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学PPT课件这个PPT共79页,主要包括了对婴幼儿的年龄界定,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婴幼儿心理发展研究等,欢迎点击下载。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概述
一、对婴幼儿的年龄界定
婴儿期:0~3岁
幼儿期:3~6、7岁
婴幼儿心理学: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G:\婴儿发展与教育\个体发展三条线索ppt.ppt
二、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早期婴幼儿心理发展的思想
1.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是第一本以儿童年龄特征为基础,系统讲述科学知识的书,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划分为四个阶段。
2.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
3.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书中的儿童心理学思想的核心理念是承认要尊重儿童的“自然法则”。
4. 英国杰出生物学家达尔文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而著《一个婴儿的传略》,是儿童心理领域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5.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儿童的心理》(0到3岁),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誉为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6.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提出儿童游戏的“复演说”理论;首次使用问卷法研究儿童问题。
思考:以上代表人物中,谁将儿童看成被动的生物?谁认为儿童是积极、主动探索的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派别
1.成熟势力说
简称成熟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格赛尔。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2. 行为主义的观点
(1)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他认为心理的本质就是行为,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
11个月的艾伯特“婴儿害怕实验”
华生的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2)斯金纳的行为主义
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强调强化的作用,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和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忽视)
(3)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
重视行为的社会因素
通过攻击性行为、亲社会行为研究,提出儿童的“观察学习”理论
3.精神分析理论
(1)西蒙·弗洛伊德
人格发展三个阶段:本我、自我、超我。
儿童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口唇期(0-1)
肛门期(1-3)
生殖器期(3-6)
潜伏期(6-11)
生殖期
(2)E·埃里克森
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8个月)
自主对羞怯或疑虑(18个月-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2、3岁-6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创造对停滞
完善对失望
4.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瑞士皮亚杰
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成熟
自然经验
社会经验
平衡化(同化和顺应)
5. 文化历史理论
代表:维果茨基
(1)文化的重要性
(2)语言的角色
(3)最近发展区
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研究
(一)客观性原则
就是对任何心理现象必须按他们本来面貌加以考察,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二)发展性原则
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儿童,不仅要注意他们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培养他们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以及心理发展的趋势。G:\婴儿发展与教育\08.08.18.1行走第一阶段.avi
G:\婴儿发展与教育\2008.09.07两个月后,行走的胳膊放下来.avi
G:\婴儿发展与教育\行走第三阶段.AVI
(三)教育性原则
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不允许进行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不允许向儿童提出与教育目的相矛盾的图片、问题、作业等。
(四)系统性原则
婴儿的心理发展处于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中。
(五)尊重性原则
必须在研究中尊重婴儿的权利,不强迫婴儿执行其不愿从事的任务,不使婴儿在研究中感到焦虑和压抑。
第二节 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注意
1.新生儿定向反射
2.注意的指标:
(1)觉醒状态
(2)习惯化
(3)心率变化
(4)瞳孔扩大
(5)吮吸抑制
3.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
对规则图形比对杂乱刺激点偏好
对线条分明、边缘清晰的图形比对过于复杂的图形偏好
对人的面孔比对几何图形偏好
二、6个月以内婴儿注意的发展
特点: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活动更加主动和积极,很多方面已达到成人水平
头部运动与自控能力加强
双手触摸和抓取技能加强
大量的信息基础
三、6~12个月婴儿注意的发展
1. 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增长,经常处于警觉和积极探索的状态;
2. 大动作的发展使婴儿活动的范围明显扩大,注意的对象更加广泛;
3. 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受经验的支配。
四、1~3岁婴儿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与“客体永久性”
皮亚杰将婴儿的注意发展分为:
第一阶段(0~2个月),婴儿能看见一个物体,但是当物体移出他的视野时他不去追踪。
第二阶段(1~4个月),物体
移动时婴儿能够跟踪,甚至
追到屏风后面。
第三阶段(4~6个月),婴儿能拾起一个物体,除非这个物体被盖着,他不能理解被遮盖的物体仍然存在。
第四阶段(6~12个月),婴儿能够寻找被遮盖的物体,仍然看着原处。
第五阶段(12~13个月),看见藏的动作后能够寻找到物体
第六阶段(15~18个月)婴儿能找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藏起来的客体。他已经掌握了一个规律:两个客体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位置,除非一个藏在另一个里面。
2. 注意的发展与表象
1岁半到2岁开始
3. 语言的作用
第二信号系统的特征开始制约、影响婴儿的注意活动
4. 注意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
最多能集中20~30分钟
五、幼儿注意的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
2.有意注意逐步发展
附:婴幼儿注意力训练游戏
游戏1“学会注视”:半岁到1岁,运用颜色、声音、移动等刺激
游戏2“跟我一起变”:3岁左右,活动中突然喊“停”
游戏3“捡豆豆”:4~5岁的孩子,不同颜色的豆豆分别放到不同的碗里,3~5种豆
第三节 婴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视觉的发展
(一)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视觉
1.晶状体不能自动调节,因而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形象比成人模糊。
2.新生儿视觉的最佳视距是20cm左右。
G:\婴儿发展与教育\2007.10.01视觉模糊.avi
G:\婴儿发展与教育\2007.10.14半月后的搜索与注守行为.avi
G:\婴儿发展与教育\2007.10.14追视.avi
(二)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6-12个月婴儿的视力已近成人。
2个月追视水平方向运动物体;
3个月追视作圆周运动的物体;
4~5个月,追视准确度达75%.
