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

日期:2021-05-30

这是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第1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2)体验对方程解的估算,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

  (3)渗透对应思想.

  重点:方程解的意义,会检验一个 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

  难点:方程解的意义,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

  2.例、习题的意图

  本节课重点是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 通过实际问题中对所列方程解的估算,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以及由于估算遇到了困难,产生寻求方程解法的需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1是通过实际问题列出方程,根据(1)题未知数 的取值范围以及方程解的概念逐一代入方程来寻求方程的解,使学生亲身体验什么是方程的解,也为例2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做好铺垫. 对第(2)、(3)题再采用(1)题方法寻求方程的解已不容易,这又为后边学习解方程奠定了积极的心理储备.

  例2是根据方程的解的意义,使学生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这一点应切实使学生掌握.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难点是方程解的意义和检验一个数是不 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 例1起着承上 启下的作用,在估算方程解的过程中,理解方程解的意义,学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抓住关键字“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个一元方程的解,要分别计算方程的左右两边,若其值相等,则这个未知数是方程的解,若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

  二、新课引入

  复习:

  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练习:当 , , 时,求式子 的值.

  答案: , , .

  通过练习2强调求式子的值的一般步骤,其中易错易混的地方,如代入的值是负数,应加上括号,数与数相乘时应恢复乘号,运算关系不能混淆等.

  三、例题讲解

  例1 教材P69 中 例1

  分析:三个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分别是:

  (1)计算机已使用的时 间+继续使用的时间=规定的检修时间.

  (2)2(长+宽)=周长.

  (3)女生人数—男生人数= .

  问题: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所列的方程我们可以得出未知数的值,你能估算方程 中的 的值吗?

  分析:方程中等号左边有未知数 ,估算的 值代入方程应使等号左边 的值等于等号右边的值2450,这样的 值才适合方程. 由于 表示月份,是正整数,不妨让 , ,……分别代入 方程算一算.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到,每一个 的允许值都使代数式 有一个确定的数值, 为方便起见,可以列一个表格:

  1 2 3 4 5 6 7 … 1850 2000 2150 2300 2450 2600 2750 … 从表中发现:当 时, 的值是 ,也就是,当 时 ,方程中等号的左边: . 等号的右边:2450. 由此得到方程的左边=右边,就说 叫做方程 的解,也就是方程 中,未知数 的值为5. 所以,方程的解就是 .

  教材P71中的小云朵,可以多选几个情 况来说明,以加强对方程解得意义的 理解.

  从表中你还能发现哪个方程的解?(引导学生得出)如方程 的解是 ;方程 的解是 等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解的概念.

  方程解的意义: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教材P71的思考:你能估算方程 和方程 的解吗?通过估算这两个方程的解,你有什么想法?

  由于这两个方程估算其解有一定的困难,数不整齐,或方程比较复杂,出现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得出:学习解方程的方法十分必要.

  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呢?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第2篇

1教材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2014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内容,是继《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两章之后对“数与代数”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又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它的出现为文字题的解决提供了另一条途径。同时,学生将在探寻方程解的过程中对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的意义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学教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找相等关系是列方程的重要一步、感受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

(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

(2)认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领会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用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符号化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3)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完善,感受方程作为解决现实问题有效模型的意义,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和思想,为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作准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教材中数学历史故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重点难点

学教重点: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学教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学情分析

一是在知识储备上,在小学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知识点,知道对实际问题可以通过算术法、列表法、画图法、逆推法、列方程等多种途径解决,开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我校学生来源复杂,掌握知识的程度各不相同,一道实际问题,60%的学生会习惯性的选择算术方法解决,而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准确列方程求解的只占学生总数的20%。

二是在能力储备上,学生初步具有探究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但对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决策问题、商品销售问题中等量关系的寻找还存在着困难,尤其是在行程问题的处理上,多数学生弄不清楚题中的数量关系,这也成为本章学习的一个突破点。

三是在心理特点上,初一年级大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积极、热情,喜欢探究活动,有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识,学习的方式由偏重机械记忆向偏重理解记忆过渡,但他们热衷于口头表达,大部分同学在笔头表达上存在书写困难。

5学教方法

自学、议论、引导

6学教设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

7教学过程 7.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主备学

问题1. 小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 , .

