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结构游戏的组织指导PPT课件这个PPT共35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PPT的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结构材料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和重量等知识,并获得空间概念和数量概念,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感知和动作发展,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结构游戏 的组织指导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指幼儿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和建构的游戏。
一、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密切联系
结构游戏是以建构、构造为主的及物活动
二、结构游戏的教育功能
1.促进幼儿感知和动作发展,培养幼儿动作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2.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结构材料的大小、颜色、性质、形状和重量等知识,并获得空间概念和数量概念,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4.有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品质。
5.有助于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能力。
6.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积木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积木的起源与改进
(一)积木的起源
早在古罗马,人们就开始在木块上刻上字母来教幼儿认识字母。英国17世纪的思想家、政治家洛克也曾经制作了一套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这个时候积木作为知识的载体而存在。
现代意义上的积木来源于福禄贝尔的“恩物”。今天幼儿园常见的单元积木中的许多形状都可以在福禄贝尔“恩物”中找到原形。因为恩物有事先确定的使用方法,使得幼儿使用恩物的活动如同机械的军事训练。
针对这种僵化的、缺乏思考的做法,一些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始改革“恩物”的使用方法,他们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使用它们,使用“恩物”的活动也从桌面移到空间更为开放的地面,使“恩物”从此真正成为积木,成为儿童的玩具。
(二)积木的改进
1.希尔积木
2.单元积木
二、积木的特性和教学潜能
(一)积木的数学特性和幼儿的数学学习
积木具有大小、形状、高度、长度、面积、体积、角、材料和质地等特性。积木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感知这些特性,获得关于物体的大小、形状、高度、长度、面积、体积、角、相同与不相同、对称与不对称等概念和关系的最初体验,学习分类、排序、配对、平衡等。积木是幼儿学习数学的理想材料,积木建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构关于数学概念的最基本的理解。
1.数量关系
(1)幼儿数概念的学习主要应当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积木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的数学学习。
(2)积木建构活动可以使幼儿体验到诸如“一大堆”、“一垛”等模糊的数量概念的真切含义。
(3)实际上,积木(尤其是单元积木)本身就是按数量关系来设计的。幼儿在大积木用完之后,不得不用其它小积木来代替大积木,从而可能发现不同积木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2.形状及其关系
(1)积木游戏可以使幼儿感知不同形状的特性。例如,长方形的特性是笔直、长条。
(2)积木游戏可以使幼儿理解不同形状的积木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例如,四块小三角形积木可以构成一个正方形;四块大三角形积木可以构成一个菱形。
(3)积木游戏有助于幼儿理解不同的形状或形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和规律。例如,车轮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3.长度
