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这是《卫灵公》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5.33子曰:“知(音支)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音立)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1】耳闻目见,记之于心脑,临事而于心脑求索之,此犹存财于囊、记言于纸,非真知也。何也?未融会于心,临事则非以正心应之也。所经所历,所思所想,归纳总结,著录成文,由此行事,亦非真知。何也?此惟经验、意见而已,未见性、知道者也。
世俗之所谓知,大抵如此,世俗谓此为智,名不副实者也。此于世俗,或能得利,而弊已在其中矣。然而,真知亦若此。由学而知之,知义知道之本,譬犹耳闻目见也;既能知义知道,然后思之虑之,躬身践履,乃是修行必经之路,譬犹经历、思想也。
真知,在于知义知道、躬行证道,然后能成其“智”。“智”由“性”发,自然而然,譬如日之有光热,非凭耳闻目见,非凭经历思想,以道义而因应事物,由此而能于事物之道理无不知晓。“知”可以兼含以上三者,“智”不含前二者。
【2】“知及之”者,谓知义、知道,非“智及之”也。何也?人所禀受于天者,初步分为仁智,惟一“性”而已,譬如“太极”。“太极”自含“阴阳两仪”,由其阴以言之则谓之智,由其阳以言之则谓之仁。智而至诚,仁而至善,至诚至善则率性矣。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至诚谓阴之得一,至善为阳之得一。《易》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智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智者必仁,仁者必智,智者谓及于仁则不足以谓之智者,仁者不及于智则不足以谓之仁者。
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大学》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仅仅知义知道而未能见性得道,则其“智”不足,“仁”亦必不足;“仁”既不足,则必以计谋为“智”,或以利诱,或以威胁,或以欺诈。
以利诱者,非惟不能惠遍庶民,乃至由此而生怨、争夺;以威胁者,其威非由自重而得,终究难免胁迫;以欺诈者,欺诈得一时、一地之人,欺骗不得永久、天下,更欺骗不得天地鬼神。是故,“虽得之,必失之”也。《大学》曰:“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3】《易·系辞传》曰:“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论语正义》疏曰:“得位在知,守位在仁。若人知能治其官,而仁不能守,虽得禄位,必将失之。”由此而言,“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者,所重在“仁”。
然而,“知【音智】者利仁,仁者安仁”,能知晓为人为政之义与道而能得其位矣,既得其位而必以仁守其位,若其“知”不足以“仁义”,则“虽得之”亦未必能得,又何以言“守”?且“守”者,惟不失其既得而已,不足以“晋升”也。是故,其所重在“知”。
所“知”能及于“智”,则能由“诚”而及于“至诚”;“至诚”者,其心思言行方能及于“至善”。格物致知者,达乎至诚之阶也;诚意正心者,达乎至善之梯也。若惟用心用功于见闻、思想、经历,则必不能及乎“智”,亦必不能及乎“仁”也。
先儒解“知及之”为“治其官”,亦即知晓为官之义与道,由“中人”而言者也。“中人”者,有诚有善而未及于至诚至善者也。君子之为学,需用其极,不可止步于“中人”,否则,终究不能率性得道、成贤成圣。仁智之源在于性,源清而流不浊。
【4】“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者,既能知义知道,亦能保持其“”恻隐之心,有“爱人”之行,然后能“守位”而不失,由此而庄重以处位行事,方能使民敬而不苟且。“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爱人”为仁之行,“仁者人也”为仁之成。
养性、尽性、率性、得道,然后能既智且仁;既智且仁则必能“庄以莅之”,否则,其其所谓“庄”或流于以权位成其威势,而非使人心服口服、望而生畏之端庄。未及于既智且仁之境者,能坚持其所知之义与道,能坚持其恻隐之心与爱人之行,亦能不失端庄。
为人为官而不能“庄以莅之”者多矣,或因不知义与道,或虽知而德行不足,或虽知而不遵之行之,如此而欲民之有敬,不可得也。“敬”者,君子唯恐心思言行违逆正心善性,故不敢苟且;小人唯恐被人讥笑,失其利益,遭受惩罚、危及生命,故不敢苟且。
君子之“庄”,乃是至诚至善之自然呈现,不赖伪装,不凭权势,不用计谋。“庄”自有“威”,而“君子不重则不威”。无论君子抑或小人,其“敬”皆源于其内心,方可谓之“敬”;至若利诱或胁迫而使人服从或畏惧,则非“敬”矣。
【5】“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者,由“中人”而言之,谓既知义知道,又能恻隐爱人,然而,必能庄重以为人为政,则或许能使人恭敬,倘若不能庄重以为人为政,则难以使人恭敬,乃至使人虚伪、势利、奸诈。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者,谓既知义知道,又能恻隐爱人,然而,亦能庄重以为人为政,然后能使民敬重而不敢苟且,若言行举止不依礼而行,虽不至于偏邪,却亦有所未善。未善者,未能及于至善也。
“玉不琢,不成器”,致其良心、良知、良能也,成其五伦八德也;“人不学,不知义”,诚其意而正其心也,成其三纲五常也;“人不学,不知道”,养性以成仁义而立人道也,达仁智以通天道也,尽性率性以通大道也。
人之修养、修行,能知义知道,亦须立志于仁;立志于仁,必须持之以恒,以志御气。凭借志气以坚守,终究不能自然而然。是故,惟有养其善性,且养其浩然之气,然后能既智且仁而尽性。庄与礼,源于善性、本于仁智、基于学习而自能呈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