问题2. 你会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解决下列各题吗?试试吧!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 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 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算  术  法 方  程  法
(1) (1)
(2) (2)
(3) (3)
(4) (4)

      










问题3. 结合问题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设计意图:自主备学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备学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明确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盲点,实现高效学习。)

活动2【讲授】课堂博议

小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看看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班级争鸣:请2~3个小组把本小组对这四道题目的思考在班级展示一下。

其他小组依次补充方法。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是一个灵动的过程,在小组讨论中,同学解决了我备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合作讨论中,我解决了其他同学备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实现组内观点的统一;学生对共同的问题提出的质疑和观点则通过班级争鸣一一化解。这里是学生情感培养、思维碰撞、新知生成的汇集地。)

活动3【讲授】归纳自省

在小学阶段,我们只是初步接触了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系统的研究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出课题:§3.1.1 从“算式”到“方程”)

结合问题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教师巡视,挑出预学案中各种对方程的定义,投影展示)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句话的关键词有哪些?(含未知数,等式)

注意:1.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反过来方程一定是等式。

2. 方程中未知数可以是多个。

请观察预学案中列出的这些方程(标出一元一次方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小组讨论,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几个方程的特点,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里实现着“新知”的自生成、思维模块的自生长。)

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我们研究关于方程的第三个问题,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我们看预学案中的第一题,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6)也就是说x=6使方程4x=24的两边都相等,这时,我们把x=6叫这个方程的解。

我们再看这个方程(1700+150x=2450),请你把x=5代入这个方程,我们发现,等号左边= ,等于右边,这时,x=5使得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我们说x=5是这个方程的解。

什么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例3 思考: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活动4【练习】多维训练

​​

活动5【活动】颗粒归仓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82 练习1、2、3

选做题:课本P85 练习10

(设计意图:为了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了分层作业.教材上的基础题目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选做作业则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3.1 从算式到方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 从算式到方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主备学

问题1. 小学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 , .

问题2. 你会用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解决下列各题吗?试试吧!

(1)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了1700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h?

(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4)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 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 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

算  术  法 方  程  法
(1) (1)
(2) (2)
(3) (3)
(4) (4)

      

问题3. 结合问题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设计意图:自主备学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备学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新知,明确学习目标,找出学习盲点,实现高效学习。)

活动2【讲授】课堂博议

小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看看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班级争鸣:请2~3个小组把本小组对这四道题目的思考在班级展示一下。

其他小组依次补充方法。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是一个灵动的过程,在小组讨论中,同学解决了我备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合作讨论中,我解决了其他同学备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实现组内观点的统一;学生对共同的问题提出的质疑和观点则通过班级争鸣一一化解。这里是学生情感培养、思维碰撞、新知生成的汇集地。)

活动3【讲授】归纳自省

在小学阶段,我们只是初步接触了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系统的研究用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出课题:§3.1.1 从“算式”到“方程”)

结合问题2,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方程?

(教师巡视,挑出预学案中各种对方程的定义,投影展示)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句话的关键词有哪些?(含未知数,等式)

注意:1.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反过来方程一定是等式。

2. 方程中未知数可以是多个。

请观察预学案中列出的这些方程(标出一元一次方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小组讨论,引出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你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几个方程的特点,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设计意图:学生在这里实现着“新知”的自生成、思维模块的自生长。)

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我们研究关于方程的第三个问题,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

我们看预学案中的第一题,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6)也就是说x=6使方程4x=24的两边都相等,这时,我们把x=6叫这个方程的解。

我们再看这个方程(1700+150x=2450),请你把x=5代入这个方程,我们发现,等号左边= ,等于右边,这时,x=5使得这个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我们说x=5是这个方程的解。

什么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这个方程的解。

例3 思考: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活动4【练习】多维训练

​​

活动5【活动】颗粒归仓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82 练习1、2、3

选做题:课本P85 练习10

(设计意图:为了适应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设计了分层作业.教材上的基础题目可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选做作业则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目标第3篇

3.1 从算式到方程 初中数学 人教201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算式到方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 (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 )(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文峰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

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

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1、请你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

每一道题你都可以选择用算术方法还是列方程解决,只要想到方法的就到黑板上来写,不需要举手,如果列算术请写在左边,如果列方程请写在右边。

注意:我们这一节课只研究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怎样从方程中求出未知数,我们以后会深入讨论。所以,今天的问题都只要求同学们列出算式或方程,不需要求出结果。现在开始。