在学前期,幼儿往往是通过对于长度的比较过程来实际体验长度而不是在语词水平上掌握有关长度的名称的。积木建构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一块长方形的积木要比一块正方形的积木要长一点,帮助他们理解长度的变化。
4.面积
(1)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经常把空地围起来。“围合”决定着所要搭建的建筑物的面积的大小。
(2)积木建构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面积守恒的概念。
5.体积
积木建构活动可以为幼儿形成体积概念准备必要的感性经验基础。例如,往玩具架上摆放积木可以使幼儿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的变化。
6.空间
积木建构活动为幼儿探索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使幼儿能够直接地、具体地直觉和体验抽象的空间关系。例如,内外、上下、前后、左右。远近、包围等。
(二)积木建构活动和幼儿的科学学习
1.认识物体的性质
(1)积木游戏活动对于幼儿形成分类、比较和匹配等科学思维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2)幼儿抓握积木的动作可以为幼儿感知和解释积木的重量提供触觉上的信息。
2.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一个积木建构物就是一个由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系统。幼儿在积木建构活动中能够逐渐理解“整体—部分”的概念及其整体内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2)积木建构活动有助于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发展。
3.对系统中力的相互作用的认识
积木建构活动有助于幼儿认识和体会系统中力的相互作用,探索和发现使物体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方法。
4.对空间的认识
(1)大、小 例如,飞机场
(2)高、低 例如,车库
(3)长、宽 例如,把卡车或船从桥或河道里开过去,要有足够的宽度
5.测量
(1)在积木建构活动中蕴藏着许多让幼儿学习比较长度、高度和深度的机会。每一块积木本身可以作为测量的一个单位。同时,借助于一条绳子或细线,幼儿也可以对建构物的高度或者长度进行测量。
(2)积木建构活动可以为幼儿理解“比例”和“地图”的概念积累感性经验。
6.电、滑轮和杠杆等现象
在积木建构活动中幼儿也有机会认识有关电、滑轮和杠杆等现象。
(三)积木游戏活动和幼儿的社会学习
1.积木游戏活动有助于丰富和加深幼儿对于周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的认识,有益于幼儿的社会学习。
2.积木游戏活动也蕴含着幼儿学习社会生活规则和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巨大可能性,为幼儿学习分享、协商、谦让、轮流等社会性交往技能提供了契机。
(四)积木建构活动和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1)在积木建构活动中,幼儿表现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积木游戏过程也是幼儿的艺术创造活动过程。在积木建构活动中,幼儿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工作。他们表达着自己对于世界的体验、想象和幻想,释放着创造的冲动和愿望。
(2)在积木建构活动中,幼儿也在模仿着成人世界的审美传统。例如,“对称”、“和谐”等人类的和民族的审美习惯的传承和延续。
(五)积木游戏活动教学潜能的实现
1.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所需要的帮助
(1)观察不仅是“看”,更重要的是去“想”、去思考。教师要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以理解幼儿的行动。
(2)在思考“为什么”是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2.帮助幼儿意识到操作的“意义”
幼儿操作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幼儿往往只是在忙于“操作”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操作”的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已经做过的事情的强调来增强幼儿对自己操作的“意义”的意识和理解。
3.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
