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故事推荐

经典成语故事100篇欣赏

日期:2022-10-27

这是经典成语故事100篇欣赏,是优秀的故事推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经典成语故事100篇欣赏

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篇

  传说古代有一个爱猫的人,特地选定一个吉日从邻居家买来一只猫,准备用它来捕鼠。结果,老鼠一个没有抓到,猫先撕破鸟笼子,把主人最喜爱的鹦鹉给吃了。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篇

  南朝梁代时期,子良与无神论者范缜在一起谈人生富贵之事,问富贵与因果的关系。范缜回答说:“人生就同一树花,虽然同处于一根树枝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花瓣有随风飘到富贵人家的座垫上,也有飘到人家厕所里的,因果在起作用。”

  【释义】同“坠茵落溷”。亦作“坠溷飘茵”。比喻人之境遇高下悬殊。茵,垫褥;溷,厕所。

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篇

  宋朝崇阳县令张乖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一次见县衙管理铁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偷了一文钱,张乖崖认为数量虽小但性质严重,必须严惩。该官吏不服,张乖崖判他死刑并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解释】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篇

  “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原委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痊愈了。

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篇

  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武王砍了他的右脚,只有楚文王识货,这块玉叫“和氏璧”。“汉东之国”姓姬的隋侯救蛇,蛇吐出一颗大珍珠报答他,这颗珍珠就是“隋珠”。

  【解释】和壁:和氏璧,隋珠:古传说中的夜明珠。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篇

  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释义】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请人代做文章。

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篇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隗嚣少年时生病脚跛,他的野心不小,在天水起兵反王莽,后来屯据陕甘一带,他想称帝,被东汉光武帝刘秀率军歼灭。在他称帝前,天水一带流传童谣:“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

  【释义】比喻不可能之事。亦作“蹇人升天”。

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篇

  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解释】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

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篇

  秦朝末年,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造成民不聊生。为了修筑北方的长城,募集许多劳工。陈涉、吴广等因为大雨延误行程,按律当斩,他们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于是揭竿而起,其他豪杰也蜂拥而起,起义军迅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解释】泛指封建社会中位尊、禄厚、权重、势大的贵族。

1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0篇

  春秋时期,楚国的军队在嶲地背后驻扎,晋侯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晋侯更加担心了。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侯决定依据地势而进攻。

  【解释】形容形势险要。

1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1篇

  汉武帝刘彻十分宠爱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来生病去世。汉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为李夫人招魂,在帷帐观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诗一首说:“我在焦急盼望,你却姗姗来迟”。

  【释义】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1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2篇

  战国时期,燕国击筑高手高渐离与荆轲是好朋友。他亲自到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刺秦失败,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渐离。高渐离逃到偏远的地方当佣人,主人家请客,席间有人击筑,高渐离不觉技痒就拿起自己的筑击了起来。

  【解释】技:技艺。指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一遇机会,便情不自禁地想表现一下。

1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3篇

  东汉后期,曹操委任荀攸为军师,曹操东征吕布久征不下,荀攸出谋划策,活捉了吕布。后来他又用他的计谋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荀攸机智聪明,善于谋划,表面上不张扬,严守机密,从不让外人知道。曹操评价他是外愚内智。

  【释义】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1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4篇

  东晋时期,大臣王敦久怀叛逆之心,一天他梦见一木刺破青天,以为时机成熟,就问吴猛现在称帝是否可行,吴猛回答道:“木上一横是未字,表示木上破天,你还不能轻举妄动,因为晋的天下还未衰亡。”后来王敦谋逆果然未成,死在军中。

  【解释】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1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5篇

  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公不要借道,虞公不听,虢国的都城下阳被攻占。三年后晋侯又向虞国借道,宫之奇劝虞王道:“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虞王不听被消灭。

  【释义】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1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6篇

  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争夺朝廷的统治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外戚何进掌握朝政,他想秘密调董卓进京消灭宦官的势力。何进的主簿陈琳认为行不通,就像掩目捕雀一样,万一失去控制就会失去主动权。何进不听陈琳的劝告,结果被宦官所杀。

  【解释】遮着眼睛捉麻雀。比喻自己骗自己。

1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7篇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的意思是: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1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8篇

  唐玄宗时期,酷吏吉温与罗希奭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

  【解释】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1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9篇

  春秋时期,楚国的熊渠子箭术相当精湛。一次从外地赶夜回家,借着月光看见前面好像有一只老虎在蹲着,于是拔出箭来,弯弓一射,正中目标。上前一看,原来虚惊一场,只见箭已经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

  【解释】指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2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0篇

  传说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条大缝,女娲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炼了36501块五彩石把天的裂缝补了起来,砍大鳌腿支撑天,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释义】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2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1篇

  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等,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解释】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2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2篇

  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张载从小研究兵法,经范仲淹指点改研究《中庸》和《周易》。公元1069年,他辞职回老家横渠镇潜心苦读,经常思考问题而废寝忘食。著作有《正蒙》。他在书房写上《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释义】汝:你。玉汝:像爱惜玉一样爱护、帮助你。爱你如玉,帮助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2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3篇

  汉献帝建安元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的攻击就只身投靠曹操。曹操表面上重用刘备,让刘备招兵买马到徐州去攻打袁绍。谋士郭嘉听说放走了刘备,肯定会后患无穷。曹操立即意识到这一点,就带兵攻打徐州,刘备赶紧投靠了袁绍。

  【释义】以后的祸害没有个完。

2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4篇

  战国时期大思想家主张推行“仁政”、“王道”,他的弟子公孙丑问他到齐国去能否像管仲、晏婴一样有所作为。孟子很不高兴,说:“管仲辅佐齐桓公,晏婴辅佐齐景公,是因为齐国地广人多,推行王道统一天下就像翻转手掌那样容易。”

  【解释】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2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5篇

  燕昭王即位后,为报齐国侵犯燕国之仇,“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他专程向贤者郭隗请教,郭隗给他讲千金市马的故事后说:“今王诚欲致仕,先从隗始。”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拜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等名士纷纷来投奔。

  【解释】募:招寡。比喻广泛招纳贤士。

2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6篇

  刘邦建立西汉后,封曾经在鸿门宴上立功的樊哙为“舞阳侯”,由于担心大将军韩信握兵自重,削其兵权改为楚王,接着又降为淮阴侯。一次韩信从樊哙门前走过,樊哙跪迎韩信。事后韩信后悔自己竟与樊哙这样的人为伍而感到羞愧。

  【解释】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2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7篇

  战国时期,孟子要求自己的学生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要学生不要气馁,不要被对方显赫威势所吓倒。面对这些王公大臣高堂大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马上想到自己一旦得志,绝不像他们这样做,自己就不会心怯。

  【释义】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2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8篇

  战国时期,子列子去齐国,到中途就折返,遇到伯昏瞀人。伯昏瞀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快就返回了?子列子说他受惊了。伯昏瞀人问为什么受惊,子列子说他到一个地方十家酒店有五家争相宴请他,只好返回了。

  【解释】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指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2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29篇

  南北朝时期,魏国大殿前的大钟无缘无故地自动大响,很多人觉得奇怪,就跑去问张华是怎么回事。张华告诉他们这是蜀郡发生地震或山崩引发钟的共振。为了验证这话,有人亲自去蜀郡查看,果然如此。

  【释义】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3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0篇

  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抱着“善贾而沽”的念头去周游列国。

  【释义】贾:通“价”。善贾:好价钱;沽:出卖。等好价钱卖出。比喻怀才不遇,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也比喻有了肥缺,才肯任职。

