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思维与言语发展PPT课件这个PPT共61页,该文件包含了PPT课件。主要包含思维的概述,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与培养等,欢迎点击下载。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发展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2、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
二、思维的类型
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
1.含义: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2.儿童掌握概念的基本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
如:在小区指给幼儿这是“树”“花”;指着图片上的物体告诉他这是“兔子”等。
(2)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
即通过讲解的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概念。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刚刚萌芽,很难用这种方式获得概念。
3.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1)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
具体的事物概念也叫基本概念。根据抽象的水平将儿童的概念分为基本概念、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
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树的上级概念、树的下级概念松树、杨树、柳树。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能更抽象或更具体的掌握上下级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晚期开始掌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抽象概念,但是对这类概念的掌握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撑。
如:对勇敢的理解是打针不哭、对节约的理解是不散米饭。
(2)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
4.学前儿童掌握概念大致上分为:实物概念、社会概念、数概念和类概念
(1)实物概念:具体物体的概念。幼儿的事物概念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和在生活中发生的感知联系来概括;
二是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一突出的非本质特点来概括;
如:动物是什么?动物就是在动物园里面关着,在动物里面的都是动物。很难理解蝴蝶、蜜蜂、苍蝇和人都是动物。
三是按照物体的几种非本质的或自发的包括本质属性形成实物概念;
四是按照事物的本质特点进行概括,形成实物概念。
如:小汽车、芭比娃娃、雪花片、乐高都是玩具;
毛巾、卫生纸、香皂都是生活用品。
(2)社会概念:关于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的概念。
经历三个阶段:笼统的好人和坏人阶段——以具体形象的分化为依据形成社会概念,如,警察叔叔是穿警服的人——以本质属性为依据形成社会概念,如,警察叔叔是抓坏人的。
(3)数概念
反应事物间数量和事物间序列的概念。
掌握数概念包括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数的组成。
儿童数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口头数数-给物数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四个阶段。2-3岁、4-5岁是数概念形成的关键期。
(4)类概念:
儿童对事物或现象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可以对物品进行分类。
儿童分类经历以下阶段:儿童不能分类——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依据生活情境进行分类——依据功能分类——依据概念分类。
4岁以下的幼儿82.3%不能分类,6-7岁的儿童能够按照事物的功能和本质特点分类。
判断):
含义: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事物之间是否有联系的思维形式。
特点:
1.学前儿童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能力逐步发展。
案例:
向幼儿讲述两件事情 一个小朋友叫明明,“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房里喊他,他赶紧跑去厨房,一不下心撞到了桌子,桌子上的十个水杯全部碎掉了。”
另一个小朋友叫亮亮。有一天妈妈不在家,他赶紧偷吃桌子上的果酱,一不小心碰碎了桌子上的一个杯子。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
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就不会滚动了。”
3.判断根据客观化
【案例分析】
有的小孩子认为给书包上皮是因为怕它冷;球从桌子上滚到地上是因为它“不想呆在上面。”如何看待孩子的类似判断?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的逻辑”或“生活的逻辑”来进行。
4.判断论据明确化
【案例分析】
问一幼儿:“你知道为什么要刷牙吗?”幼儿说:“因为是妈妈说的。”如何看待这类现象?
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特点:
学前儿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补充:转导推理?
转导推理:是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这一类型的推理在3~4岁幼儿身上是常见的。 这种无逻辑的推理是儿童还没有形成“类概念”,即不能把同类与非同类事物相区别的结果
【第一节知识回顾】
思维概述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过程
√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二)言语的种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