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10篇

日期:2021-05-0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1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10篇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马上要上小学了,为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准备。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认识时钟。
  2、学习认识整点和半点。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的认识时间,并区分整点和半点。

  活动准备
  1、时钟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一、理解什么是时钟?
  1、开始时老师先唱一首时钟歌,听一听时钟有什么用途?滴答滴答当当当,滴答滴答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出示时钟模型,看,我们认识它吗?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认识时钟?

  二、 认识时钟
  1、 认识钟面,看时钟上面有什么?
  有1—12个数字,两颗针,长针和短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这两颗针都是顺时针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
  2、 认识整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指着1点、9点、12点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的针。
  3、 认识半点,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点半。(指着1点半、9点半、12点半的钟面提问是几点?并让幼儿试着拨几点半的针。
  4,幼儿都到钟面上进行练习,试着拨针认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第2篇、大班科学活动美丽的彩虹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片,了解彩虹的特征。
  2.了解彩虹的七种颜色及其排列顺序。
  3.喜欢参与和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教学准备:
  1.彩虹图片。
  2.《美丽的天空》幼儿用书的或电子书第9页。
  3.教师事先准备几套彩虹七色色卡。
  4.轻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谜语。
  2.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特征,向幼儿提问:
  (1)彩虹是什么形状的?(自由回答,如向一座桥)
  (2)彩虹有什么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3.向幼儿简单介绍彩虹的成因。
  4.幼儿游戏:
  (1)教师给幼儿分发七色彩虹卡,让幼儿挂在身上。
  (2)播放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自由跳动。
  (3)当音乐停止时,请幼儿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彩虹的七种颜色。
  (4)请幼儿检查彩虹的颜色是否正确。

  教学反思:
  雨后天晴时,老师带幼儿到户外欣赏彩虹,观察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幼儿对“彩虹"”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活动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通过活动,幼儿在能按顺序排列彩虹的颜色,享受集体游戏的乐趣。 

第3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叶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5、盆栽含羞草、猪笼草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
  教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教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教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教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教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介绍着自己的叶子,很兴奋。
  孩子们都能从自己和他人的叶子中得出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的结论。
  对于这种扩展知识,孩子是最喜欢的,他们觉得了解了很多秘密,懂得了很多。今后,我要多积累这种小知识,随时给孩子们解答。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围绕“四季畅想曲”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 但我认为我们年级组应该开展一个“秋天的田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快乐地来到了田野,一起去捡落叶、拾稻穗,谈谈田野里的变化等,我想,这样的活动更能让幼儿增长许多的知识并让幼儿学会观察身边的小事。而且通过秋游的活动,小朋友们还可以收集许多美丽的落叶,让小朋友发现叶子是黄的,也有的是红的,绿的。我们还可以把小朋友收集的落叶拿出来一一展示,开了个小小落叶展示会,孩子们通过观察知道了原来叶子也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对落叶会有更深一步的印象。

第4篇、大班科学活动蚕的一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第5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影子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幻灯机等光源。(做手影游戏用)
  2.材料纸“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在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他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就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材料纸,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然后在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呢?”(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活动延伸
  1.玩踩影子游戏“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2.早晨在一个物体的影子上做记号,观察整个上午它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7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旋转的彩色陀螺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观察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  探索学习彩色陀螺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彩色陀螺。
  2、  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
  3、  在科学区提供陀螺供幼儿探索、游戏。

  活动过程:
  1、  欣赏彩色陀螺。
  ——师幼共同观察陀螺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陀螺的图案和色彩。
  ——幼儿分组玩陀螺,感受陀螺旋转时色彩的变化。
  2、  讨论制作方法。
  ——讨论:有趣的陀螺怎么做呢?
  ——师幼共同总结制作步骤。
  3、  设计制作。
  ——启发幼儿运用七种颜色大胆地进行装饰,画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要求幼儿涂色均匀、鲜艳。
  4、  陀螺旋转比赛。
  ——幼儿转动陀螺,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静止时能看到七彩色,一转动就看不见了呢?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陀螺旋转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方形陀螺会不会转,鼓励幼儿有机会到科学区中继续探索。

  活动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颜色不算漂亮,外表没有电动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凭什么能流传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爱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着什么秘密,让孩子们越玩越留恋?我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不停地变换角度实践与思考,挖掘着陀螺玩具丰富的内涵。我们也一同分享着我们共同拥有的快乐与幸福。当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们不以为然,我请他们说说第一眼看见陀螺的感觉。“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词。“对,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紧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转,放手,陀螺自己一个人在桌子上旋转起来,转呀转呀,速度减慢,最后停了下来。“陀螺有什么用?”“能转起来。”“陀螺旋转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细看。这回,看谁的眼睛跟孙悟空一样?”孩子们的情绪逐渐高涨,此刻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我请了几个小朋友来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变万化。有的转速较快,有的转速较慢,快速飞转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满意足才罢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随着陀螺的变化而变化着,平静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犹未尽的曲终人和……“老师,陀螺转起来没有颜色了?”“老师,陀螺有的转的快有的转的慢?”“老师,XX转的时间很长,XX转的时间很短。”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想想这究竟为什么呢?自己讨论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们小鸟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来。
  此刻,孩子们都成了研究专家,有的拿着陀螺转呀转,有的边商量边玩……望着这一切,我感触颇深:别小瞧一件普通的东西,往往深藏着许许多多的可贵之处。

第8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筷子、轮子、塑料玩具、伞、圆纸片、牙签、木片、盖子。
  2、学具:陀螺、电风扇、法条玩具、录音机、磁带、钟表。
  3、视屏展示仪、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转动的经验。
  1、幼儿猜谜:“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猜猜什么?(风车) 出示风车,请幼儿讲讲是怎么猜出来的?
  2、师幼小结:有了风,风车就转动。

  二、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方式。
  1、是:你能让自己的身体转动起来吗?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哪些部位能转动。
  2、幼儿探索绳梯部位的转动。
  3、幼儿交流:
  (1) 幼儿交流;你让身体的哪一部位转动起来了,请你试一试。
  (2) 师: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不能转动,行不行?
  4、师幼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三、探索使物体转动的方法。
  1、师:你能够想办法让桌上的东西转动起来吗?玩的时候动脑筋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的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在视屏仪上演示.
  3、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篮子里的东西转动起来,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四、拓展生活经验
  1、请小朋友到周围找一找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幼儿交流:哪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2、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能转动?转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第9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树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第10篇、大班科学有趣的陀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1)自制抽动陀螺。(2)购买玩具陀螺。(3)捻动的陀螺(4)实物投影仪   
  2、学具:(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一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 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20篇)》:大班美术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大班蒙氏数学教案100篇》:第1篇、大班蒙氏数学数与量的对应教案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学具,让幼儿经历100以内数与量对应的过程。2.操作中,继续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专注、细

《幼儿大班美术欣赏教案3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嘴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