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园地教案

日期:2021-05-09

这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园地教案,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园地教案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园地教案第1篇

  【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

  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

  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

  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

  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

  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

  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

  2.你们喜欢过节吗?

  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

  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

  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

  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5.教师进行小结。

  三、进行实践性活动。

  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

  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

  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

  5.教师评价指导。

  四、课堂小结。

  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

  第二课时

  (展示成果完成习作)

  一、交流评价活动。

  1.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2.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

  3.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

  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6.学生独立习作。

  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

  1.出示习作范文。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

  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

  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

  3.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

  (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

  (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下列标牌:

  税务局档案馆咖啡馆

  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

  2.认读生字“税、档、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

  5.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三、词句段运用。

  (一)对照流程图读下面这段话,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1.出示流程图: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2.结合本单元课文说一说这是什么制作过程。(蔡伦造纸的过程)

  3.对照这样的流程介绍蔡伦造纸的过程。

  4.小结:流程图其实就是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表示动作的词。

  5.小组讨论一次手工活动的流程图。

  (1)分小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种手工活动的流程图。有同种爱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组成小组。

  (2)各小组交流自己组的活动流程图。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流程图,全班评议是否完善。

  (4)各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小组的流程图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6.评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二)读一读,想想下面两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1.课件出示课本第46页的两段话。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4.全班交流。

  师小结:这两段话都用一个排比句围绕第一句话进行了具体描写。

  5.练一练。

  操场上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四、日积月累。

  1.导入: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让国人引以为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2.课件出示: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读一读,说一说。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2)师补充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历史上把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合称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3.课件出示: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1)读一读,试着介绍。

  (2)师补充介绍:①古人常把琴棋书画称为“雅人四好”或“文人四友”。琴棋书画,本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

  ②梅、兰、竹、菊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因为它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特点,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

  ③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4.师指导背诵。

  5.全班进行背诵比赛,获胜者给予奖励。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园地教案第2篇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其中,《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是精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是略读课文。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有的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有的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有的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还有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

3、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学会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能复述故事。

4、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课时安排

《寓言两则》2课时 《惊弓之鸟》2课时

《画杨桃》3课时 《想别人没想到的》1课时

语文园地三 4课时

9《寓言两则》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寓言两则》、课件《南辕北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亡羊补牢

  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播放课件《寓言两则》中亡羊补牢的故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七、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南辕北辙》中“初读感知”部分的视频。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看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七、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八、拓展活动

  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九、作业、听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园地教案第3篇

  教 学

  目 标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 学

  过 程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 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教学设计

  习作

  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誊写习作

  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我的发现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读读背背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发言时不能再“打电话”。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

  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