3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1篇

  “牛鼎烹鸡”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对有才的人使用不当,大材小用。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小汁则熬而不可熟。

  东汉末年,在陈留地方有位叫边让的人,很有名气。大将军何进便将他招来,命他作令史官。朝廷的议郎蔡邕听说边让在何进那里,心想:“边让这个人才学不凡,应该作更高一些的官。”便亲自到何进家里去,劝说他把边让推荐出去,让他担任再大些的官。

  蔡邕说:“我看边让这个人,真是才能超群呀,他聪明贤智,心通性达,非礼不动,非法不言,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呵。俗语说,‘用煮牛的大锅来煮一只小鸡,水放多了,味道没了,就不好吃了;水放少了,则煮不熟,更不能吃了。’这说的是大器小用,所以是不相宜的。我现在忧虑的是,这个煮牛的大锅没有用来煮牛,希望将军仔细考虑一下,给边让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

3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2篇

  这句成语是由“期期”和“艾艾”结合而来的。“期期”见于《史记·张丞相列传》:“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不奉诏。”“艾艾”见于《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

  据《史记》记载: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为泗水卒史,农民战争中归刘邦,并从刘邦入关破秦,任中尉,后升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周昌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口吃,说起话来很费劲。当时,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另立如意为太子。周昌对此坚决反对,并向刘邦提出劝谏,说:“我不善言辞,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如陛下想废太子,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因为周昌口吃,在说上述话时,把本不需重叠的“期”字说成了“期期”。

  据《世说新语》记载:三国时,魏将邓艾口吃,但应对巧妙。他在自称名字时,常常连说:“艾……艾”。有一次,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你老说‘艾……艾’,究竟是几个艾呀?”邓艾回答说:“‘凤呵,凤呵’本来就是一个凤。”

 

  根据以上记载,后人引伸出“期期艾艾”这句成语,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

3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3篇

  楚汉相争时,韩信奉汉王刘邦之命率兵进攻齐国,项羽派大将龙且前去救援。结果被韩信打得大败,龙且战死。

  项羽见韩信很有本事,于是就派武陟去劝说韩信脱离汉王刘邦,自己独自称王。韩信拒绝了武陟的劝诱,对他说:“我以前在项王部下,职位低下,说话没有人听,计谋没有人用,所以我改投汉王刘邦。现在汉王授我大将军印,让我统率数万军队。他脱下衣服给我穿,分出食物给我吃。我说的话,他能听从,我的计谋他能采纳。汉王这样信任我、尊重我,我怎能背离他呢?”武陟见劝说不成,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解释】: 推:让。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3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4篇

  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军王稽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17个月没有攻下,士兵庄向王稽进言:“请嘉奖士兵,鼓舞士气,肯定会一举攻陷的。因为好消息会传播很快的。”王稽不听,结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杀。

  【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3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5篇

  传说古代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等均派人到东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远远望去山上禽兽都是白色的,宫殿都是黄金白银砌成的。远看如云,到面前则见神仙住在水下,到山上就隐去,他们还是没有办法得到。

  【解释】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3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6篇

  宋朝时期,杭州府医生刘秉义由于儿子刘璞得病,让他结婚冲喜。女方孙寡妇得知后让儿子玉郎代姐出嫁探听虚实,结果促成了玉郎与刘惠娘的苟合,刘家报官告到乔太守那里。乔太守见玉郎与刘惠娘两人是两相情愿就成全他们的好事。

        巧断鸳鸯的意思是:断:判定。很巧妙成全别人成为夫妻

 

3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7篇

  大禹统治时期,他在住地附近设置钟、鼓、磬、铎、鞀五种乐器,并规定四方的贤人如何使用:传道的人击鼓,谕义的就敲钟,告事的就振铎,讲忧虑的就敲磬,有冤狱的就摇鞀。于是大禹就凭听这五种声音而处理。

     悬鞀建铎 的意思是:指听取臣民意见。

3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8篇

  萧嵩是唐朝开国老臣萧瑀的曾侄孙,他身材魁伟高大,容貌秀美,还留着一把漂亮的胡子,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明皇宠爱,开元初年被任为中书舍人(宰相助理)。

唐明皇对苏瑰的儿子苏珽也十分器重,想拜他为相。事前,曾向宰臣征询意见。萧嵩他们回答道:“任用贤能,皇上自有好眼力,非臣等所及。”经过再三考虑之后,唐明皇决定任命苏珽为宰相,第二天早朝宣布。时间紧急,于是派侍从去找个人来草拟诏书。侍从把萧嵩请来,明皇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他,然后叫他写一道任命苏珽为宰相的诏书。萧嵩不敢怠慢,就到一个书房里去起草文书了,过了一会儿,他把诏书草稿送给明皇审阅。

古人讲话、作文,最忌直接犯用君王或父辈的名字,免获不敬之罪。明皇见文稿中有“国之瑰宝”一句,对萧嵩说:“苏珽是苏瑰的儿子,颁给苏珽的诏命中不应干犯他父亲的名讳,你得修改一下。”萧嵩这才发现自己的疏忽。唐玄宗于是让人撤出帐幕中的屏风给萧嵩使用。萧嵩万分恐惧,又着急又害怕,汗把衣服都湿透了。他躲在屏风后面,心慌意乱,不知道怎样修改才好。

唐玄宗以为萧嵩思考了一段时间,应当是很周详了,就走到萧嵩的坐席去看,见他只把“国之瑰宝”换成“国之珍宝”,其余的文字根本没有变动。明皇生气地让他离开,萧嵩只好羞愧地走了。

等萧嵩一走,皇上就把草稿揉成一团,狠狠地扔在地上,说道:“此人真是虚有其表,根本没有用!”左右的人忍不住失声笑了出来。

其实,萧嵩也还不是那么窝囊。他虽然缺少学术,可是处理行政公务却很慎密周到。后来出镇边关,又为朝廷立下许多军功。唐明皇终于改变看法,不再说他“虚有其表”。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萧嵩被任为中书令(即宰相),他的儿子萧衡也被明皇看中,招为附马,匹配新昌公主。每逢萧嵩夫妇进宫谒见,明皇总是亲切地称呼嵩夫人为“亲家母”,赐赠珍贵礼品。萧嵩晚年名位虽高,可是后人在使用成语“虚有其表”时,仍不免会牵扯到他,甚至误以为他是个毫不中用的角色。

  

  

  【求解驿站】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形容有名无实。虚,空;表,外表。

【活学活用】表面看上去他挺精明的,可实际上却是~,什么事也办不好。

【妙语点拨】唐明皇懊恼地说萧嵩是虚有其表,暗指萧嵩虽然外表很漂亮,实底并不行,写文章不太高明。实际上这只是一时情急之下的戏谑之言罢了。萧嵩后来的功勋证明,他作为人臣之贵,是很多人比不了的。唐明皇也对他刮目相看。这启示我们,做人要像落花生,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人。唯有真才实学,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与赏识。

【近义】徒有虚名、秀而不实、有名无实

【反义】货真价实、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3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39篇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楚共王摇摇头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它呢?”随从人员听了,钦佩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就这样,他们不再去寻找弓了。

这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则不以为然地说:“可惜啊,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呢?”

