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随机事件的概率优秀教学设计

日期:2021-05-14

这是随机事件的概率优秀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随机事件的概率优秀教学设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优秀教学设计第1篇

1教学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2.了解频率的稳定性和概率的意义,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情分析

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3重点难点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请看下列事例,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可能也可能不发生的?哪些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1、导体通电是发热;

2、李强射击一次中靶;

3、抛一块石头,下落;

4、常温下,铁融化;

5、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6、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冰融化;

活动2【讲授】讲授

二、阅读教材p108解读定义: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

事件的频率(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

活动3【活动】活动

对于随机事件,知道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较重要,用概率来度量随机事件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关键性的依据,要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实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抛硬币实验

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填在下表中:

 

 

姓名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总次数 正面朝上的比例
       

 

 

思考

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是不一致的,这更说明随机事件的随机性.

历史上有人做了大量抛硬币实验,部分结果如下

抛掷次数(  n  )

正面向上次数(频数 m)

频率( n/m )

2048

1061

0.5181

4040

2048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

 

活动4【讲授】频数、频率与概率的定义

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 数(frequency);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A/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因此0≤p(a)≤1;

活动5【讲授】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2、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实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3、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比如,一个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与做多少次实验无关.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课本p113,优化设计p46

活动7【讲授】小结

1、随机事件的概念;

2、随机事件的概率;

3、概率的取值范围;

活动8【作业】作业

习题3.1A组1、2并预习3.1.2概率的意义

活动9【活动】教研组长点评

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明确了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交流中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以生为本,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认真的科学态度。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

请看下列事例,哪些是一定发生的?哪些是可能也可能不发生的?哪些是一定不会发生的?

1、导体通电是发热;
2、李强射击一次中靶;
3、抛一块石头,下落;
4、常温下,铁融化;
5、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6、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摄氏度的冰融化;

活动2【讲授】讲授

二、阅读教材p108解读定义:必然事件,随机事件,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

事件的频率(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简称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简称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

 

活动3【活动】活动

对于随机事件,知道它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较重要,用概率来度量随机事件肯能性大小能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关键性的依据,要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实验。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抛硬币实验

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填在下表中:

 

姓名 试验次数 正面朝上总次数 正面朝上的比例
       

 

 

思考

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

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  

        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中的某个常数上.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是不一致的,这更说明随机事件的随机性.

历史上有人做了大量抛硬币实验,部分结果如下

抛掷次数(  n  )

正面向上次数(频数 m)

频率( n/m )

2048

1061

0.5181

4040

2048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

 

活动4【讲授】频数、频率与概率的定义

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 数(frequency);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A/n 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因此0≤p(a)≤1;

活动5【讲授】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概率与频率的联系与区别

 1、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

    2、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同样次数的重复实验得到事件的频率会不同.

3、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比如,一个硬币是质地均匀的,则掷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就是0.5,与做多少次实验无关.

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课本p113,优化设计p46

活动7【讲授】小结

1、随机事件的概念;

2、随机事件的概率;

3、概率的取值范围;

活动8【作业】作业

习题3.1A组1、2并预习3.1.2概率的意义

活动9【活动】教研组长点评

本节课在讲授过程中明确了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分析、交流中得出结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以生为本,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认真的科学态度。

随机事件的概率优秀教学设计第2篇

  课程分析:在现实世界中,随机现象是广泛存在的,而随机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我们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本节课正是引导学生从数量这一侧面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随机事件的概率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诸如自动控制、通讯技术、军事、气象、水文、地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运用,使学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学习和体会数学的奇异美和应用美.

  学情分析: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类似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个重点、难点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体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概念。

  设计思路: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采用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探究以及知识的迁移,侧重于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多“动”;引导学生注重体验,积极思维,通过探索理解随机事件概率的本质.

  教学媒体设计: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兴趣,争取使学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定义和随机事件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幻灯片1)请同学们思考下列所述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观察思考、感知对象??学生活动)

  (师生共同活动)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2、(出示幻灯片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应用概念判断,加强理解学生活动)

  3、请同学们再分别举出一些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动手写,然后投影)

  二、观察探索:由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规律性。

  历史上曾有人作过抛掷硬币的大量重复试验,结果如下(出示幻灯片3)

  抛掷次数(n)

  正面向上次数(m)

  频率(m/n)

  2048

  1061

  0.5181

  4040

  2048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我们可以看到,当抛掷硬币的次数很多时,出现正面的频率值m/n是稳定的,接近于常数0.5,在它附近摆动.(出示幻灯片4)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进行同一试验时,事件A发生的频率m/n总接近于某个常数,在它的附近摆动,这时就把这个常数叫做事件A的概率,记作P(A).教师强调:对于概率的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2)只有当频率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时,这个常数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5)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

  因此0≤P(A)≤1;

  2、例题分析:(出示幻灯片5)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抽取台数

  50

  100

  200

  300

  500

  1000

  优等品数

  40

  92

  192

  285

  478

  954

  优等品频率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教师通过投影再给出答案,比较后加以肯定)

  四:总结提炼:

  1、随机事件的概念,2、随机事件的概率,3、概率的性质:0≤P(A)≤1(由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6)

  教学反思

  课上完了,心里一阵轻松:任务完成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初中数学学习中接触过一点概率的内容,对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义,比照随机事件自己总结,事实证明,在课堂上,任务都交给学生处理,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好。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抛掷硬币的实验,获得正面向上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认识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规律的数学模型,发展随机观念。具体的方法应用图表以及多媒体等工具,逐步认识到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并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这里既有随机性,更有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与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就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抛掷硬币入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进行试验,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对随机事件的随机性以及随机性中表现出的规律性的直接感知,从而形成对概念的正确理解。在课堂上学生们做实验十分积极,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预先设想。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为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回答问题积极踊跃,在做实验中,有做的,有记录的,分工合作,有条不紊,热闹而不混乱,回答实验结果时,大胆仔细,数据到位,在总结规律时,也能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思虑很敏捷,说明学生真的在认真思考问题。总之,效果明显。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们做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组差距还比较大;因为时间问题,实验做的并不很仔细,对实验的分析没有想设计中那么完美等等.

