名。乖孩子的名字,小兔妈妈会用最温柔、最好听的声音念出来;还没有坐好的小朋友的名字,大灰狼就用凶巴巴的声音念出来。”幼儿一听,都安静坐好,惟恐大灰狼用凶巴巴的声音念出自己的名字。点名后,老师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兔妈妈要教小兔一个新本领,就是……”幼儿心情愉快地进入了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情境。
(2)进行阶段
                                    活动领域:小班语言
主要活动过程:师幼见面打招呼,简单的问候之后,老师带小朋友做了热身活动《follow me》,伴随着英语儿歌小朋友们卑肩、捶背、蹿起、揉膝。接着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一个关于天气的律动,然后教师带着小朋友复习了前面的学习内容,是一首英语小儿歌,伴有节奏和动作,表现好的幼儿获得了一颗彩虹糖作为鼓励。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加深幼儿对up、down、stop、walk这四个单詞的理解。教师利用自己的身体,用手指从脚“走”到头(up),又从头"下”到脚(down),然后和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一方是机器人,一方是握有遥控器的权器人的主人。教师随手拿起幼儿数学操作盒在地上搭起了台阶,拿一张“robot”的单词卡片给幼儿演示上、下、走、停;又用表演台、小椅子搭成了楼梯,让个别幼儿亲自体验上、下、走、停。然后教师引出了一个新短语"turn around",他轮流抱着几个幼儿在地上转圈。最后是跟随教学视频做律动,2次之后,不少幼儿都觉得非常好玩,请老师再带着玩一次,在第3次集体律动后活动结束了。
(3)结束阶段
                         活动领域:小班语言
活动内容:分享阅读《小海龟》
教学游戏:“我是小海龟”
游戏环节实录:这是一次语言活动,活动的前面部分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提问,幼儿作答,故事讲完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体育游戏,幼儿模仿小海龟爬行。教师准备了塾子,自制乌龟壳4个,被邀请到的幼儿背着乌龟壳的道具,从教师布置好的“通道”上爬过,每次请4名幼儿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完成任务的幼儿获得拓贴奖励。
(二)过渡环节中游戏因素的运用
      一、什么是游戏?
(一)词源学考察
1、“游”
游字的本来面目是“斿”(liu或you音),据文字演变史来看,是在秦朝小篆出现时,加了三点水,变成“游”字;按甲骨文解释,“斿”字“象子执旗之形”“子”为幼儿,而幼儿举着旗子干什么,甲骨文专家没有进一步揭示和解释。
另有说“斿”为旗子上的飘带,有游动的含义。如《汉书》注解此字为:“斿,旌旗之流,随风摇动也”。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解为““斿,旌旗之流也。”从流动、游动的含义,引申出“出游”、“游览”等含义。
从字源和古人对“游”字的应用来看,游是有根的动荡或飘荡,轻舞飞扬,强调其轻松和动感,但与根源不弃不离,不是断了线的风筝飘荡出去再也不能收回。
2、“戏 ”
“戏”字古代为“戲”。与虎、豆、戈有关系。在古代豆为一种盛肉的容器,如《国语吴语》:“觞酒、豆肉、箪食”;戈为兵器,在豆上摆上虎头,再在旁边摆上兵器,恰似古人的祭祀仪式。
“戲”古音可读为“hu”。古人常用的感叹词“呜呼”就是从“於戲”变形而来,而形变音不变,这个“戲”或许含有当时祭祀的呼喊如“虎”的意思,也或许正是“戲”字最原始的读音。
“戲”字还可读“hui”音"。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威,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其从虎从戈,戈为武器,故与军与兵有关,从虎,言其威武。这种读法寓意为军中将帅之大旗,如《汉书灌夫传》:驰入吴军,至戲下“。后来这个字被“麾”取代。
至于什么时候开始读“xi”,现在无从考证。但“戲”从庄严、神圣、威严和恭敬演化出性质相反的涵义,如随便、鄙俗、谑闹和玩笑等意义,这恰恰反映出古人的通达和辩证。
3、游戏
“游”、“戏”二字的第一次合并大概出现在《韩非子难三》中:“管仲所谓‘言室满室,言堂满堂者’,非特谓游戏饮食之言也,必谓大物也”。此处的游戏还是如同饮食一样,貌合神离,但毕竟有组合词的意味了。
到汉朝时,游戏己多见于文献之中,如《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有庄子笑谓楚使者曰:“我宁游戏污读之中以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另据唐朝韩愈所作《柳子厚墓志铭》也有游戏合并的词出现:“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微逐。”
4、“玩”
玩,音“万”,《说文解字》曰:“玩,弄也。”通“翫”,《说文解字》曰:“翫,习厌也。”《广雅》注:“翫,习也。”王筠注:“厌,饱也;谓习之而至于厌足也。”可见,“玩”本意与学习有关,它包含两层含义:
(1)戏弄,玩弄
古文《尚书》中的《周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安国传:“以人为戏弄则丧其德,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说明“玩”与游戏密切相关,且多为贬义。
(2)研习,玩味
《列子黄帝》:“玩其文也久也。”张湛注:“玩,习也。”宋人洪迈《容斋三笔贤士隐居者》:”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墳典,不事交游。”
因此,玩之一字颇有意味,它既有游戏的意思,又有学习的意思,沟通了游戏与学习之间看似存在的一条鸿沟,即游戏是“玩”,学习也可以是“玩”
对文字的追根求源,是为了表明游戏的文字演化含义对今天研究的意义。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点曙光了:游戏,或者也可以说“玩”。在我们中文里面,含义丰富,还能表达对立的含义:可以严肃,可以戏谑;可以认真,可以随便;可以高贵,可以卑贱;甚至,当我们说到人生是一场游戏的时候,我们的态度仍然可以是严肃的或者戏谑的,你可以以严肃的态度走完您的人生,也可以以戏谑的态度走完您的人生。