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称赞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

  【求解驿站】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表示丢失物件是常事,不必念念不忘。

【活学活用】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妙语点拨】楚王打猎,遗失一猎弓。随从主张回去找,楚王说“楚弓楚得”。楚人失弓,楚人得弓,也不必找回了!孔子所言则“太过”矣。如果把孔子之话推而演之,曰“人遗弓,天地得之,何必人也”,岂不正所谓一得一失、此消彼长?再推而演之,终会涉及“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的物理知识。因此,“楚弓楚得”步步推演的结果将导致虚无主义。所以,做事情做到“楚共王”的境界就已“适中”,有“楚弓楚得”的胸襟就好。

【成语接龙】楚弓楚得→得意忘形→形影相吊→吊心悬胆→胆战心惊→惊涛骇浪

4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0篇

  传说古时候,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

  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长有翅膀,可以飞到上空,在人的头上施行袭击。

  它没有眼睛,但耳朵听觉特别灵敏,口中有一横物,形状像弩,只要听到人声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离,然后用口中所含的沙当作矢,向人射击。被蜮射中的人,会染上一种毒质而生疮;就算人的身体能够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会生病。

  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释义:

  比喻暗中诽谤与中伤,暗中攻击或陷害人。又作“射影含沙”。应用这成语时应注意:只能够用来比喻攻人无备,暗箭伤人和盲目攻击等情形。假如争斗的双方是明枪明刀的对抗,就不适宜引用这个成语了。

4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1篇

  唐穆宗时,有一个叫崔群的人,到湖南东寺游览。他见鸟雀在佛像的头上拉屎,便想趁此考一考佛寺住持的佛学修养和言谈机锋。他问住持:“这些鸟雀有没有佛性?”

  住持知其用意,答道:“有。”,

  他接着就问:“它们既有佛性,为何对佛这样不敬?拉屎竟拉到佛的头上,真是罪过。”

  住持微微一笑,反问道:“施主您说它们没有佛性,那为何不到老鹰头上拉屎,而偏偏找到佛的头上?”

  崔群一时语噎。

  “老鹰嗜血,鸟雀见了害怕,远远避开惟恐不及,哪敢到它头上拉屎?佛性慈善,容忍众生,对外物从不计较,因此他容得下鸟雀的嬉耍;而鸟雀因这一点就找到他头上拉屎,岂不是深明佛理,很有佛性?”住持对答机智,使崔群非常折服。

  【解释】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4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2篇

  有一年,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比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一年前他遇到的一件事。

  一年前,魏文侯外出巡游。一天,他在路上见到一个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那人还在背上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

  魏文侯问道:“你为什么反着穿皮衣背柴禾?”

  那人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皮衣,我怕把毛露在外面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毛被磨掉了。”

  魏文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人说:“你知道吗?其实皮子更重要,如果皮子磨破了,毛就没有依附的地方了,那你想舍皮保毛不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吗?”

  那人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走了。

  如今,官吏们大肆征收老百姓的钱粮布帛而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行为不是一样的吗?

  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皮衣的人的故事,并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一点小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实质。”

  众大臣深受启发。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道理,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4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3篇

  这个典故见于《左传.桓公十二年》。春秋时期,楚国攻打绞国(在今湖北郧县),军队攻到绞国都城的南门,绞国军队死守城池,闭门不出,楚军几次攻城都没能成功。这时莫敖(楚国的官名)屈瑕就向楚武王献计,说:"绞国虽小但却轻狂,轻狂就缺管谋略。我们可以不派士兵保护上山砍柴的樵夫,以此来引诱绞国人出城中计。"楚武王同意了屈瑕的意见。第二天,绞国将领发现楚人在山上打柴,又无军队保护,就出城派兵追击他们,结果捕捉了三十个楚国樵夫。这使绞国官兵很兴奋。又过了一天,绞国官兵争先恐后从城里冲出来,去捕捉在山上砍柴的樵夫。这时事先埋伏在北门的楚兵一齐冲杀出来,结果绞国军队大败,迫使绞国人在城下签订了了屈辱的盟约,然后楚国的军队才离开这里回国去了。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敌人兵临城下,自己无法抗御,被迫和敌人订立的屈辱条约。

4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4篇

  “不得要领”这则成语的“要”,即腰,指衣腰;“领”指衣领。古人上衣下裳,提上衣时拿着衣领,提下裳时拿着贴腰部份。“要领”是比喻人的意旨,这里引申为态度。现在一般来表示说话、写文章抓不住要点或关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大宛列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汉武帝初即位的时候,从北方匈奴投降过来的人都说,匈奴打败了月氏(yuezhi),拿月氏王的头颅骨做成大酒杯,月氏人被赶跑,对匈奴怀着强烈的仇恨。他们想攻打匈奴,但得不到别国的援助。

  当时,武帝正想消灭匈奴。听了这话,想和月氏友好往来。但要到月氏去,必须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担任郎官不久的张骞应募出使,被武帝批准。

  不幸的是,张骞经过匈奴的时候,还是被抓住,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把张骞扣留下来,并且对他说:“月氏在我们的西北,你们汉人怎么能出使到那里去?如果我们要出使到越国去,你们能让我们去吗?”

  就这样,张骞被匈奴扣留了十多年。匈奴给了他妻室,使他有了儿子,但张骞始终保存了汉朝交给他的使节。

  后来,匈奴放松了对张骞的监视。于是,他与随从们一起逃走,朝月氏方向前进。他们走了几十天,来到了大宛国。大宛的国王听说汉朝十分富足,想和汉朝往来,只是未能如愿;见张骞后非常高兴,问他打算到哪里去。张骞回答说:“我奉汉朝之命出使去月氏,被匈奴人封锁了交通,如今从匈奴逃到这里。希望大王能派人给我带路,送我到月氏去。如果能到那里,将来回到汉朝,汉朝将赠送给你们无数财物。”大宛的国王听从张骞的话,为他派出向导和翻译,一直送到了康居国,康居国又派人送他到了月氏。原来,月氏遭到匈奴人的攻击,国王被杀,大部分人西迁到了这里,称为大月氏。现在国人已立被杀国王的太子为国王,统治着早先就存在的大夏国而定居了下来。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没有外来的侵略,他们只想太平无事,快乐逍遥,又觉得和汉朝的距离很远,不再有向匈奴报复的心愿了。张骞从大月氏到大夏,始终不能得到月氏对与汉共击匈奴之事的明确态度。他在那里留住了一年多,就起程回国了。

4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5篇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能说不大。可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一次,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4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6篇

  陶渊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传世之作。

  文章写道:有个渔夫划着小船来到桃花林。小船钻过山洞,洞外竟是一片桃源乐土。这儿男耕女织,日作夜息。处处牛羊欢叫,年年五谷丰登。主人捧出美酒佳肴,热情接待渔夫。原来,他们远离乱世,在这儿已经好几代了。他们安居乐业,无忧无虑,恍如隔世超尘。几天后,渔夫向主人告辞。主人叮嘱道:“这儿见的事,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必对人张扬,称“不足为外人道”。

4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7篇

  东汉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声很大,轻易不接见客人。有个10岁的孩子,名叫孔融,他偏要去见见李膺。

  太守府门庭森严,孔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守门人陪送他去见李膺,可李膺不认识他,问:“你是我的什么亲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很有交情。我和你不是世交吗?”李膺的宾客们见他才思敏捷,很善于讲话,都感到惊奇。只有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窘得陈韪半天说不出话来。

  孔融长大后中,做过北海相等官,是历史名人。

  了了:明白。“不甚了了”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伸过来。形容不十分了解。

4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8篇

【注音】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 【成语故事】唐朝一地方官为表达对皇帝的敬意,派缅伯高给皇上进贡一只天鹅。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天鹅逃跑,只剩下一根鹅毛,只好写诗“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没有怪罪并奖赏他。【典故】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元·李致远《还牢末》 【释义】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送礼 【近义词】礼轻情意重 【成语举例】就是这个冤家,虽然不值得甚钱,是一个北京客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4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49篇

