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6

这是《最后一课》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并不陌生,这篇作品因被收录到中学教材中而被人们熟知。不过据法国中文媒体《欧洲时报》网转引的一篇博文,法国中学教材并没有选入《最后一课》。本报记者昨日连线几位法国人核实后发现,确实很少有法国人知道都德写有《最后一课》这篇文章。

  ■与历史真相大相径庭

  这篇名为《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的内幕》的博文中说,通过和法国朋友的交流得知,法国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学习这篇文章,法国中学没有要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

  《最后一课》是都德于1873年发表的一篇作品,写于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以沦陷了的法国阿尔萨斯省的一所小学校被迫改学德语的事为题材,描写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常被看作是表现法国人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章。

  不过博文里写道,真实的历史其实与文章中所描述的恰恰相反。“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普法战争结束,阿尔萨斯重新成为德国领土后,150万居民中只有5万说法语的居民。但在《最后一课》中,写的似乎全阿尔萨斯的人都把法语当母语,显然和历史大相径庭。”

  ■阿尔萨斯被德法争夺

  阿尔萨斯位于法国东北部地区,是法国本土上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域,隔莱茵河与德国相望。

  历史上,阿尔萨斯在17世纪以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以说德语的居民为主。1618年至1648年战争后,根据和约割让给法国,但当地居民对法语存在抵制倾向。普法战争(1870-1871)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普鲁士,一战结束后属法国领土,二战初期被纳粹德国占领,二战结束后归还给法国。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后,驱逐了1871年后移入阿尔萨斯的德裔居民,学校上课一律用法语,街道和店铺名字也只准用法语。

  博文中写道,“或许由于法国教育部门认识到课文故事和历史现实的不同,不继续传授给学生,也是尊重历史和当地居民感情的表现。”

  ■没有读过《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我从来没有看过。”法国退休工程师菲利普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当记者告诉他,这篇文章在中国家喻户晓时,他表现得很吃惊。

  在医院工作的弗朗索瓦兹曾经在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生活过4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知道《最后一课》,但她说都德在法国还是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很多人都知道都德,因为我们在中学里要学他的文章,不过不是《最后一课》那篇文章,而是《磨坊书札》的节选。”

  据弗朗索瓦兹介绍,阿尔萨斯地区的居民大都能讲三种语言:阿尔萨斯语、法语和德语,而且受历史影响,很多人的名字中都带有德语名字。“在斯特拉斯堡,很多建筑都有德国的风格,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和德国人相似,比如爱吃肉食等等。”在弗朗索瓦兹看来,德法之争的那一页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阿尔萨斯是一个多元化的城市,“在学校里,孩子们不仅学法语和德语,也学英语和西班牙语。”

  河南省许昌石岩外语诚招各地英、日、韩、法招生合作代理。本校属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政府社会力量办学、审批的外国语培训学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