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8
这是认识面积优秀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
2、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3、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会每个面的大小可以用更小的“面”测量得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我国载人火箭行驶在另一个星球上,他们开始抢占地盘游戏,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几号地块?为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二、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的面积
1、“面积” 这个词你听过吗?举例说说。
2、学生描述,教师引导,强调“大小”后再次完整描述。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说说什么是它的面积吗?(学生举例)(板书“大小”)
3、归纳总结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4、比较手掌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哪个大?面积有大有小,你能举例说说吗?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刚才我们知道了数学课本的封面有面积,老师想把它搬到黑板上了,你觉得它是什么形状的?出示长方形。
2、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教师闪线条,是这条线吗?那是哪里?(长方形一周边线围成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这条线是它的什么?(周长)对比得出:周长一条线,面积一大片,周长在四周,面积在里面。
〔设计意图:概念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与辨析,在“面积”与“周长”的对比中,帮助学生剥离“周长”与“面积”。〕
3、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还有哪些?它们有面积吗?
(出示四幅图)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为什么不选4号呢?(图形没有封闭,就没有边界,就确定不了它究竟有多大。只有封闭图形才有确定的大小,才有面积。)
总结归纳: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感知“面”,并采用比较的策略去组织“面积”的教学。不仅比出“谁的表面比谁的表面大、谁的表面比谁的表面小”,更要让学生体会到“面是有边界的”,有了边界才使“面有了确定的大小”,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从而形成初步的面积概念。〕
三、结合具体情境,探寻面积和周长的关系
师:猜一猜,想一想,被遮住的两个图形(如下图,只露出部分)哪个面积大?为什么?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演示:遮蔽物移开,露出两个长方形如下图)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师:看来仅仅凭图形一条边的长度能不能判断出它的面积大小呀?(不能)那你觉得图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指名说。
面,其实是由线围成的,线的变化,会引起图形周长的变化,也会引起图形面积的变化。到底是怎样变化的呢?是不是周长越长,面积越大,周长越短,面积越小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1、出示长方形,你准备怎样验证周长越长,面积越大?动脑思考,指名画图操作。得出结论“周长变长,面积变大 ”是正确的。
2、对于这个结论你同意吗?举例说明。得出:周长变长,面积变小。
3、如果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会相等吗?(出示图)想一想:用同样长的两根铁丝分别围成下面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4、想一想,如果图形的周长不变,面积会变化吗?(学生猜测)有请今天的精彩两分钟。
(出示)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演示由长方形到夹角逐渐变小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它的周长不变,但是面积变了,可能会变小,也可能会变大。)
5、总结:想一想前面我们说的“周长越长,面积越大”这句话对吗?
归纳:图形的周长变大,面积可能会变大,也可能会变小;如果图形的周长不变,面积却可能变化。
〔设计意图:“面积”与“周长”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观察一个封闭图形时,看到图形边的长短时,同时也看会到图形面的大小。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是把“面积”与“周长”完全割裂开来的,教师在教学“周长”时,没有从面的大小的角度来辨析“周长”,在教学面积时,又没有及时与周长进行比较,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这两个重要概念容易产生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环节试图通过一系列相关联的数学活动比较“周长与面积”,让学生体会到围成图形的线的变化会引起图形周长的变化,也会引起面积的变化。但周长增加,面积可能增加,也可能会减少;周长不变,面积却可能会变化。从而体会到“周长”与“面积”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从而深化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估计、操作等活动,体会感受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意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并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通过多种手段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1、各种形状的物体。(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等)
2、四人小组活动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学具。
3、多媒体课件。
4、作业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在教室里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物体?
这些物体哪里有面?在汇报时如有可能最好边摸边说。
(如:桌面、黑板面、凳面、书本封面、铅笔盒面、人身上有手掌面、脸面等。)
二、合作探究,感知概念
1、 物体表面的大小
(1)小朋友,你们看一看,黑板和大屏幕的面,哪个更大啊?你们再用手摸一摸,凳子的面和数学课本的面哪个更大啊?
学生通过看、摸汇报结果。
教师揭示: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通常数学上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称作面积。
(2)师:那么我们来指一指课桌的桌面的面积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生一起指(拿出实物进行指)(边指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课桌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桌面的面积)同桌相互说一说。
(3)找一找身边其他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又是怎样的,请你摸一摸、比一比它们面积的大小,再告诉你的同桌。
(4)出示一些不规则面的物体(如橙子、易拉罐、盒子、杯子),找找他们的面积(机动,准备删除)。
2、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这儿有几根铁丝,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吗?(指名请3个学生围)
师:那么这几个图形有面积吗?它的面积在哪呢?谁能上来指一指、摸一摸?谁又能想办法把它的面积搬到黑板上来呢?可以同桌先讨论一下。学生汇报、板演。
教师再出示一些图片,问他们能否找出他们的面积?为什么有些图形就没有面积呢?
师揭示:像这些不封闭的图形无法确定它的大小,可以无限制地延伸;而这样封闭的图形能看出他的大小,才有面积。
揭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面积的大小。
师:你们知道这根铁丝是这个图形的什么吗?
师:看来周长和面积还是有区别的,周长指外面一圈,好像是水果的皮;面积是里面的部分,就好像是里面的果肉。我们以后在做题目的时候得注意了。
补充练习(机动)
师:这个数学工具认识吗?(三角板)那么你能找出它的面积吗?(板所在的面积)
师:谁还能在这块三角板上找出其它隐藏着的面积吗?(空心部分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