【拼音】huà hǔ chéng gǒu【成语故事】东汉初年伏波将军马援对子侄后辈教育十分严格,希望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欢侄子马严和马敦在别人后面说长道短,他写信《诫兄子严敦书》告诫他们,让他们学杜季良、龙伯高。如果学不成就像画不成老虎反而画得像一头狗一样。 【典故】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后汉书·马援传》 【释义】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模仿不到家 【近义词】画虎不成反类狗 【示例】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5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0篇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5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1篇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26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常用“呕心沥血”比喻极度劳心苦思。

5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2篇

  “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箭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5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3篇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即精即博,吾何加焉?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以研究《左氏春秋》著称于世。他的儿子郑众,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后来,郑众还学习了《周易》,《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使他学识渊博,几乎无所不晓,在上层社会很有名气。

  郑众当官后,在公务之余给一些年轻人讲解《毛诗》、《周礼》等经学著作,并且花很大的精力为《左氏春秋》作注。后来,终于完成了《左氏春秋》的注释工作。这部书流传后,和另一位经学家贾逵所注的《左氏春秋》齐名,都受到学者们的好评。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家是马融。他注过《周易》、《尚书》、《毛诗》、《三礼》、《论语》、《孝经》,使古文经学达到成熟的境地,因此,弟子多达千人。马融除了为经书作注外,又兼注《老子》、《淮南子》。讲课时坐在高堂上,挂上纱帐,前面让学生坐着听课,后面列一班女乐演奏音乐,很有特点。

  马融研究了《左传》后,也准备注一部《左氏春秋》,他仔细阅读了贾逵和郑众的注本后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要是既精深又广博,那我怎能超过他们?”马融觉得,这两个注本各有各的长处,合起来就弥补了各自的不足之处,便决定不再给《左氏春秋》作注了。

5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4篇

  “不寒而栗”这则成语的栗是发抖。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西汉武帝的时候,有个名叫义纵的人。他姐姐义殉是个医生。她因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太后很宠爱她,义纵也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任用。他先在上党郡一个县中任县令,后又升为长安县令。他在任职期间,能够依法办事,不讲情面,也不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当地的治安有了很大的改变。汉武帝认为他很有才干,就调任他为河内郡都尉,后又升为南阳太守。

  当时,南阳城里居住着一个管理关税的都尉名叫宁成,这人很残暴,利用手中的权力横行霸道,百姓们都很害怕他,甚至连进关、出关的官员都不敢得罪他。人们都说,让宁成做官,好比是把一群羊交给狼管。宁成听说义纵要来南阳任太守,有些不安。等义纵上任那天,带领全家老小恭恭敬敬地站在路边迎接义纵。义纵知道宁成这样做的目的,对他不理不睬。一上任,义纵就派人调查宁成的家族,凡是查到有罪的,就统统杀掉,最后,宁成也被判了罪。这一来,当地有名的富豪孔氏、暴氏因为也有劣迹,吓得逃离了南阳。

  后来,汉武帝又调义纵任定襄(在今内蒙古)太守,那时,这个地区的治安很混乱。义纵一到定襄,就将监狱中二百多个重罪轻判的犯人重新判处死刑,同时将二百多个私自来监狱探望这些犯人的家属抓了起来,说他们想要为犯人开脱罪行,也一起判处死刑。

  那天,一下子就杀了四百多人。尽管那天天气不冷,然而,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吓得不寒而栗。

  义纵执法严峻,但也存在肆意残杀的问题,司马迁《史记》把义纵归入酷吏一类。

5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5篇

  “发蒙振落”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轻而易举。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汲黯传》,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西汉时,掌管封舜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有个名叫董仲舒的读书人向武帝提出建议,将诸子百家的学说作为邪说,予以禁止,独尊孔子及其儒家经典,以通过文化上的统治,达到政治上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武帝采纳这个建议,到处表示要以仁义治天下。

  汲黯觉得武帝这种表示是言不由衷的。有一次,他当着许多儒生的面批评武帝说:“陛下内心的欲望很多,嘴上却说要以仁义治天下。这哪里像古代圣贤唐尧、虞舜的样子呢?”武帝听了无言以答,非常难堪地离去。

  有人对汲黯说,你这样当面得罪皇帝,迟早会出事的,汲黯不以为然地说:“皇帝设置百官,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光说好活,而使皇帝陷入不义的污泥里去吗?”不久,淮南王刘安准备反叛。他对公孙弘并不放在眼里,怕的倒是汲黯。为此,特地告诫手下人千万不要在汲黯那里露了马脚。他说,汲黯此人爱好直言进谏,能为节义而死,很难迷惑他。至于丞相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蒙盖在眼睛上的障碍,振落树上的枯叶那样容易。
 

5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6篇

  诸侯王自以青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释义“错”杂,交叉。像狗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形容交界线错综曲折,也比喻情况复杂,相互牵迷交杂在一起。

  故事汉高祖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建立汉朝后首先废除了秦朝苛刻的政治制度,安定老百姓的生活,其次,消灭了那些异姓的诸侯王,重新封了许多刘姓子弟为王,代代相传。他以为这样一来就可永保刘家的江山。

  谁知刚传到第三代汉景帝,这些刘姓王的势力已经开始大起来。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与中央王朝抗衡,对皇帝的指令假意应付,或不理会。有的甚至暗暗谋算夺取皇位,过过做皇帝的瘾。

  有个叫晃错的御史大夫,看出情况不对,立即上奏皇帝,要他采取措施削弱这些诸侯王的势力,逐渐收回给他们的封地,来巩因汉朝的中央政权。

  那些诸侯王本来就想篡夺皇位,如今听说皇帝要采取措施,便立即互相沟通,其中有七个诸侯王联合起来,借口要“诛晃错,清君侧”。发动了武装叛乱。

  幸亏汉景帝及时调动军队,才平息了这次叛乱。可景帝并未吸取教训,又分封属地给自己十三个儿子,各为诸侯王。

  这样等到景帝的儿子汉武帝即位后,这些诸侯王的势力又逐渐强大起来。

  鉴于七王叛乱的历史教训,武帝决定限制这些诸侯王的势力。诸侯王得到了消息,非常紧张,急忙去恳求武帝,说:“皇上,我们与您是至亲骨肉啊!先王分封给我们的大片土地,像狗的牙齿那样上下交错,彼此嵌入,就是为了我们可以彼此支援,互相牵制,让我们刘家的江山坚如磐石啊!你要收回我们的封地,那不是有负于先王的意愿吗?”

