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5
这是《杨修之死》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课文概述]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本文节选部分主要写了七个小故事: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吴质事件、邺门事件、答教事件、鸡肋事件。最后杨修因“鸡肋”事惑乱军心而怒斩之。曹操杀修的心理过程应当说是漫长的,忍耐的,忍无可忍的;而自恃聪明的杨修竟浑然不知,得寸进尺,终招杀身之祸。就这样,一个恃才放旷,不知韬光养晦的名士杨修死在了刀斧手下,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杨修之死》,罗贯中,九年级上册)
[思维拓展]
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做归计;二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宠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身后的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少掉他的。可以说,杨修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聪明反被聪明误。看来一个人聪明有才华是好事,但如果不能用到点子上,又不能谦虚谨慎,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经典语句]
1.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2.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
4.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5.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6.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素材转换]
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有了人才的问题。人才有时所以能够真正地成为人才,又是需要需要“伯乐”来发现的。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在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是一样的。有人说:是金子就会发光。但金子不一定埋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光,被埋起来不得见天日的金子自然也就放射不出光来。对于人才,发挥他的聪明才智是最大的奖赏,浪费人才是最大的失误,压抑人才的人更无异是刽子手。人才一旦对人才实施迫害,远远比非人才来得惨烈残忍得多。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就是作为人才在无可奈何时的呼喊或者对用人者的呼唤与企盼吗?杨修应该是一个人才,但他因恃才放旷,锋芒毕露而又自作聪明而丢了性命。杨修之死,事出必然,以死劝世,教训千古。
[运用方向]
1.谈人才 2.谈用人 3.说标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