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7
这是《拔萝卜》的课前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研读文本
《拔萝卜》是一节计算课,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这部分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让学生自己列式尝试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这里要重点强调的是教材中注重用计数单位直观模型和计数器来帮助学生演示计算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计算时头脑中有具体模型表示计算的表象作支持,当学生在探索运算的抽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直观操作可以帮助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另外,教材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过程中,第一次出现竖式计算方法,这是一种重要而又易被学生接受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加法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中理解并接受这种方法,体现了一定的算法优化的思想。
2、教前小测
在教学前,我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23+42=?你是怎么做出来的?能把你的想法写一写或者画一画吗?在测试的20个同学中,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计算,其中有7人是用竖式计算的,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还需要我们教什么呢?通过进一步的采访,我发现只有45%的学生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有30%的学生能算对但表述不清自己的想法,有20%的学生算对但不会解释,还有5%的学生想了很久才能算出来,在同学的帮助中初步掌握。因此我觉得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放在竖式计算和说理上。通过各种算法的交流,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理解竖式。其实,在教材中呈现的三种方法(计数器模型,小棒模型、口算、竖式计算),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即2个十加3个十等于5个十,3个一加6个一是9个一,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59。教师可以将这些方法进行沟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竖式的道理,比如“数位要对齐”。这样就能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3、抓核心词
(1)数位
(2)对齐
4、提大问题
(1)36+23=?
(2)你是怎样计算的?
5、借鉴他人的思考:算法和算理并重
“理解算法的最好途径是发现它,没有什么比依靠自己的发现更令人信服,如果不给儿童必要的时间,如果算法是生硬地灌输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一个糟糕的反应。”——弗赖登塔尔
在计算教学中,因为算理不像算法那样具有可操作性,感觉比较“虚”;算法是一套解决计算问题的操作程序,让学生觉得实实在在,好操作;我们常常把重点放在算法的掌握上,力求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达到计算准确度和速度,以培养数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对算理教学就相对弱化。其实,在计算教学中,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将抽象的算理转化为实际的算法。
借助于直观模型与具体运算过程的对照,增进了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有了直观模型做支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位要对齐”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6、教学过程设计及思考: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课前游戏和情境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顺利地引出主题图中的问题情境。
(2)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在这环节中,先让学生看懂图中的意思,再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3)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在这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计算36+23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只是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算法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的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在提出多种算法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大多数学生都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要沟通各算法之间的联系,并在用直观模型和计数器解释的过程中达到算法的优化,使学生从中选择更简便的方法。当然也要着重介绍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列竖式计算。
(4)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