  汉武帝听了,一时倒也说不出话来,他当面安慰了他们,暗中采用手段,下令让诸侯王把封地分赐给自己的子弟。这样,原来十几个大的诸侯国分成了许多的小诸侯国,削弱了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

5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7篇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5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8篇

  西汉时期,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十分生气。司马迁则认为李陵曾经杀得匈奴人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汉武帝对司马迁施行“腐刑”。司马迁虽然画地为牢,身陷囹圄,但他艰苦顽强地完成《史记》这部巨著。

  【释义】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5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59篇

  三国时期,东吴丹杨太守孙瑜特别喜欢研读古书,还勉励部下的子弟们读。他对笃学好古、知识渊博的济阴人马普十分尊敬,请他到府中教授将吏的子弟读书,并借机在丹杨、庐江两郡设立学宫,他自己常去讲课,学生达数百人。

  【解释】笃学:专心好学。指专心致至地学习古代曲籍。

6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0篇

  三国时期,才智超人的蒲元在斜谷替诸葛亮制造三千把军刀,刀铸成后,他说用蜀江水淬火就能使清亮刚烈。就派人到成都取蜀江水。水取回后,蒲元用它为刀淬火,马上发现水中掺假,细问取水人,才得知在涪江渡口用涪江水增补。

  【解释】蒲元:人名。指实践经验十分丰富。

6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1篇

【注音】zhān zhān zì xǐ
【出处】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解释】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自鸣得意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自鸣得意、沾沾自满
【反义词】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押韵词】道傍苦李、董狐直笔、追根究底、夜寝早起、独游偶影、夭桃襛李、言之有理、波流茅靡、满城桃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年代】古代
【灯谜】心头乐滋滋
【歇后语】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英文】play the peacock
【德语】inSelbstzufriedenheitwiegen
【日文】得意気(とくいげ)になる,うぬぼれる
【法文】vaniteuxetléger
【语文同步】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严春友《敬畏自然》初中四册·课文·11
【成语故事】西汉汉武帝的母亲窦太后排挤窦婴,窦婴称病回家。吴、楚七国叛乱,汉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去平定叛乱。窦婴对皇帝所赐的金银很不在意,平定叛乱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窦太后改变陈见想让他出任丞相,汉景帝认为他在沾沾自喜就作罢
【示例】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成语造举】
◎ 也有些同志忘记了伪满十四年的亡国奴生活的耻辱 ,竟从破烂摊上买来了日本形式主义画家梅原龙三郎的油画 ,沾沾自喜 ,如获奇宝 ;有的人在画抗美援朝的画时 ,桌上摆开一批日本 "大东亚圣战画 ",模仿武士道画家藤田嗣治和小矶良平的作品 。
◎ 喜鹊沾沾自喜,心砰砰跳,金奖章就要挂在脖子上了,投来的将是一双双羡慕的眼光。
◎ 我想在说话的时候,我也许露出了沾沾自喜的神色。
◎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企业做到这种层面上,为什么内部问题重重,为什么公司里有些人在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滞步不前,甚至有了些"狂傲之气"呢?
◎ 当人类沾沾自喜于已取得的技术成就并自封为地球的主人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一声:人类究竟是谁?它有没有权力对其他生物生杀予夺?生物多样性,人类生存之本在茫茫宇宙中,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充满了生机,这便是太阳系中的第五大行星--地球。
◎ (沾沾自喜)好了,完全好了。
◎ 这几年,不论政治怎样变幻,领导怎样更迭,她都能在主子和奴属间游刃有余,依势获利!她常常为此暗中沾沾自喜。
◎ 当骗子沾沾自喜时,江苏路派出所公安干警从天而降,将这名骗子擒获。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6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2篇

西汉时期,朝中有个大臣名叫韩安国,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了监狱。
在狱中,有一个名叫田甲的狱卒经常侮辱他,韩安国对他说:“你以为熄灭的炭火就再也不能燃烧起来了吗?”(原文是:“死灰独不复燃乎?”)他想警告对方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坐牢,以后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日子。田甲听后,冷笑一声,不以为然地说:“如果能再燃烧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它。”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韩安国便被释放出狱,并被任命做了高官。侮辱过他的田甲得知这个消息后,怕受到报复,就赶紧逃跑了。韩安国扬言说:“如果田甲不马上回来,我就杀了他全家。”田甲没别的办法,只好跑回来,光着身子去向韩安国请罪。韩安国见他这副德行,笑着讽刺道:“你不是说熄灭的炭火再燃烧起来后你要撒泡尿浇灭它吗?”田甲吓得浑身发抖,连忙磕头求饶。最后,韩安还是原谅了他。
成语“死灰复燃”由“死灰独不复燃乎”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人失败了以后又重新振作起来;现在,多比喻已经失败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死灰,烧完火后剩余的灰烬。

6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3篇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美男子崔季珪代替自己接见远方的使者,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假扮侍从。已经接见完毕之后,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握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听后,立即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世说新语·容止》

【求解驿站】形容代人做事或写文章。

【活学活用】王宝强承认新书~,大部分内容由朋友代笔。

【妙语点拨】匈奴使者的眼光独到,证明其有真才实学。可惜遇到生性多疑,且奉行“人才不为我所用,必后患无穷”的曹操,恐怕此人回到匈奴后会对自己不利,最终做了曹操的刀下冤魂。这位使者慧眼识珠,望见曹操气度非凡,乃真英雄。无怪乎易中天在《品三国》的时候,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近义】代人捉刀、捉刀代笔

【反义】亲力亲为、事必躬亲

6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4篇

东汉时期,北部的匈奴不断骚扰汉朝边境,并凭借军事力量统治西域的弱小国家。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抵御匈奴的侵犯,就派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前后生活了三十年。他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为祖国北部边境的安宁,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朝廷将他封为定远侯。
班超年近七十岁的时候,感到身体渐渐衰弱,又非常思念家乡,便上书汉和帝刘肇(zhào),请求把自己调回玉门关以内,以免老死西域。
班超的妹妹班昭也递给汉和帝一份奏折,说:“班超现在衰老多病,满头白发,两只手也不听使唤了,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走路必须要拄拐杖才行。一旦出现突发事件,班超的力量已经不能使他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了。(原文是:‘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这不仅损害了国家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功绩,而且忠臣也无法尽力效忠,这多么让人痛心啊!”
汉和帝看到这份奏折后深受感动,于是就把班超从西域召了回来,让他安度晚年。班超回到洛阳后,由于旧病复发,不久就病逝了,终年七十一岁。
后来,人们就用“力不从心”作为成语,形容心里想达到某个目标,但是力量不够。

6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5篇

古时候,有一个既愚蠢又固执的富翁。有一天,他去拜访另外一个富翁。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之后,他看见那楼房造得十分华丽美观,明亮宽敞,心中非常羡慕。他呆呆地望着楼房,暗暗地想:我的钱财一点儿也不比他少,为什么不可以建造一座这样高大美观的楼房呢?他回到家里以后,马上就把当地的工匠找来,问道:“那座气派非凡的高楼是你建的吗?”工匠回答说:“是我建的。”富翁很高兴,跟工匠说:“你也照样给我建一座那样的高楼吧。”木匠答应了这个富翁的要求。
没多久,工匠就动手建造高楼了。富翁看到工匠从地上建造房屋,感到奇怪,就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木匠答道:“建三层楼房啊。”富翁听了,直摇脑袋,着急地说:“我不要下面两层,赶快给我建造最上面的第三层。”木匠听了这傻话,真是哭笑不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这是办不到的。如果不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三层是建不起来的。”富翁坚持他的意见:“我不要下面两层,你们一定要给我建最上面的那层。”当地的人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这个富翁太愚蠢可笑了。
“空中楼阁”就是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概括出来的,原意是指悬在半空中的楼房亭阁。后来,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6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6篇

东汉末年,江东地区是孙策的势力范围。吴郡太守许贡见孙策在江东的势力不断扩大,便写信给汉献帝,请求将孙策调走,以免后患。不料送信人被孙策的士兵抓获,孙策得知许贡有叛逆之心,一怒之下便绞死了许贡。