幼儿操作活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幼儿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注意到“问题”。
4.设置“问题情景”
(1)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来向幼儿提出新的挑战,引起幼儿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丰富幼儿的建构活动。
(2)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幼儿注意与序列相关的积木特性。
5.帮助幼儿反思
(1)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描述和解释他们是如何解决建构中的难题来提高幼儿的反思能力。
(2)教师还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等从不同的角度把幼儿的建构物拍下来,让幼儿互相观赏并做出评论。
6.不要把自己的猜测强加给幼儿的建构物
幼儿的建构往往只是为了发现材料能干什么以及自己能用它来干什么来使用材料。而且,他们往往在建构的过程中通过和建构物的相互作用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建构意图。教师最好不要去猜测幼儿的建构物代表着什么,更不要把自己的主观猜测强加给幼儿。
三、积木游戏活动的发展
(一)积木—象征活动的发展
积木游戏活动是幼儿以积木为物质基础开展的象征性的建构游戏活动。因此,“象征性”和“建构性”就成了积木游戏活动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也成为积木游戏活动区别于其它游戏活动的特点。
1.主客体不分化的象征性游戏阶段
年龄较小的幼儿往往用自身的动作作为表征的媒介和手段,幼儿自身的愿望超过了客体的特性,积木和动作成为幼儿想象与愿望的支持物。
2.“物—我关系”的分化和“逼真性”要求的产生
随着幼儿认知的发展,在自我和客体之间开始出现分化。这种认知发展上的进步反映在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中,表现为幼儿的积木建构物逐渐接近生活的“真实”,“逼真性”成为幼儿积木建构活动的追求。
3.“人—我关系”的分化和对社会角色的理解
在这一阶段,幼儿可以像另外一个人那样行动,按照自己对于角色的理解来“导演”人们的活动,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角色。例如,一个正在积木建构物中“导演”4个木制小人的活动的幼儿,可能会轮流担当妈妈、婴儿、爸爸和老师的角色。在没有时间和结果压力的游戏中,幼儿但可以尝试各种社会角色,体会到不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还能表达自己对于不同的社会角色的理解,体验多种情感。
4.合作建构与“集体的象征”
幼儿最初可能是自己独自建构。但是,在他们专心于自己的建构时偶然发生的、与伙伴的身体碰撞或与伙伴的建构物的“相撞”,可能导致合作游戏的发生和两个建构物的结合。新的游戏玩法的出现不仅可以增加幼儿游戏的兴趣,而且也为幼儿提供了与伙伴合作游戏的机会。
幼儿最初所建构的“象征”往往只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是一种“个人的象征”。因此,在最初的积木游戏活动中,积木或积木建构物的象征意义可能只有幼儿自己能够理解。但是,随着幼儿合作建构游戏活动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习运用一些其他人也能理解的象征方式,并且能够就这些象征的形式和意义与其他幼儿进行讨论和协商。于是,在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中,象征就具有了可以“交流”的意义而转变为“集体的象征”。
(二)积木建构技能的发展
1.非建构活动
最初幼儿只是摆弄积木。他们把积木从架子上取下来,把积木不规则地堆在一起;或者放进盒子里,又倒出来。他们把积木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还没有把积木用于建构。积木也往往被当作“饼干”、“火车”或“行李”等用于象征性游戏中。
2.堆高、平铺和重复
(1)堆高
2—3岁时开始出现真正的建构。幼儿开始发现积木不仅可以当“火车”玩儿,还可以用来搭“大高楼”。于是他们开始造“大高楼”:先放一块积木,再放一块积木。他们坚持不懈地把一块又一块的积木垒到“大高楼”上,再三地重复着同一种动作模式,一直到用完手边所有的积木。他们不关心积木和积木之间是否对齐,而且往往把大积木放在小积木上面。每添加一块积木都可能会让“大高楼”倒塌。因此,幼儿最初堆出来的“大高楼”往往是不稳定、不成型的。但是,幼儿往往不受“大高楼”倒塌的影响,还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重新开始继续堆垒着他们想要的“大高楼”。“堆高”本身成为他们的目的。
(2)平铺
“平铺”也是幼儿早期常见的一种建构方法。幼儿把积木一块一块地、首尾相接地平放在地板上,变成了一条马路或是一列火车。逐渐地,把积木一块接着一块紧紧地挨着放的“紧密平铺”的方法被一种“有间隔的平铺”方法所取代。幼儿试图让每块积木之间保持相同距离的努力表明他们在空间距离意识上的进步。