喜红色、蓝色,
能区分蓝、紫、黄绿、灰的不同。
二、婴幼儿的听觉
1. 新生儿听觉的偏好:柔和的声音、高调的声音、母亲的声音
2. 婴儿对音乐的喜好:曲调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容易引起婴儿积极的情绪反应。
三、婴儿知觉的发展
1. 时间知觉:婴儿掌握时间主要靠生理上的变化,往往靠“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产生时间知觉。
2. 距离知觉:婴儿出生两天后对趋向自己的物体已有防御反应,睁大眼睛。
四、感知觉发展的一般顺序
项目 70%(月)
能辨别味道 1.0
随物视线转90度 1.6
随物视线转180度 3.2
听见声音找声源 3.2
手中玩具掉了,两眼跟着找 4.9
手眼动作协调 9.3
比多少 28.7
比大小 31.0
知道“上” 25.5
知道“下” 28.8
项目 85%(月)
眼睛跟踪物体180度 2.6
立刻注意到玩具 3.2
找声源 5.7
近处玩具可以取到 5.7
注意看大朵花 5.9
玩具失落会用眼睛找 6.7
有意听人讲故事,但并不懂内容 18.6
认识图形大小 24.4
除红色认识1~2色 30.3
知道长短、前后 33.7
认识圆、方、三角形 34.4
附:婴幼儿感知训练游戏
游戏1:视觉训练0~1岁,彩色玻璃纸、手电筒、玩具、自制箱子
游戏2:听觉训练2~3岁,玩具、图片、录音机
游戏3:神奇的口袋4岁左右,玩具,布口袋
第四节 婴幼儿记忆的发展
谁记得自己3岁以前经历的事情?
一、如何判断记忆是否发生?
三个指标:
1.习惯化:反应强度因反复不断地受到刺激而下降。
2.条件反射:说明再认现象的存在。新生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自然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3.重学节省:婴儿学习一种知识或技能后,经过一段时间重学,所需时间比第一次少一些。
二、婴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再认和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
2. 3岁前“记忆缺失”现象
3. 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记忆的潜伏期延长了
1岁以内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持续2两。
3~6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婴儿的长时记忆能力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可保持数天或数周;
6~12个月婴儿的记忆:这个时期婴儿长时记忆保持时期继续延长,出现“认生”现象,寻找物体的能力增强,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这都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
12个月以后婴儿的记忆:这一时期符号表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得以产生,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能和具体表象进行互相转换和激活。如,白大掛——打针。
第五节 婴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直观动作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
(三)抽象逻辑思维
二、婴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幼儿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克鲁普斯卡亚的实验《杠杆够物》说明:3岁前是儿童思维准备或萌芽的阶段。1岁前只有对事物感知,没思维;1岁后开始产生。
第六节 婴幼儿言语的发展
1岁以下的婴儿通常还不能说话,当然极个别的神童除外。实际上即便是大至2-3岁的婴儿,大多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示自己的情绪和意愿。鉴于此,熟悉婴幼儿的特殊语言并揭开其中隐藏的“密码”,成为一些科学家的愿望。
一、婴儿语音的形成阶段
(一)婴儿语言发展的第一阶段
此阶段婴儿口头语言开始发生和发展。
语音:指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一种物质外壳,出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单位。
语音是学会说话的先决条件。
1. 语音反射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个发音里程碑出现在婴儿2个月。类似元音的声音,叫咕咕声。
4~6个月时,增加了辅音,听起来像单词,叫咿呀声,但不传递意义。
6个月,全世界儿童发声听起来非常相似。
12个多月能将自己咿呀声的语调和听到的语言的音调品质匹配。
10~11个月的婴儿开始懂得词义,会指物。
2.语音模仿
6~12个月,通过模仿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另外,9个月放弃外域音。
3.言语理解的开始:7.8个月,对整个情景的反应。
4.符号交际的发生:1岁左右。词汇量仅在20个左右。
(二)婴儿语言发展的第二阶段
1.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的增加:最早9个月,最晚16个月。2岁300~500个词,3岁1000个词左右。
(2)词类范围扩大:
(3)词语的获得与运用:15个月,20个以上的词语。之后,摆脱情境限制,掌握具有概括性和指代性功能的名词和非名词性词语。
2.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理解语言阶段: 10~14月,以词代名,伴有体态语
(2)积极语言活动阶段:
出现了多词句(宝宝饿、妈妈抱)
能使用基本类型的句子,出现简单句( 1-1.5岁)、复合句(1.5—2岁) 。
出现完整句阶段(2-3岁)→关键时期