许贡有三个门客,决心为许贡报仇。有一天,这三个门客趁孙策在丹徒西山行猎的时候,埋伏在隐蔽的地方突然向孙策发动了攻击。孙策躲闪不及,脸上中了一箭,伤势很重。回府没几天,孙策便箭伤发作,医治无效而死。孙策临死前将代表权力的印绶留给了弟弟孙权,要他励精图治,把江东治理好。
孙策死后,孙权十分伤心,一直沉浸在兄长去世的悲痛之中。孙权手下有一个谋士张昭,劝他说:“现今奸邪作乱,豺狼当道,如果只顾悲伤,而不去考虑天下大事,这就好像开着门请强盗进来一样(原文是:‘开门揖盗’),岂不自招祸患?希望主公以国事为重,这样才能不辜负您兄长的嘱托啊!”
听了张昭的劝说,孙权止住悲伤,很快便振作起来。张昭请孙权换上衣服,扶他上马视察军队。东吴从此有了新主,人心逐渐稳定下来。过了几年,吴与蜀、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成为一方霸主。
后来人们就用“开门揖盗”来表示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揖,拱手作礼。

6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7篇

【注音】chī rén shuō mèng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出处】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九

【解释】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讥讽人

【相近词】白日做梦、痴心妄想、荒诞不经

【反义词】切中事理、循规蹈矩

【成语例句】

◎ 在这样一个令今天的人们看似痴人说梦的时代里,什么样的事能够发生,什么样的事又不能够发生,这是无法预料的。

◎ 一个从未看过电影的人,提笔就写出个高妙绝伦的电影脚本,无异痴人说梦。

◎ 可要使这种境界不变为痴人说梦,不变为太虚幻境,就要脚踏实地,这个"实地"就是世界自身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6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8篇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6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69篇

出处《南史·江淹传》

尝宿守冶亭,梦一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 可以见还。”淹乃探怀中,得玉色彩笔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 时人谓之才尽。

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

故事 江淹,字文通,他年轻的时候,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 家,他的诗和文章在当时获得极高的评价。 可是,当他年纪渐渐大了以后,他的文章不但没有以前写得好 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诗写出来平淡无奇;而且提笔吟哦好久,依 旧写不出一个字来,偶尔灵感来了;诗写出来了,但文句枯涩,内容 平淡得一无可取。 于是就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梦见一 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拘出几尺绸 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精采了。 又有人传说;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觉;梦见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索笔,对他说:“文通兄,我有一支笔在你 那儿已经很久了,现在应该可以还给我了吧!” 江淹听了,就顺手从怀里取出一支五色笔来还他。据说从此以 后,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写不出什么好的文章了。



7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0篇

出处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 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 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 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 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 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 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 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 疲劳。”


7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1篇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讲了一个故事:“西域有一个商人,偶然间得到一颗非常稀有的珍珠。因为这颗珍珠很值钱,商人一直很担心别人会来偷他的珍珠,所以,想尽办法要把它藏在一个比较隐密的地方。不过,尽管他换了多少地方,他都觉得不够安全。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最好的办法,他把自己的肚子剖开,把珍珠藏在肚子里。当然商人最后就死了。”

唐太宗讲完故事后,就问大臣们说:“你们说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大臣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唐太宗接着说:“商人的行为的确很荒谬,但是,有的人为了贪污而失去性命;有些皇帝为了追求享乐就断送国家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不就和那个商人一样笨吗?”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7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2篇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路身强力壮,他总是跟随孔子,为他驾车作侍卫。子路性情正直忠贞,十分孝顺他的母亲。他为人十分诚实,坦率公正,答应办到的事一定立即就办,决不拖延。孔子对子路的赞语是:“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7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3篇

“卿”原来是官位名,后来成为男子美称,再后成为帝君对大臣的称呼,最后成为女子美称。

《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王安丰的妻子常用卿来称呼安丰。安丰说:“妇人用卿称呼夫婿,从礼数上说是不敬,以后别再这样了。”妻子说:“亲你爱你,因此用卿称呼你。如果我不用卿称呼你,谁还能用卿称呼你?”

这就是成语“卿卿我我”的来源。

7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4篇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孤之有孔 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释义 就如鱼儿得到了水一样,比喻得到了与自己情投意合的人 或很适合自己的环境。

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 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天下的宏愿, 多方搜罗人才,特意拜访隐居在隆中卧龙岗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 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刘备说明来意,畅谈 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与西 南少数民族和好,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预言天下今后必 将成为蜀、魏、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 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 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 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 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 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 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7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5篇

出自《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富贵之事也,宁使人浮于食。”。解释为浮:指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现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事少人多。


7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6篇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匕水落石出。

释义 江水下落,水下的石头自然露了出来。

比喻事情经过调查 研究和对证,终将真相大白。

故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 书画家。他生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文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 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赤壁赋》和《后赤壁 赋》。

当时,十月夜晚的月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 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一起在城外散步。月白风清的美丽夜 景,使他们诗兴大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一切 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言,欢乐之至,无以形容。 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子家中是否有酒。 妻子笑了,拿出一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用的。

苏 轼大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赤壁下的长江 岸边,登上小舟,泛舟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水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 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屹立, 悬在山峰间的月亮显得小了;江水下落,沉在江水之下的石头,露了出来。

7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7篇

出处《战国策·燕策》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

释义 “甘”甜。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 难一起承担。

故事 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 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 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于是赶紧派人去把郭魄 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 郭魄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 那么,天下有本领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 “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 郭隗回答说:“先重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 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 来投奔您的。” 燕昭王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替他造了一幢华丽住宅。 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 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兴,都委以重任,开关备 至;无论谁家有婚丧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 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 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7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8篇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古代中国很重视读书,于是就有了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骨。


7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79篇

三国初期,汉献帝与丞相曹操、皇叔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汉献帝齐头并进。汉南帝见不远处有只兔子,就叫刘备射,说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刘备连忙弯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献帝连夸好箭法。南帝又看见一只大鹿,连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过南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将士们见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为是献帝射的,都高呼“万岁”,曹操得意地站到献帝前接受欢呼。关云长实在看不下去,要拍马刀砍曹操,刘备忙暗示他不可轻举妄动。事后,关云长问刘备为什么不让杀曹操,他说:“投鼠忌器,他身边还有献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

8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0篇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

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腾。

司徒王允见董卓祸害日深,曾几次秘密召集几个大臣商议诛杀董卓,决定用计策动吕布来杀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汉献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群臣。董卓命令吕布等带领卫队护卫。这时候,王允设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冲杀过去,董卓从马车上掼下来,大声疾呼:“吕布在哪里?“吕布怒喝一声:“皇上下令诛杀你这个逆贼!“喊声刚落,一戟将董卓刺死了 。

董卓被杀死后,王允认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时因事而采取变通办法(原文是“不循权宜之计“),所以好多部下对他逐渐疏远了。不久,董卓的旧部郭汜、李傕攻入长安(这时汉献帝已西迁长安)杀死王允,赶走吕布。后来,郭汜、李傕又争权夺利,互相火并起来,关中地区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

后来,人们引用“权宜之计“这个成语,来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

8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1篇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有名的家庭,父亲曹操不仅是军事家和诗人,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父子三人并称“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曹丕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曹植则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才华很出众,特别在文学方面,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哥哥曹丕继位以后,非常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能。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打算借机惩罚曹植,除非曹植可以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完整而且合乎韵律的诗。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为难自己,但曹丕现在是皇帝,他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一时,他吟下四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很惭愧,也就不再加害自己的弟弟了。