4、当代汉语中游戏的解释
(1)现代汉语词典(1998)
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
玩耍:几个孩子正在大树底下~。
(2)现代汉语大词典(2002)
游乐嬉戏、玩耍。
犹戏谑,也指不郑重、不严肃。
文娱活动的一种,分智力游戏(如拼七巧板、猜灯谜、玩魔方)、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抛手绢、跳橡皮筋)等几种。
5、英语中游戏的解释
Play和Game是英语中常用来表达游戏的两个词。一般而言,Play是自由的、无规则的,Game是有规则的。而西方的游戏说采用的多是Play,主要指自由的、无规则的游戏。
美国学者阿兰·古特曼曾以二分法来解释play内涵,他认为play应包含自发性的游戏(Spontaneous Play)与有组织的游戏(Organized Play),有组织的游戏也就是game;其中有组织的游戏又可以分为竞争性的游戏(Competitive Games)与非竞争性的游戏(Noncompetitive Games),其中竞争性的游戏被称为竞赛(contests),它又可分为身体的竞赛(Physical Contests)和脑力的竞赛(Intellectual contests),而身体的竞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运动(sport)了。
游戏
(二)游戏的界定
二、幼儿园为什么要以 游戏为基本活动
(一)游戏是幼儿的存在方式
(二)创造适宜的幼儿园生活与教育
(三)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四)
三、不同类型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二)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三)积木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四)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角色游戏开展中常见的问题
2、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3、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重点和策略
4、角色游戏指导的步骤和教师角色
1、角色游戏开展中常见的问题
(1)角色游戏的主题单一
(2)材料投放的数量、种类不足
(3)角色游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4)教师介入的方式较为武断
(5)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
(1)角色游戏的主题单一
当前幼儿园中,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角色游戏区大部分为“娃娃家”,这种千篇一律导致角色游戏区在很多幼儿园成为摆设。
巴格雷在1997年做了一个研究,通过比较仅为幼儿设置“娃娃家”这一个角色游戏区和围绕多个主题设置多个角色游戏区这两种不同情况下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结果发现:在后一种情境中幼儿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角色游戏,他们能扮演较多的家庭以外的社会角色,对于角色行为的表现内容也更为丰富,能更多地运用象征的方法来使用材料,游戏持续的时间也更长。
(2)材料投放的数量、种类不足
案例:
“娃娃家”里,一个小姑娘翻炒着锅里的塑料玩具,炒好的菜太大根本装不进碗里。她环顾四周,没有发现教师的身影。她随即把塑料玩具扔在脚底下,竭尽全力把塑料玩具跺成碎片。然后,把这些碎片重新放进锅里,翻炒了一会儿,倒进碗里。教师并没有发现她的这些动作,她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快乐。
(3)角色游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教师在区角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重上课,轻游戏”;在区角活动中,又重视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等活动区活动的指导,而忽视了角色游戏区的指导。详见下表:
(4)教师介入的方式较为武断
(5)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
在游戏活动结束后的总结评价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从评价活动时发生在师幼之间的“问答”情况看,存在以下两种问答方式:教师提问,个别幼儿作答;教师提问,幼儿集体作答。
从评价内容看,教师的评价更多地指向美工活动和建构活动;即使有评价角色游戏,也大多针对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纪律要求,而非指向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性。
2、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开放性原则
(3)整合性原则
3、角色游戏组织与指导的重点和策略
1.从幼儿的需要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例]:“小商店”游戏主题的产生
      场景1:“娃娃家”的“妈妈”下班了,但她都不想回家,在活动室里转来转去,说“我要买些东西”。
      场景2:“秋季”主题要告一段落了,小朋友们要开一个“秋季博览会”以迎接家长开放日的到来。在“秋季”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小朋友们收集并认识了许多水果和干果,还制作了许多工艺品,如水果娃娃、扎染纱布、树叶拓印画等等。怎么向家长展示呢?有的孩子提出可以让爸爸妈妈带走;有的孩子说可以让爸爸妈妈假装买。孩子们提出疑问“让爸爸妈妈到哪里买呀?”
