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学案

日期:2022-06-26

这是《最后一课》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了解本文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读准下列字音: 踱 哽 懊 喧 叟 柏 祈

  2.掌握多音字。

  散: 散漫 匙: 汤匙 宁: 宁静

  散布 钥匙 宁可

  二、理解探究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是小弗朗士还是韩麦尔先生?为什么?

  2.“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三、合作释疑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在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具体语言说说。

  四、课内精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一我一”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一你们走吧。”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点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五、拓展延伸

  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知,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柿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边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写成千字,千字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了。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明天走,也还差不多。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8点30分开同8点32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医生,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大师。他的名誉越传越远,越传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一命呜呼了。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1. 作者说“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你认为“差不多先生”代表的是怎样一种人?

  2. 作者为什么写“差不多先生”死后还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3. 如何理解“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答案:

  第7课

  理解探究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是小弗朗士还是韩麦尔先生?为什么?

  本文主人公是小弗朗士,因为全文是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不展开情节的。中心是写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通过其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及深化的心理描写逐层推动情节的发展。韩麦尔先生是本文的重要人物,他是从“我”——小弗朗士眼中所见、所闻的角度表现出来的,是促进“我”转变的重要内因,因而是个陪衬人生。

  2.“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欢乐与悲戚的对比②安静与喧闹的对比③漂亮与朴素的对比④温和与严厉的对比⑤幼稚与懂事的对比

  合作释疑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在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中,他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结合具体语言说说。

  通过描写神态、动作、语言来刻画韩麦尔这个人物。

  神态:如“坐在椅子里……,好像要把这个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进眼睛里带走似的”,表现了他对祖国语言的无限留恋,对故土的一往情深。

  动作:如“他转身朝着黑板……,写了两个大字……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些动作描写展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崇高形象。

  语言;如“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记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些话表达了沸腾的爱国热情,对学生的期望,也表达了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课内精读

  1.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

  2.“忽然”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们正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了,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

  3.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4、.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

  拓展迁移

  1. 处世态度马马虎虎、不求上进的一种人。

  2. 揭露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做事马虎,敷衍了事的通病。

  3. 批判当时的社会上存在着做事马虎,害人、害国家的现象;讽刺了马虎敷衍的处世态度,警醒世人做事要认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