曹植的最大成就在诗歌创作。三国时候,战争连绵不断,社会凋敝,身为贵公子的曹植却用诗歌表达了对无家可归的百姓的深切关切和同情,而乱世惨景也激发了他的报国热情,在一首诗中他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千古名句。

尽管曹植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但他始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而这样就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因此曹植的生活充满曲折。他在作品中表达这种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却又不能写得太直白,因此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曹植在自己的诗文作品中描写了大量美丽的女性形象,象《美女篇》、《南国有佳人》等诗歌,其中的女性不仅漂亮,有才华,而且品行高洁,富有理想。作者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洛神赋》。洛水是魏国首都洛阳附近的一条河,曹植以洛水之神宓妃为题材,刻画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子,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以及因神人殊途不能交流的惆怅。尽管是虚拟的主人公,但作者以高超的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洛神的美丽姿态“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篇文章上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颂。

天才诗人曹植仅活了41岁,但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现在,“七步成诗”作为一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学才能很高。

8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2篇

远古时期,舜生下时眼睛就和一般人不同,每只眼睛有两个瞳孔,所以看东西比一般人看得透,看得远。一只眼睛实际就是两只眼睛重叠,光亮强烈,对人对事都看得清楚明白,做起事来都合乎道义,说出话来就是一篇文章。

8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3篇

原文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宋代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

宋 朱熹 《〈四书〉或问》卷五:“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意思是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制造车辆,使用时也能和路上的车辙完全相合。

解析:意思是说虽然是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的车子,拿出门去使用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这是因为有一定的规格、尺寸做标准的缘故。古代的车,两轮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符合规格,就能合辙。所以叫做“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新解

指不切合实际,一味主观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车子,而完全不考虑门外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果就不合规格,不能适用。 所以,古语所谓的“闭门造车”是称赞“出门合辙”的巧妙,而今天所谓的“闭门造车”,却是讥讽“出门不能合辙”的脱离实际了。


8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4篇

宋仁宗时期,河南人富弼为人气量很大,遇到别人辱骂他时,他好像没听见一样。旁人对他说有人指名骂他,他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别人不会是骂他的。在与契丹谈判时,一向宽宏大量的富弼则态度十分坚决地拒绝契丹的无礼要求。

出处:据宋人陈长方编撰的《步里客谈》说,富弼少年时,好学,器量很大,遇到有人辱骂他,旁人告诉他:“有人在骂你哩!”他毫不在意,说:“恐怕不是骂我吧?”旁人又告诉他:“那人指名道姓地骂你哩!”他还是毫不在意,说:“不会吧?天下同名同姓的多着呢!”



8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5篇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8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6篇

叶公好龙是一个成语。叶,旧读 shè。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寓意: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8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7篇

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

从前,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良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 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他花了千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良马骨头。侍臣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

接着,郭隗说:“大王招贤纳士,不妨从我开始。”

燕昭王当即重用郭隗。果然,天下贤士云集燕京。

成语“千金买骨”形容迫切招聘天下贤人。

8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8篇

春秋时期,楚国北面的郑国国君想把大臣公子段的女儿嫁给楚国的将军公子围,用结亲的方式同楚国建立友好关系,不料,楚国却想用公子围到郑国迎亲的机会,带兵前往一举吞并郑国。

到了迎亲那天,公子围驾起战车,率领军队,浩浩荡荡直奔郑国而来。

郑国的子产识破了楚国这种迎亲的险恶用心,便派子羽出城婉言辞谢,说:“我们郑国都城很小,你们来迎亲的人太多,实在盛不下,就在城外举行婚礼吧!”

公子围的代表却说:“婚礼是件大事,怎能在野外举行!你们不让我们进城,岂不是要叫天下人都笑话我们楚国的地位低于你们郑国吗?不但如此(不宁唯是),而且还会使我们的公子围犯下欺骗祖先之罪。公子围在离开楚国时,还到祖庙恭敬地祭告祖先呢!”

这时,子羽见已经把话说到这分上了,只好直言不讳地说:“我们的国家小,不算错;但是,如果因为国家小,希望仰赖大国,而自己不加防备,那才是大错呢。郑国同你们楚国联姻,本想依靠你们大国来保护我们小国,可是你们心怀鬼胎暗取我国(包藏祸心以图之),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容忍的!”

公子围见阴谋败露,料想郑国定有防备,只得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但又矢口否认自己有吞食郑国的意图,坚持要进城,但表示楚兵一律不带武器,全部空手。

子产和子羽见公子围已经承诺不带武器,就同意了公子围进城迎亲的要求。

公子围在城中举行婚礼后,不久便带着新娘子回到了楚国。

8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89篇

崔郊的住处在汉水之上,他的姑姑有个女仆容貌端庄,并且擅长音乐。因为贫穷,他姑姑就把这女仆卖给了连帅,卖了41万钱,分别的时候,两人远远斜眼相看深情对望。崔郊思念她思念到不能控制的地步。那个女仆因为过寒食节跟随别人回来探望老家的人,正好崔郊正站在柳树荫下,(两人见面后)都马上就泪流满面,立下海誓山盟。崔郊写了一首诗给她:“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有一个仇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写在了连帅的座位上。连帅看到诗以后,让人把崔郊找来,他手下人都不知道连帅的意图。一见到崔郊的面,连帅马上握住他的手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你的大作吗?”于是连帅让女仆跟崔郊一起回去了。女仆本来带来的衣服饰品箱包等也一起带回去,又给她增加了很多。

里面的“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我认为可以不翻译,意思是说公子王孙们看到绿珠的美貌无不蠢蠢欲动,纵然绿珠不喜欢也没办法。一进到那些人家里就如同在大海中一样看不到了,从此以后萧郎如同路人。

这里是引用了西晋的一个典故,萧郎是绿珠的情人。这里崔郊把女仆比作绿珠,把自己比作了萧郎。

【解释】: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像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9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0篇

商纣王宠信妲己,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谁要敢反对他,就会被挖心或受火烙之刑。老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周武王决定讨伐他,在盟津会师各路诸侯,举行了誓师大会。武王说:“将士们,请听我说!善良的人做善事,只怕时间不够用。凶恶的人行起恶来,也怕时间不够用。现在商纣王荒淫无道,把大臣当成贼人,把朋友当成仇敌。说自己代表天,作恶多端却无所畏惧。老百姓只能祈求上天让自己远离他。从前夏桀很强大,但是倒行逆施,上天就派成汤来将他流放。今天他们虽然有千万人,但是离心离德,我们虽然只有十个人,但是同心同德,上天一定会看见百姓的心愿、一定会听到百姓的声音。请让我们为老百姓讨伐他,请让我们把成汤的事业发扬光大。”

武王的军队势如破竹,在牧野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军队,商纣王自杀,商朝灭亡了。

“同心同德”是指为同一个心愿,同一目的而努力。。

出自:《周书•泰誓中》

91、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1篇

春秋时,晋悼公当了国君以后,想重振晋国的威名,像他的 先祖晋文公一样,称霸诸侯。 这时,郑国是一个小国,一会儿和晋结盟,一会儿又归顺楚国。 晋悼公很生气,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鲁、卫、刘等11国的部队出 兵伐郑。邻简公兵败投降,给晋国送去大批礼物,计有兵车一百辆, 乐师数名,一批名贵乐器和十六个能歌善舞的女子。 晋悼公很高兴,把这些礼物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 “魏绛,是你劝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国;八年来,我 们九次召集各国诸侯会盟。

现在我们和各国的关系,就象一曲动听 的乐曲一样和谐。郑国送来这么多礼物,让我和你同享吧!” 魏绛说:“能和狄、戎和好相处,这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大王做了 中原诸侯的盟主,这是凭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过, 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乐的时候,能够多考虑一些国家的未来。《尚 书》里说:“在安定的时候,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您想到 了,就会有所准备,有所准备,就不会发生祸患。’我愿意用这些话来 提醒大王!”