      于是,小朋友们提出一个建议:“咱们班开个商店吧。”经过幼儿的商议,小商店定名为“金五星商店”。
      新的游戏主题出现以后,激起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幼儿兴冲冲地和教师一起布置“金五星商店”。他们把葱家带来的秋天的水果和干果、自己制作的工艺品,还有“娃娃家”的塑料瓜果蔬菜一并摆到了货架上。有的小朋友则把老师帮着写的“金五星商店”这五个大字贴在了货架上。“金五星”正式开张了。
2.以“问题”为契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进入“金五星商店”开展游戏后就出现了有的顾客不交钱就拿走商品,有的售货员看到了也不管,有的售货员却只知抬头收钱。还有幼儿因“钱”(激塑片)而发生冲突。
        在当天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幼儿说说游戏活动中还有哪些问题要注意才能玩得更好。有的幼儿说,“买了东西不付钱不对”。但有的幼儿提出“没有钱”,所以“没有付钱”。因此,有的幼儿就提出抗议开一个“银行”让大家到“银行”里去取了钱来买东西。这个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在“金五星商店”旁又出现了“银行”。
        在教师带着幼儿到附近真正的商店参观回来以后,幼儿感到“我们商店里的东西太少了”。于是,幼儿动手开始给商店制作“商品”。
        商品丰富以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货物架上拥挤不堪。于是,幼儿动手重新整理和布置商店。
        随着游戏的开展,出现了幼儿因为同样的商品但价钱不同而发生冲突的问题。通过讨论,幼儿决定为商品制作价签。当很多顾客都来买东西时,营业员因担心东西卖完就只收钱,不给货。顾客就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决定开一个工厂来制造更多的商品。经过讨论产生了新的主题——“工厂”。至此,出现了4个不同的角色游戏角——娃娃家、小商店、银行、工厂。
3.通过讨论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娃娃家”的雯雯到小商店买白菜。售货员珍珍接过她手中的钱(雪花插片),但不让她把白菜拿走,使劲用手捂着白菜说:“不卖,不卖,不能拿走!”雯雯不解地问:“我给你钱了,为什么不能拿走呀?”珍珍着急地说:“就剩这一个了。”雯雯悻悻地回到娃娃家,百无聊赖地在商店门口转来转去,趁珍珍不注意把白菜偷偷地拿回了娃娃家。珍珍发现后大叫“娃娃家偷小商店的东西”,接着冲到娃娃家把白菜拿了回来。
       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的讨论:今天小商店里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着解决吗?
珍珍:“他们老偷我们的商品。”
   雯雯欲言又止。
   教师:“挑选完商品后我们必须要做的是什么?”
   幼儿不约而同地回答:“交钱。”
   教师:“对,作为顾客要先交钱才能把商品拿走,而售货员也要把商店的商品看管好。”
   雯雯:“那我们交钱了,他们也不让我拿,我们就只好偷拿了。”
   教师:“杨珍珍当售货员没卖给你,那为什么呢?”
   珍珍:“我没看见。”
   教师:“是不是怕东西卖光了,就没有了?”
   珍珍点了点头。
   教师:“我们一起想想,商品很受大家欢迎,卖完了怎么办?”
   钰钰:“再上,用完了再上。”
   教师:“怎么上?从哪儿上?”
   汉一:“用大卡车运来,从工厂运来。”
   教师:“那我们班也开个工厂好不好?”
   小朋友们一起说:“好。”
   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商量了在工厂里生产些什么,用哪些材料来做。经过讨论,生成了新的主题“工厂”。
4、角色游戏指导的步骤和教师角色
在幼儿角色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在侧重点上映有所不同。
开始阶段:材料提供者
开展阶段:观察者和扶持者
结束阶段:组织者和发问者
(二)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1、
2、
3、
4、
谢谢!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PPT课件

  • 编号:17078
  • 大小:1 MB
  • 上传:yangaimiao
  • 时间:10-18
举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