3.架空
“架空”用一块积木盖在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的两块积木之上,从而把它们连接起来。“架空”要求幼儿能够目测和比较两块积木之间的距离和第三块积木的长度是否足够盖在两块积木之上。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架空”的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学习的过程。
4.围合
“围合”是至少用四块积木形成一个包围圈,把一块空间完全地包围在里面。幼儿的建构活动可以因“围合”技能的掌握而逐渐变得丰富、复杂起来。他们往往会在被包围起来的空间中放进“娃娃”或“动物”代表“娃娃的家”或“动物的家”。
5.模式
“模式”是对一组事物之中的各个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觉察和认知。例如,在一块红积木之后接着放两块黄积木,然后重复这种颜色组合,“红—黄—黄”就构成了积木建构的一种颜色模式。
6.表征
幼儿开始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开始出现有意识地给建构物命名的倾向。
7.为游戏而建构
在这一时期,幼儿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的冲动越来越强,建构物变成对现实的建筑物的复制或模拟,变成他们所回忆和保存的经验的象征。建构物成为幼儿象征性游戏的“场景”,建构也开始服务于象征性游戏。
四、积木建构活动材料
积木通常是指木制的建构材料。积木应当用较坚硬的木材制成,一般来说以榆木或枫木为好。软木制的积木对幼儿园来说一般并不合适,因为它们的重量太轻,很快就会出现凹痕和裂痕,而且在建构时也很容易倒塌。
提供给幼儿的积木应当制作精确,做工精良。一方面,大小、形状和尺寸精确的积木才能发挥积木作为幼儿的数学“教材”的作用;另一方面,选材考究、质地细密、表明及每个角都打磨的十分光滑、做工精良的积木可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触觉体验,增强幼儿游戏的愉悦。
(一)单元积木
1.单元积木的大小和尺寸
2.不同年龄幼儿所需要的积木的数量
应当根据幼儿年龄和实际的建构技能的发展状况,为幼儿提供不同数量和种类的积木。一个幼儿园班级究竟实际需要多少数量的积木,不仅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建构水平来考虑,也应当根据班级活动室的实际大小来确定实际需要的积木数量。
3.单元积木的辅助材料
通常使用一些辅助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利用建构物进行象征性游戏的兴趣,丰富想象和游戏的主题。
这些辅助材料包括:(1)社会角色玩具;(2)代表各种家养动物和动物园动物的玩具;(3)各种交通工具或建筑工具玩具;(4)熟悉的社会环境标志;(5)经过消毒处理的自然材料和废弃物;(6)带有能扭动的开关的、已经移走危险的机械部分的、废旧的机件;(7)大张的三或五夹板,可以让幼儿用作房顶、宽广的桥身、斜坡等等;(8)纸张和蜡笔等以供幼儿制作标志。
(二)大型空心积木
1.大型空心积木的价值
大型空心积木不仅适宜于户外(例如建造房子、商店、工厂、谷仓、桥梁、船、高速公路、飞机、火箭发射台、太空舱等等)、也适宜于在户内游戏(例如,把大型空心积木引进原先用现成的玩具布置好的固定的“娃娃家”中。用大型空心积木代替原有的炉子、桌子、床等)。
(1)大型空心积木可以锻炼幼儿手臂、肩膀的力量和携重物行走的能力,满足幼儿建构的愿望;
(2)可以满足幼儿成为自己建构物的“主人”的愿望:幼儿可以在建构物上爬上爬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和社会性交往能力。他们可以在这些大型建构物上开展煮饭、喂养小动物、开车、钓鱼等游戏活动。
2.大型空心积木的尺寸
这种积木通常用白松木制作,经过防水处理。积木的连接处要用螺丝固定锁紧以确保坚固。积木表明不能太光滑,以免堆放积木滑落。
大型空心积木通常会配有一个小支架和梯子帮助幼儿更安全方便的建构,即使是在幼儿一个人玩儿时亦可以上下自如。空心积木、支架等式依据幼儿的手臂大小设计的,既让幼儿自己能够搬得动,又能够支撑幼儿的重量。
3.大型空心积木的辅助材料
利用大型空心积木开展象征性游戏需要一些附件作为辅助材料。娃娃、动物玩具以及一箱小积木、蜡笔、纸张、胶带、卵石、小桶、小木片等都是比较好的辅助材料。
五、积木活动区的创设和组织
(一)空间的计划和安排
1.积木建构需要较大的空间。积木区一般占活动室的约三分之一的地面空间。积木区所占的地面空间可以在其它活动环节用作其它用途。
2.积木区应该避开临近大门或是厕所进出口这些人来人往的地方。
3.积木区可以安排在和角色游戏区相临的地方,以促进这两个区域的幼儿合作开展象征性游戏。
4.地面平滑、没有裂痕、地板质量较好。地毯对于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如果想降低积木掉到地上时发出的声音的话,亦可铺设地毯。
(二)积木的存放和保管
1.存放单元积木的积木柜应该坚固并适合幼儿的身材高度,积木柜应当做成开放式以方便幼儿取放。