3岁末,儿童已基本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成为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第七节 婴幼儿情绪的发展
婴儿的情绪发展表现,主要决定于生理需要满足情况和身体健康情况,发展到对人、对物等较复杂的情绪体验。
一、情绪发展特点
第1~3个月,婴儿开始注意外部世界,对他人情绪非常敏感。社会性微笑出现。
第3~6个月,婴儿情绪的发展主要是积极情绪体验为主。对不同个体报不同微笑。
第7~9个月,开始参与社会性游戏。面对陌生人表现出恐惧、焦虑,陌生人焦虑开始出现。
第9~12个月,依恋阶段。对主要照顾者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对陌生人更加警惕。
二、情绪识别的意义
1.对情绪的识别提高了婴儿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适应性。
2.对情绪的识别使儿童的行为有了参照物,第当遇到不能确定情境时,需要从母亲面孔上寻找信息。
如,母亲对陌生人的情绪态度影响婴儿对陌生人产生焦虑的强度。
3.情绪发展使面部和声音联系的识别能力增加。
三、笑的发展
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笑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自我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是反射性的,而不是社会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这个时期引起婴儿微笑的刺激主要是人的语音和面孔;他们对熟悉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这时期的微笑已属于社会性微笑 。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这个时期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四、哭的发展
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最初的哭声多属于生理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操作性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性的哭。
五、恐惧的发展
1、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怕生
4、预测性恐惧。预测性恐惧是一种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
第七节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的心理结构
1. 自我意识:是指婴儿对自我以及自我与周围关系的认知。
2. 社会认知:
3. 社会情感:
4. 社会行为技能:
5. 道德品质
6. 社会适应
二、婴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1. 系统性
2. 社会制约性
3. 主观能动性
4. 具有关键期
5. 是终身发展的过程
三、婴幼儿的依恋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第一年,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重要事件就是婴儿与其最亲密的联系人之间的情感发展。依恋是社会性发展的最初表现 。
依恋行为包括:寻求身体接触、视觉跟踪、接近成人、追随、叫喊、啼哭。
(一)依恋关系的形成阶段
鲍尔贝的划分:
1.前依恋关系阶段(出生至2个月)
预先适应
2.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7~12个月)
突出与重要成人保持联系,“选择性社会微笑”
3. 依恋关系明确期(7~12个月至24个月)
鲜明清晰地依赖对象和关系
4.目的协调和同伴关系期(24月个以上)
采纳、判断、影响成人
(二)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
(三)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缺乏正常依恋关系的后果
导致儿童严重的心理障碍。孤儿院的儿童,明显发展迟钝,很少哭和发声,语言发展明显缓慢,表现情感饥渴。
2.贪恋性质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影响认知与社会性的发展。
(2)影响同伴关系的发展。
四、婴幼儿攻击性行为
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
调节策略:
1.教给有效地减少冲突的策略
2.增加对攻击性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
3.改善婴幼儿所处的环境资源条件
五、婴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合作、分享、谦让、援助、安慰和捐助等。
(一)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1岁末出现利他倾向和分享的反应。
2岁能感受他人悲伤的能力。
3岁以后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二)移情
是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移情行为的发展:18个月大的儿童就已经有此行为。
婴儿移情行为的特点:需要有多次与父母或他人同时产生共同的痛苦之类的体验的经验;同伴的痛苦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六、婴幼儿性别角色的发展
(一)影响婴幼儿性别角色的因素
1. 生物因素对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2.父母行为起引导、被模仿和强化行为
(二)“男女双性化”教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