2、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

3、现在请各位同学解释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在座位上回答,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说出等式两边的含义和列方程所依据的相等关系。针对解题格式上的问题加以提醒。)

统计每道题用算术方法和用代数方法的人数。

4、通过解决刚才的这几个问题,对于做一道题时,是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你有什么感想?(生答)

其实呀,方程确实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数学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下面我们不妨来试试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几道例题,1、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2、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四、巩固练习,提高发展

1、现在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请拿出学案纸,完成第一大题。要求是:(屏幕出示)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同样不需要求出结果。

2、学生独立完成。

3、哪位同学来讲讲你做的第一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就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继续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合作学习,开拓创新

1、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今天,老师在来滨江初中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汽车匀速行驶,7:00从实验初中出发,7:30途经常青初中到达滨江初中是7:50,吴庄在常青初中、滨江初中两地之间,距常青初中6千米,与滨江初中的距离是总路程的,问实验初中到吴庄的路程有多远?

现在,就请大家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方法,结合线段图解决它。

请拿出学案纸,看第二大题,只需要列式,并说出理由,不需要求出结果。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现在开始。

2、学生完成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

(设计意图:改变书上的引例,把它换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探索、合

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交流收获,归纳总结

各组同学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今天都是“学有所获”,我们共同来对今天的学习活动作一个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课后作业,拓展视野

1.必做题:阅读课本第72页“阅读与思考”;完成课本第75页第1题,第76页第5、6题。

2.选做题:课本第74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本校执教的时候效果较好,而到滨江初中上这一节课,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没有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通过这一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埋头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还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要学会备学生,应从学生能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用有趣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对过去相应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施教的深浅及分寸,做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从算式到方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3.1 从算式到方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从算式到方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 (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

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 )(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文峰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

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

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1、请你用算术方法或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

每一道题你都可以选择用算术方法还是列方程解决,只要想到方法的就到黑板上来写,不需要举手,如果列算术请写在左边,如果列方程请写在右边。

注意:我们这一节课只研究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怎样从方程中求出未知数,我们以后会深入讨论。所以,今天的问题都只要求同学们列出算式或方程,不需要求出结果。现在开始。

2、学生自由到黑板上写

3、现在请各位同学解释一下自己的方法。(学生在座位上回答,教师适当提醒学生说出等式两边的含义和列方程所依据的相等关系。针对解题格式上的问题加以提醒。)

统计每道题用算术方法和用代数方法的人数。

4、通过解决刚才的这几个问题,对于做一道题时,是选择列算式还是列方程,你有什么感想?(生答)

其实呀,方程确实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数学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可以用方程解决。下面我们不妨来试试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几道例题,1、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2、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四、巩固练习,提高发展

1、现在我们就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请拿出学案纸,完成第一大题。要求是:(屏幕出示)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同样不需要求出结果。

2、学生独立完成。

3、哪位同学来讲讲你做的第一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和过程。

4、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利用方程解决问题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先设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这样,就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继续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五、合作学习,开拓创新

1、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今天,老师在来滨江初中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汽车匀速行驶,7:00从实验初中出发,7:30途经常青初中到达滨江初中是7:50,吴庄在常青初中、滨江初中两地之间,距常青初中6千米,与滨江初中的距离是总路程的,问实验初中到吴庄的路程有多远?

现在,就请大家运用你所掌握的知识、方法,结合线段图解决它。

请拿出学案纸,看第二大题,只需要列式,并说出理由,不需要求出结果。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讨论,看看谁想到的方法多。现在开始。

2、学生完成

3、学生展示不同的方法。

(设计意图:改变书上的引例,把它换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鼓励学生探索、合

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交流收获,归纳总结

各组同学都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今天都是“学有所获”,我们共同来对今天的学习活动作一个总结与回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七、课后作业,拓展视野

1.必做题:阅读课本第72页“阅读与思考”;完成课本第75页第1题,第76页第5、6题。

2.选做题:课本第74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本校执教的时候效果较好,而到滨江初中上这一节课,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甚至没有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通过这一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要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埋头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还必须善于与学生交流,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也就是常说的要学会备学生,应从学生能否理解的角度来安排适当的教学程序,用有趣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应主动地去了解学生对过去相应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施教的深浅及分寸,做到进行适当的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