2.为了便于幼儿寻找不同的积木和积木的收拾,积木最常用的形状(单元、双单元、四倍单元)应分类存放,且数量要充足。对积木柜进行垂直方向的分割可以使各种形状的积木和辅助材料摆放的比较整齐。
3.不应把单元积木或双单元积木狭窄的一头冲着外面摆放。因为这种摆放方式不容易使幼儿把半单元积木、单元积木和双单元积木区分开来从而妨碍他们对积木的选择。
4.从存放和搬动的安全起见,较大的积木和大的交通玩具应该放在玩具柜的底部。
5.可以在放置每种形状积木的部位贴上相应的积木标志以便于幼儿把积木放回原来的地方。
6.大型空心积木可以直接挨墙摆放在地上。
7.积木是一种比较昂贵的游戏材料。要定期上油、打蜡或涂防虫清漆,这样可以延长积木的使用寿命。干燥和少尘的状况可以使积木得到很好的保存。在漫长的假期里,可以把积木收到盒子里,或者在它们的表面盖上报纸、塑料布等覆盖物。
8.积木保管的工作应当由教师和幼儿一起来进行。这种师幼共同活动可以向幼儿传递和示范爱护物品的态度和行为。不应当把积木用于其它用途,例如把它当做锤子去敲打,或者把它们仍在水里。
(三)积木活动区活动的组织
1.帮助幼儿进入活动
(1)年幼的幼儿和缺乏积木游戏经验的幼儿倾向于马上就在积木柜前、互相靠得紧紧地搭积木。这样不仅会影响其他幼儿取放积木,而且他们自己的建构物也容易被取放积木的伙伴所碰倒。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建议幼儿把建构物移到安全的地方。
(2)积木区应当是整洁和安静的。但是在建构活动的开始阶段难免会发生混乱的现象,但这时并不是教导幼儿养成整洁习惯的适宜的时机,成人明智的做法是在幼儿仍然全身心投入建构时赶紧收拾好这些令人不悦的、甚至是可能发生危险的场面。培养幼儿好的清理习惯从收视、整理环节开始比较容易奏效。
(3)一些幼儿也许不主动去积木区玩儿。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吸引幼儿对积木区活动的注意。
(4)在一些班级,积木区似乎是男孩的天下,而娃娃家的情况则刚好相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向幼儿传达“积木游戏活动对所有的人都是有益的,所有的人都应当享受积木游戏活动的乐趣”的观念。
2.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1)需要多少块积木拿多少块;
(2)应该在距积木柜有一定距离的地方搭积木以方便他人取拿积木(教师可以在地板上画或是粘上一条线来帮助幼儿明确限制的范围);
(3)积木(尤其是大型空心积木)不能搭得过高以免倒塌下来压着人;
(4)任何时候都不能乱扔积木;
(5)不能互相丢掷积木或用积木来打人;
(6)不要在积木上行走;
(7)拿人家跟前的积木,要经过别人的允许;
(8)小心行走,注意不要撞倒、推倒或是踢倒别人的建构物;
(9)撞倒了别人的建构物以后要向别人道歉;玩完积木以后要收拾好积木,把积木放回原来的地方;
(10)不能遵守规则的话,下次就不能玩积木。
3.引导幼儿结束活动
(1)教师可以采取提前告知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做好活动转换的心理准备。
(2)由于时间的知觉经验在幼儿之间存在着年龄和个体差异,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掌握”时间。
4.积木的收拾和整理
(1)教师可以采用假装游戏的方法来组织小班幼儿收拾整理积木。
(2)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采取改变搬运积木的方法来引起幼儿收拾积木的兴趣。
5.审慎对待幼儿的“作品”
(1)如果是因为今天没有搭完、明天想接着再搭下去或者是想围绕建构物进一步开展象征性游戏活动,而且确实幼儿的建构物也比较复杂难于建构,那么,教师可以想办法帮助幼儿把建构物保留下来。
(2)如果幼儿只是想把自己的建构物保留下来,那么教师可以用照相机为幼儿的建构物照一张照片,或者建议他把自己的建构物画下来。
六、主题建构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主题建构是指幼儿围绕一定的主题、以积木建构为主要表征手段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建构主题的来源
主题建构活动的主题可以直接来自于幼儿的积木建构活动,也可以来自于幼儿的想法或是教师的提议。
(二)计划和讨论
1.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所不知道或不清楚的,该去哪里、找谁了解有关的信息;
2.建构的计划:在哪里建构、怎样保存建构物、除了积木以外还需要哪些辅助材料、怎样分工合作等等。
(三)建构的过程
教师的参与、帮助和引导对于保持幼儿建构的兴趣和建构活动的继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四)经验的扩展
1.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参观、访问、寻找图书音像资料等活动。
2.幼儿相互之间交流信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