出处:传·襄公十一年》

92、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2篇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宫涅是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宠爱她。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召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有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作《小弁》的诗,抒发自已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都不派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京,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毕恭毕敬”,也有写作“必恭必敬”的。

93、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3篇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

94、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4篇

战国时期,宋国有两位大哲学家——庄子和惠子(即惠施),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天,风和日丽,庄子和惠子两人兴冲冲地来到河边散步。两人边走边聊,非常愉快,不知不觉就走到一座桥上,顿时被眼前清澈河水中的鱼儿吸引住了。

两人出神的在桥上观赏了很久,忽然庄子脱口而出:“啊,看,这水中的鱼儿是多么从容自在啊!它们看起来是多么快乐呀!”

惠子一向喜欢辩论,立即表示反对:“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现在很快乐呢?”

庄子也不甘示弱,反驳道:“你又不是我,又怎么能断定我不知道它们现在很快乐呢?”

惠子很快地回答道:“照你所说的,我不是你,当然不能知道你是喜还是忧。同样,你不是鱼,当然也不知道鱼儿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庄子不慌不忙地说:“我们还是从头讲起。刚才你问我是怎么知道鱼儿是快乐的,这就说明你知道我了解鱼儿是快乐的才问我。现在我告诉你,我完全是从自己的感受中体会到的。我和你站在这桥上观赏鱼儿,悠闲自在,好不快乐。再看看这鱼儿,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从容不迫地观望着我俩,当然也应该感到十分的快乐。”

95、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5篇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带着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拜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孙武说当然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训练。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成两队,并且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还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等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宫女们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宫女们说:“明白了。”

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反反复复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宫女们不仅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宫女们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妃,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服从!”于是命手下将两女队长斩首,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整齐。吴王阖闾检阅阵容后,拜孙武为将军。

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96、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6篇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敌造成的。宋朝学者洪迈写过一篇读书随笔《名将晚谬(miù)》,举例分析了这一现象。
首先是关羽。三国时期的关羽,是刘备手下的一名猛将。当年他与袁绍作战时,于万军之中亲手杀死了袁绍的得力干将颜良、文丑。后来,关羽率军进攻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曹操派出于禁等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关羽水淹曹魏七军,活捉了于禁,名震天下,致使曹操都打算把都城迁离许昌,以避开关羽的锐气。可是,如此智勇双全的将领,却没有领悟到东吴吕蒙、陆逊的欺诈,竟然中了孙权的计谋,败走麦城,被东吴活捉,死在了孙权的手中。
还有一位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王思政。当年他镇守玉壁,被东魏的高欢所包围。高欢的军队,营垒连绵四十多里,最终还是被王思政所打败。后来王思政迁至荆州,高欢又率大军前来进攻,双方对峙五十多天,最后又被王思政所击败。可是,后来他不听别人的建议,以致做了高澄的俘虏。
此外,洪迈还列举了北齐的慕容绍宗和南朝陈国的吴明彻作为例子。他感慨道:“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成语“如出一辙”表示好像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辙,车轮碾轧的痕迹。

97、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7篇

晋朝时候,有个骠骑将军名叫王济,相貌俊朗,待人接物也很有风度。虽然是个提刀弄枪的军人,但平时读书论经,才学很好,在城里也颇有名声。
有一年,王济的外甥卫玠(jiè)母子前来投靠王济。卫玠是晋朝时最有名的美男子。《世说新语》中说卫玠“风神秀逸、身体羸弱”,这正合魏晋女子喜欢的标准——病态之美。王济一见卫玠如此眉清目秀,风度翩翩,简直惊呆了。他对卫母说:“人家都说我相貌漂亮过人,现在与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块与明珠宝玉放在一起,显得我真是太难看了!(原文是:‘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过了几天,王济带着卫玠,骑着马去拜见亲朋好友,又带着卫玠四处游玩。走到街上,看见卫玠的人都以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争着围观,你挤我拥,几乎轰动了全城。好不容易到了亲戚家,亲友们想了解一下卫玠除外貌漂亮以外,学问是否出众,便坚持要他讲解玄理。卫玠推辞不了,便讲了起来。讲的时间不长,听的人却没有一个不称赞他讲得精深透彻的。人们笑着说:“看来,你们王家三个儿子也抵不上卫家的一个儿郎啊!”王济说:“是啊,和我这外甥一起走,好似明珠在侧,朗然照人。”就是说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发光。
后来,人们就用“自惭形秽”来形容因为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感到惭愧。惭,惭愧;形秽,相貌丑陋。

98、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8篇

东汉时期,黄香九岁母亲就去世了。他年纪虽然小,但是很懂得孝道。为照顾父亲,在夏天炎热的时候,小黄香拿着扇子站在父亲的身边,把枕头和席子扇得凉凉的,把蚊虫轰得远远的,然后再恭恭敬敬地请父亲睡觉。冬天天冷,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给父亲把冷被窝暖好后,请父亲来睡觉。这样的饿举动对成年人来说都很难,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更不容易,可是黄香确实做到了,真是难能可贵。
黄香的孝行受益于父亲的家教。父亲叫黄况,曾经被举为孝廉而做官。但他并不讲排场,处处廉洁奉公,勤俭持家。他的家中没有奴仆,这在封建家庭是不可想象的。父慈子孝,上行下效,有父亲做榜样,黄香自然自幼深明大义。
后来黄香的孝行慢慢传开,太守刘护知道后,非常敬重他,特地向朝廷保荐他的孝行。朝廷让他做了尚书郎,以后又升为尚书令。
黄香以德治家,造福百姓,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官。

99、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99篇

唐朝的张璪,官拜员外郎。曾被贬为衡州司马。后来,又被调为忠州司马,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但是,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的松树,令人称绝。

他画松树时,总是双手各握一支毛笔。他用一支笔画新枝,另一支笔画枯枝。用两支笔画出来的松树,不论是新枝还是枯枝,都势凌风雨,气傲烟霞。人们请教他作画的方法,他说:“画的形在于大自然,画的神藏在你的心里。”

人们喜欢他的画,纷纷上门求索。大家称赞他的画为“神品”。他绘画的方式,则被称为“双管齐下”。

现在用“双管齐下”比喻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或两件事同时进行。(出自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

100、经典成语故事100篇第100篇

晋文公追一只鹿追丢了,问路边一个休息的人,那人用脚指着一个方向说:“那边去了。”文公说:“我问你话,你什么要拿脚回答我?”那人整整衣服,站起来说:“对一个不像样的君王就是这样。虎豹讨厌清闲,喜欢接近人,才会被捕获。鱼鳖讨厌深水,喜欢浅水,所以会被钓到。君王讨厌老百姓,喜欢游玩,所以会丢失他的国家。诗经里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王打猎不回去,他的位子就不保。”

文公就往回走,在半路遇到大臣栾书。栾书问:“看大王面带喜色,打到猎物了吧?”文公说:“我没有打到猎物,但我听到了好的言论,所以高兴。”栾书问:“说话的人呢?”文公说:“我没和他一起来。”栾书说:“听了好的言论却忘记这个人,是强盗行为。”文王就回去请那人坐车一起回来了。

(《刘向新语?杂事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