  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这节课时,将给学生更多时间,让学生们更充分的融会到自由学习,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炼结果的学习氛围中。

  在课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教学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师很少板书,可能使学生对个别问题的印象不很深刻,在学生做出实验得到数据后,对数据的分析过快,对学生的分析点评不很到位,总结不多,这几点没有达到事先的教学设计。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以后教学中改进。

  总之上完课后有一点让我不再担心: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交给学生,也就把知识交给了学生。

随机事件的概率优秀教学设计第3篇

25.1 随机事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提出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并用枚举、实验、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形成对随机事件的特点及定义的理性认识,是一节“概率”的起始课。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随机现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本节课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概率”整个知识体系的“坚实”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①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②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简单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数学思考

 

① 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②从事件的实际情形出发,会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解决问题

 

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的合作。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

 

随机事件的特点,判断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

 

知识重点

 

随机事件概念的形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袋和小球(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欣赏

 

(结合动画欣赏)播放一段天气预报,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被引申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具有偶然性,人们不能事先判定这些事情是否会发生?但是随着人们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许多偶然事件的发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课题:随机事件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创设情境

 

 

 

 

观察实例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从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常识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感性上接受“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探索分析

 

解决问题

 

问题一

 

5名同学参加讲演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下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考虑以下问题:

 

①抽到的序号有几种可能的结果?

 

②抽到的序号小于6吗?

 

③抽到的序号会是0吗?

 

④抽到的序号会是1吗?

 

问题二

 

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到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在骰子向上的一面上,

 

①可能出现哪些点数?

 

②出现的点数大于0吗?

 

③出现的点数会是7吗?

 

④出现的点数会是4吗?

 

注意强调二个问题中的第④个问题的结果是否确定?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random event).

 

从扔硬币、掷骰子和玩扑克等简单的机会游戏,到复杂的社会现象;从婴儿的诞生,到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从流星坠落,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我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这两次试验较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即可回答,但我们要的并不只是学生的答案,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经历了猜测、检验等过程。因此,在这个环节,一定要留给学生猜测、检验的时间,让学生经历这一数学活动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探究与讨论,形成对随机事件定义的理性认识。

 

巩固练习

 

1. 做一做

 

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张怡宁、王楠经过奋力拼搏,一路过关斩将,会师最后决赛,那么,在比赛开始前,你能确定该项比赛的

 

    (1)冠军属于中国吗?    必然事件

 

    (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不可能事件

 

(3)冠军属于王楠吗?    随机事件

 

2.相信你会很快完成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哪些是随机事件。

 

(1)通常加热到100℃时,水沸腾;

 

(2)篮球队员在罚线上投篮一次,未投中;

 

(3)掷一枚骰子,向上的一面是6点;

 

(4)度量三角形的内角和,结果是360°;

 

(5)经过城市中某一有交通信号灯的路口,遇到红灯;

 

(6)某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在学生了解和接受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后,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与经验,完成题组练习。(多媒体显示)

 

本题考察学生对必然发生事件、不可能发生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理解与判断。

 

合作交流

 

自由讨论

 

同桌为一组,每位同学各举一例事件,让对方判断它是什么事件?(同桌的两位同学讨论,全班交流,深化概念。)

 

在举例中使学生体会概念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件是可转化的,体现了辩证的观点。体现了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原则,也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合作学习,强化概念,巩固新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充分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信心的提高。

 

拓展演练

 

(摸球游戏)现在有一个口袋,4个黄球, 2个

 

白球,每个球除颜色外全部相同。

 

请你们按要求放球:

 

①任意摸出一球是黄球是不可能事件

 

②任意摸出两球,一个是黄球,一个是白球是必然事件

 

③任意摸出两球,都是黄球随机事件

 

④任意摸出三个球,两个是黄球, 一个是白球是随机事件

 

通过学生动手设计摸球游戏,通过演练达到深化理解和认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

 

故事明理

 

(生死签)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场赦免。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上都写成“死”,两死抽一,必死无疑。然而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国王怕犯众怒,只好当众释放了大臣。

 

国王“机关算尽”,想让大臣死,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机智的大臣死里逃生。

 

提出问题:(1)在法规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2)在国王的阴谋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3)在大臣的计策中,大臣被处死是什么事件?

 

小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要注意一定的条件。条件改变了,三类事件可以互相转化。

 

讲故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该故事中“大臣被处死”的可能性由于条件的改变在相互转化,一方面强调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要有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事物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要用辩证的思想看问题。

 

小结与作业

 

 

小结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并为程度不同的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小结活动不流于形式而具有实效性,为学生创设条件,以梳理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布置作业

 

①教科书习题25.1第1题

 

②举出一些随机事件的例子。      

 

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新的数学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我遵循了教科书的结构模式:创设情景→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先由贴近学生生活的两个试验、猜测让学生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再去判定,最后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去举例,进一步去体会概念。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而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应用意识。课上,关注了学生感兴趣的抽签、掷骰子、摸球等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注重了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